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
(西昌学院,四川西昌615000)
试论多元社会转型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王东
(西昌学院,四川西昌615000)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多元社会转型的含义和特征的分析,分析多元社会转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既有积极因素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面,又有消极因素阻碍其发展的一面。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措施;面对现实,调整心态,转变观念;转变教学内容与方法,确立与多元社会相对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地位。
多元社会;社会转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多元社会转型的含义界定
多元社会是现代社会的特征,中国自改革开放之后,加快了向多元社会转型的进程。一般意义上的多元社会转型主要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由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多元社会是多种政治组织、多种经济利益关系主体、多种思想文化观念等在同一个社会内共处,它们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坚持社会基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标准,是合而不同,在强调差异性的同时和平共处。多元社会是针对一元社会而言,多元社会的“元”是标准、根据的意思,从这个意义上讲,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应是一元社会,因为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形式简单,社会组织结构比较固定,社会等级制度森严,人们的思想观念固化。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来看,社会发展向多元转型是由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的,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方向,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体现。“社会转型从性质上有两种类型:一是伴随社会制度的变革而来的社会转型;二是在社会制度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中而实现的社会转型”[1]。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前所出现的社会转型属于第一种情况,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出现的转型属于第二种情况,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我国向多元社会转型严格意义上讲应从鸦片战争之后打破了闭关锁国政策时就开始了,只是我们在实现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封闭向开放状态的转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受到了国内反动势力与外国列强的双重压迫,打断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正常轨迹,经历了艰难曲折、付出了沉重代价。
多元社会主要表现为政治多元、经济多元、思想文化多元。
政治组织多元,不是指在一个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内的政治体制多元,而是在坚持共同的基本的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在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前提下,代表不同利益主体及主张的政治组织与社会团体的广泛存在。比如我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八个民主党派和其他的社会团体的存在就是一种表现。这些组织与团体法律地位平等、互相监督。它们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发表自己的政见主张,通过选举等合法的途径来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保护自己的利益。
经济多元,是指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允许多种经济形式的存在和相互竞争,以促进经济发展。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财产私有是其社会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因此资本主义国家是以私有经济为主体的前提下,允许其它经济形式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和发展。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因此在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有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外资经济等形式。宪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经济多元决定了我国利益主体的多元、分配方式的多样。人们利益诉求的差异等带来了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多元。
文化多元这个概念来自美国、加拿大,它从多民族国家内部的少数文族的角度出发,强调了社会的多元性特征,主张文化平等,反对文化同质化和文化霸权,呼吁主流社会尊重少数文族的文化差异和文化认同,要求赋予少数民族的公民权利及更多的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机会,以期实现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与协商合作。在我国“多元文化主要不是就民族文化而言的,它是当代中国发展过程中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指的是由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等存在一定冲突的文化所构成的体系。”[2]我国文化多元的出现有其客观原因:一是为了实现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就必须解放思想,打破人们长期僵化的受禁锢的单一思维模式,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管理经验、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这在中国长期受极“左”思想影响的当时就显得特别重要,因此邓小平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他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主义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3]。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多样。由于我国的基本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于是出现社会组织多种多样,利益主体多元,分配方式多样,人们的利益诉求各不相同的状况,因此经济多元带来了人们的认识及思想的差异性与多样性,三是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中国要促进经济发展,必须积极参与到世界经济活动中,利用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所提供的有利条件来发展自己。事实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已是不可能的。因此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与支持者。但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把西方思想价值观念、各种社会思潮传入中国,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四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传统文化思想观念还在一些地方大量存在,新旧体制转型带来了不同思想观念在社会中的广泛存在和相互碰撞。五是现代科技对多元文化的推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传递信息的快速和便捷特点为人们及时获取外部信息提供了有利条件,网络信息成为人们交流、学习的重要渠道,因此各种思想文化观念能通过互联网无障碍快速广泛地传播,有利于促进思想文化观念的多样性。
(二)中国多元社会转型的特征
社会变革的全面性,是指多元社会的发展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三十多年的巨大变化和历史成就充分说明了社会变革的全面性。
思想文化多样性,思想文化多样性是多元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思想文化是先导,没有思想的解放,人们观念的更新,就没有多元社会的转型与发展。思想文化多样性的出现,既是多元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有利于人们思想认识的发展与提高,推动社会转型成功。但思想文化多样性也会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带来冲击。
社会矛盾冲突多发性,中国多元社会转型所出现的新旧制度更新所带来的矛盾与冲突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不时显现,社会矛盾和冲突呈现多发性的特征。出现这种状况,一是转型时间不长,旧体制并未完全革除,而新体制还不完善,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多种体制并行的状况必然带来矛盾与摩擦。二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并不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新旧体制更替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容易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人的思想还停留在过去时代,对社会转型所出现的各种变化不能完全适应导致对社会的不满增加。三是随着中国改革逐渐进入深水区,改革的实质就是利益再分配,改革必然会触及既得利益集团而引起矛盾和冲突。四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社会贪腐、不公现象的出现,引发了人们的不满情绪。五是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长期实施的“和平演变”政策,通过各种方式利用中国社会的矛盾煽动人们的不满情绪,从而有可能激发社会矛盾,因此我们必须长期保持高度警惕。
多元社会是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多元社会转型给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从历史发展来看,多元社会转型能够促进人们思想解放,丰富人们的社会生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对其发展变化,我们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在坚持法律和社会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承认差异,和平共处,求同存异,而不能人为地阻挠。对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因素,积极引导,促其发展;对其消极的方面,要采取坚决措施,限制其发展,把对社会的消极影响降到最小。面对多元社会转型的发展方向,和谐社会建设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和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和谐社会不是否认矛盾和差异,而是要促进社会内部各要素和睦相处,和而不同,朝着最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方向发展。大学生作为处于特殊身体发育和心理认知阶段的一类社会主体,多元社会转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既有积极因素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面,又有消极因素阻碍其发展的一面。
(一)多元社会转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有利条件
