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大为,张鹏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130021)
当前,凭借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优势,互联网在教育领域掀起了一股革命性的浪潮。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MO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 (SPOC)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正在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发生变革。
MOOC的第一个字母M对应的单词是Massive(大规模),在网络教学环境下,一门课程可以有数万人同时学习,也就是说,在技术上慕课可以实现 “无限量”的学生进行学习。慕课的第二个字母O对应的单词是open(开放),慕课中 “开放”原则上意味着 “免费的学习过程”。慕课的第三个字母O对应的单词是online(在线),正是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在线教育可以模拟和传递校内教学的基本内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随时随地、自定学习进度的碎片化学习成为可能。慕课的最后一个字母C对应的单词是Course(课程)[1]。在这四个关键词中,“Open(开放)是核心,Courses(课程)是内容,Online(在线)是时空形式,Massive(大规模)是结果、影响力”[2]。这是慕课相对于以前开放教育资源的一个进步。以前的开放教育资源,耗费了高校教师许多精力和财力,提供了许多优秀的课程资源,但是参加学习的人数却很少,更很少有人能够学完全部课程,并没有充分发挥出优质资源的价值。而慕课以短视频的课程形态,具有常规课程的教学进度,有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共同参加学习,按时提交作业和测验,学习者学习课程的完成率能够有所提高,自出现以来就吸引了大量的自主学习者。
慕课产生于本世纪初。2008年,加拿大学者乔治·西蒙斯 (George Siemens)和史蒂芬·道恩斯 (Stephen Downes)联合开设一门名为 “联通主义与联通知识(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的网络课程,并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加拿大学者戴夫·科米尔 (Dave Cormier)和布莱恩·亚历山大 (Bryan Alexander)据此提出了MOOC一词,特指在网上开设的、有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并且对注册学生没有任何学历门槛限制、招生人数众多的免费课程。
201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开设了三门慕课课程,每门课程的注册学生都达到10万人的规模。被当地媒体称为 “慕课风暴”,震动了整个高等教育界,也引发了世界各地高校对这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在线平台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关注。
2012年,斯坦福大学塞巴斯蒂安·特龙教授创办了Udacity慕课平台,同时出身于斯坦福大学的两名计算机科学教授达芙妮·科勒与安德鲁·吴联合创办了Coursera慕课平台,网络公开课 “鼻祖”麻省理工学院以MITx项目为基础联合哈佛大学组建了edX慕课平台。edX、Coursera和udacity成为目前慕课平台建设中最具影响力的 “三驾马车”。
“美国 《纽约时报》发文称2012年为美国'慕课元年'。许多著名专家学者认为慕课是'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并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3]。
2013年,英国有20多家知名大学参加的项目“未来学习” (Future learn)正式启动,法国政府宣布启动数字化校园项目 “法国数字大学”(FranceUniversitéNumérique)、德国人创立了免费慕课平台“我的大学”(Iversity)、欧盟启动了超越国家和民族的在线教育平台“开发教育”(Openup Ed)、日本创建的网络开放平台JMOOC,等等。慕课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兴起。
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我国高校也开始进行慕课建设,2013年5月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率先加盟edX;同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宣布加盟Coursera。2013年10月10日清华大学采用了部分edX的开放源代码研发的 “学堂在线”正式上线。此后,北京大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浙江大学、吉林大学等一些国内著名高校也纷纷推出自主的慕课平台,开发本校慕课课程。各种形式的公共课程共享系统、课程联盟不断涌现,如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共享系统 (“爱课程”网)开通的中国大学慕课 (MOOC)平台;有近百所高校加入的 “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几乎涵盖了国内所有医药院校的 “中国医学教育慕课平台”;由上海市政府组织发起的区域性高校课程共享联盟 “上海高校课程中心”等各类慕课平台相继诞生。通过慕课平台提供的优质课程,能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终身学习需求,实现优质课程的在线共享,从而促进了高等学校教学改革。
近年来产生的互联网与教育相融合的慕课,正在为改革传统课堂教学形式提供着新的契机。
网络教学已经开展多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慕课能够吸引人的新鲜之处在于其规模和形式的发展潜力。人们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使这个来自于美国大学的慕课具有独特魅力,成为对全世界教育产生巨大影响力的教学形式,普通学习者只要拥有一台能上网的普通计算机,在慕课平台上进行注册,就可以参加学习,没有国籍、种族、身份、地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正实现了教育的公平性。
慕课是一门完整的课程,有教学目标、教学进度、课程助教、讨论话题、学生互动与及时的反馈,具有碎片化、富媒体的特色。典型的慕课具有整门课程系列的网络视频,每段视频都是按课程内容划分的知识点,制作成10~20分钟左右甚至更小的“微课程”,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课程的视频镜头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师情绪的变化进行切换,时而运用 “蒙太奇”展现和放大教师丰富的面部表情和生动的体态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授课教师仿佛是专门在为自己传道、解惑,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传统课堂上点对面的知识传播形式,变成了在慕课教学中面对面的知识传播形式。
