刘建乐
(长沙信息职业技术学校 湖南长沙 410117)
舞蹈教育走进中小学课堂分析
刘建乐
(长沙信息职业技术学校 湖南长沙 410117)
对于舞蹈课程的教学形式而言,其基本的内容不仅是一种重要性的素质教育,同时也是促进学生们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保证。因此,在现阶段中小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引进舞蹈课程的教学形式,为学生们的全面性发展提供充分性的保证。
舞蹈教学 中小学 教学分析
舞蹈课程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艺术形式,这种课程模式的教学在整个中小学的教学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中小学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并没有设置专业化的舞蹈课程教学,而且,课外的舞蹈院校也是只为专业化的舞蹈特长生进行服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舞蹈教学现状的发展。因此,在现阶段教育事业的改革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舞蹈课程教学的基本模式,从而为中小学生的全面性发展提供充分的保证。
对于舞蹈课程的教学模式而言,是一种肢体性的艺术语言模式,其中舞蹈的艺术形式被人们称之为“艺术之母”。因此,可以发现,任何的艺术形式,都存在着一定的思想模式,通过舞蹈课程内容的建立,可以在根本意义上提高学生们对艺术形式的欣赏能力,强壮自己的身体素养,形成优美的身体形态。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正处在接受教育以及成长的重要阶段,而在现阶段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驼背、动作粗俗举止散漫等现象随处可见,因此,通过舞蹈中形体的训练,可以有效的矫正青少年的身形,保持健康发展的基本现状,从而形成举止优雅的体态形式。“人要是学会了舞蹈。连走路都会美观和优雅”,这是前苏联革命家加里说的。因此,可以发现,通过舞蹈课程教学形式的培养,可以培养人们的内在精神以及外在的形体形式,从而形成和谐统一性的发展现状。与此同时,在舞蹈内容排练的过程中,也可以使学生们形成自信的信息状态,培养他们的活泼开朗的性格特点,帮助学生们提高自我的审美能力,从而为学生们的全面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许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欧美许多国家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除设置了音乐、美术课外,还专门设置了舞蹈课,任学生学习,课时量与其他学科同等。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是美国艺术教育有史以来第一套在全国委员会指导下,由四个艺术教育的全国性组织研制的,反映出高水准的教育科学理论。把舞蹈放在历史、文化、社会的大环境中,更体现出将舞蹈教育与人的思维意识训练相结合、与文化知识的学习相结合、与艺术综合能力的培养相结合的整体思路,更着重于人的感受、表达、辨别、评价、交往和创造等能力的培养,以使学生“获得有助于他们参与多元化社会的各种技能和知识”。艺术教育在美国已经系统的规范的真正的纳入到全民教育之中,为国民素质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发达国家学校还设有舞蹈系,不仅培养专业舞蹈人才,还完成传播舞蹈文化的工作。而在亚洲包括日木、韩国等普及高等教育的国家,都在大学开设舞蹈课,来帮助学生接受舞蹈教育。国外的类似于中国的群艺馆、文化宫、青少年宫都是免费向公众开放,并有专职舞蹈老师教授。
我国舞蹈教育现状:在中国,舞蹈教育还不够普及,上群艺馆、文化宫、青少年宫,只能解决少数人的要求,而且受家庭条件的限制。只有艺术学院才有舞蹈系,到目前虽然有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但那是面向专业的标准。目前能保证每周有一节舞蹈课训练时间的市以上中小学的学校也没有普及,县、镇中小学舞蹈课根本没有排进课表,专职舞蹈老师仅存在在一些艺术特色学校。
1.舞蹈教育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
在长期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最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培养学生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基本理念。对于基本的舞蹈形式而言,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独特性教学理念的应用,提高基本的教学理念,从而为学生们的全面性发展提供充分性的保证。例如,舞蹈表演中的《挂帅》,英姿飒爽的穆桂英,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会亲生体会到整个人物形象的基本特点,掌握基本的舞蹈形式,从而在人物性格体验的过程中发现舞蹈中存在的乐趣,更好的对中小学生进行素质化的教育。
2.舞蹈教育能提高中小学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
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对于不同民族而言其地理位置、风俗习惯以及基本的文化背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对于自己的舞蹈风格有着独特性的认识。例如,对于蒙古舞而言其基本的舞蹈形式是欢快优美以及彪悍英武的艺术形式;而朝鲜舞则是轻盈高雅的艺术形式;新疆舞则是热情奔放的舞蹈模式。因此,通过舞蹈课程内容的开展,可以在根本意义上提高学生们对不同民族文化的认知,了解整个民族及国家的差异性文化,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开展,不仅可以培养中小学学生们优美的身体形态,还可以在根本意义上提高学生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从而为学生们的全面性发展提供充分性的保证,提高学生们对基本事物的认知能力。
3.舞蹈教育能起促进思想教育的作用
一堂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可以告诉学生什么是应该做和不应该做的,什么是正确的与错误的。而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经常会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一个舞蹈节目排练演出成功,是大家共同努力得到的。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集体主义思想也就自然形成。按学习迁移规律,在舞蹈排练中,形成的集体荣誉感可以迁移班集体、校集体,甚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集体荣誉感上去。舞蹈教学中的教育还是全面教育,它使学生们的身心、情感在舞蹈教学中获得滋养、熏陶和锻炼。让他们的体态、仪表、身体素质得到全面训练的基础上,他们的性格与思想、心理品质得到优良的培养。
国家教育部早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戏剧、舞蹈、影视等也要进入艺术课堂”。这就为我们学校课程开发,以及创建特色学校指明了办学方向。同时,只要有志于舞蹈教育事业的队伍不断扩大,社会教育界对舞蹈教育作用的认可、关心和支持舞蹈教育,使舞蹈和音乐、美术、体育一样成为自成体系的一门学科,舞蹈教育必将为我国的中小学素质教育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普及舞蹈教育走进中小学课堂,促进中小学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1]王国宾.舞蹈教育战略与发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
[2]李小芬,肖光来,张清澍.北京、武汉、长沙地区少儿体育舞蹈开展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