1.从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发展历程来说,多元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在人生的发展历程中与不同的思想及观念接触与碰撞已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已不可能完全把不同的思想观念拒之门外。通过正确引导大学生与不同的思想观念接触、碰撞与辨别,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开阔其视野,树立开放意识,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促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有利于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健康发展。
2.从大学生的人生经历来看,市场经济所确立的竞争、平等、法治观念,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明确自己的责任,树立民主、法治观念,有利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和个人的健康成长。比如大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活动,关心个人利益和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就是明显的例证。因此大学生就业、社会不公、贪污腐败、中日之间的钓鱼岛之争成为大学生关注的焦点。
3.另外多元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有利于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措施,从而寻求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案。造成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既有各地自然与地理因素的差异,也有历史发展差异的原因。但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既是多元社会的体现,也是多元社会转型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多元社会转型的思想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正确对待社会各阶层的不同利益诉求和地区发展的差异,有利于大学生正确理解我国国情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
(二)多元社会转型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
大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丰富,思想观念尚未成型,容易接受新信息、新思想。其思维方式、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更容易受到多元社会转型带来的影响。多元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多元社会转型所出现的各种思想文化观念的冲突,对思想认识水平有待提高、处于发展阶段的大学生来说,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容易感到迷茫难以做出判断和抉择,理想与现实容易产生冲突,从而降低是非判断能力。
2.开放环境下的多元文化的碰撞,易造成主流价值观削弱,容易淡化国家民族观念,对社会主义信念产生消极影响。而青年大学生是西方在中国搞和平演变最主要的群体,因此多元社会的转型带来了思想观念的多元与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一元之间的矛盾。
在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由于西方国家在经济及政治上的强势地位,利用其掌握的话语权,通过现代传媒手段大肆兜售西方思想文化,宣扬西方的价值观念,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否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从而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面对形形色色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大学生往往缺乏必要的分析鉴别能力,容易受到伪装成先进思想的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
3.多元经济导致利益主体多元,分配方式多样,容易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导致对物质利益过分地追求,使理想信念出现庸俗化、世俗化偏向。“表现出思想观念多元、理想信念淡化、伦理道德退化等不良倾向。”[4]不利于大学生艰苦奋斗和树立远大的人生思想。
4.在多元社会转型出现的新旧体制共存时期,大量腐朽落后的思想观念在社会广泛存在,使大学生容易受传统腐朽思想影响的侵蚀和影响。由于新旧体制的并存及发展,各种各样的思想价值观念在社会广泛存在,而道德与法治建设具有滞后性,导致原有的一些社会主导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受到冲击,而新的主导价值体系又尚未完全形成,这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面对现实,调整心态,转变观念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执行者和实施者,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认识到多元社会转型是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我们面对纷繁复杂、多变的社会,要勇敢面对,主动应对,积极寻求对策,而不能消极逃避。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开放意识,坚定自己信念、明确责任,多方获取新的知识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积极探索适应多元文化转型时期的教学方式及方法。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转变,确立与多元社会相对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第一、要树立主体意识,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占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积极破解现实社会中出现的指导思想一元与人们思想观念来源多元的矛盾,抵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侵扰。
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的开展,用鲜活生动的事例教育人,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树立平等、民主观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确立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放弃过去教师的权威意识,用民主友善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探讨,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教育,这样更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四、改进教学方式与手段。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多采用启发、课堂讨论等手段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社会现实问题,加强课堂上师生互助,改变单一的满堂灌的形式。
第五、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美德,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正视开放社会不同思想文化的存在和发展。
第六、开放社会中警惕西方腐朽的思想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侵袭。西方的思想文化观念通过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网络等途径大量进入中国,对一些大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现实社会中我们已不能把这些东西完全拒之门外,因此在严格控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进入我国的同时,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西方的思想文化,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去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鼓励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强调个人修养的提高,从而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第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加强隐性教育的作用,通过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去感染人。
(三)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地位
面对多元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思想文化观念多样,社会利益主体多元,社会生活方式多样的情况,就需要建立在各种思想观念基础上起统领作用,在社会发展中能够约束人们思想观念的思想体系,那么这个思想体系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必然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明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开拓前进、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具体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任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注释及参考文献:
[1]梁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96.
[2]王静,董尚朝,刘特奇.多元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引导研究综述[J].新西部,2011(32):152.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3.
[4]王学俭,李东坡.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问题与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2013(7):3.
The Pluralistic Society's Transition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WANG Dong
(Xichang College,Xichang,Sichuan 615000)
Through analyses of the implication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pluralistic society's transition since the launch of reform and opening policies,this paper brings out the impact of our pluralistic society's transition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s well as our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confronted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luralistic society;social transition;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641
A
1673-1883(2015)04-0117-04
(责任编辑:孟丽涛)
2015-09-09
西昌学院科研课题“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XY09-2B17)的阶段性成果。
王东(1969-),男,四川仪陇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