“微课程”充分运用视频资料、动画、PPT等媒体手段,使教学内容深入浅出,每个教学视频还设置一些必须回答的测验题目,如同玩游戏时闯关一样。这种视频课程的设置会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也能增强成就感。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强调的是教,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具有绝对的话语权,以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留作业,学生在课后根据老师的讲授完成作业为主。慕课的核心在于强调一个学字,即学生的学习。慕课充分体现在线学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即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创建相应的教学视频并提出问题,学生在课前观看视频自主学习课程的主要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并回答问题,通过网上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而后在课堂上进行师生面对面交流,学生汇报自我学习成果,老师进行答疑解惑。这样的教学方式使传统的 “教——学模式”改变为新的 “学——教模式”,这从根本上颠覆了以往强调 “教”的课堂教学模式。由于MOOC具有学习的可重复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课程知识点的兴趣或需求进行有目的地反复学习。
教师、学生在交互式学习论坛上互动,可以与来自世界各地并未见过面的学习者一起讨论和交流,在线上亦学亦师,形成网络学习社区,进而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以及生生之间的协同学习。
慕课基于互联网的在线学习形式以及慕课的富媒体和完整的学习支持服务,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丰富的学习大数据。如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轨迹、学习时间、频次、网络互动行为等所有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行为都会成为数据点。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所产生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可在学习前期和学习过程中,依据不同指标对学生进行分类,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发现学生的兴趣、偏好和异化的学习模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建议,保证学生持续有效的学习,同时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和评定。
目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亟需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资源共享,另一个是学习模式。MOOC可以使学生在选课和听课方面有更充分的自由度,学生可以在网上的慕课平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校内外、国内外的课程和教师,甚至可以享受到全球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且可以自主掌握学习内容和进度,从而引发了一场 “学习的革命”,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MOOC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整合,实现多种课程和平台的应用与共享,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互联网可以让人足不出户就能学习、购物、娱乐,天下大事尽收眼底,使世界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网络在线课程在高校整体教学计划中,正在从过去的辅助性课程逐渐变成必修课程,它将重塑高等教育的版图。“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特龙 (Sebastian Thrun)教授曾表示,慕课课程打破了人们头脑中挥之不去的教师效能与学生成果评价的教学神话,而代之以基于证据的、现代的、数据驱动的教育方法论,这种变化一定会带来教育的根本性变革”[4]。
在慕课时代,学生能够利用 “慕课平台”,可以借助各类电子设备 (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实时接入互联网,学习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同时,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持有者和学界的权威,学生从原来的 “逃课”变为 “淘课”。慕课诞生短短几年,借助互联网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几何式增长,很多普通高校的学生坐在自己的教室里,就能学到国内、外著名高校的优质在线课程。这样,学生获得了更大的学习自主权,通过个性化的安排能增加学习乐趣,实现自己的理想。
2.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慕课使以前的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成为现实,能充分展现课堂教学的本质。教师在课前针对学生对课程的学习能力,把整个课程划分成无数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反复推敲,制作成精美的 “微课程”,所有 “微课程”都力争做到尽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网络下的所有学生都想象成单独的个体,让学生在电脑前学习能有 “老师在给我上课”的主体感觉,而不是老师在教别人的 “观众”感觉,使教师实现了从讲授者到学习的启发者和激励者的角色转变。在教与学的矛盾统一体中,实现了教师 “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 “学”的最终目的。在课程时间安排上,慕课打破了传统高等教育的时空限制,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选择学习,不再受限于学校课堂教学计划的安排,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慕课教学注重师生互动及学生自身的学习体验,还原了 “学”的本质,在慕课的交流平台上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实现 “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目标。
近年来,部分全球顶尖大学开始跨越慕课,尝试一种新型的课程模式——SPOC,即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音译为 “私播课”)。
在慕课发展过程中,高辍学率和低完成率;同伴互评,能 “教”不能 “育”;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无法保证以及学历认证等方面经常受到批评和质疑。慕课问题的出现使SPOC应运而生,作为一种与传统教学结合的新形式,正在被逐步应用于高校的课堂教学实践中。“SPOC的概念,2013年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分校 MOOC Lab的课程主任Armando Fox(阿曼多·福克斯)教授率先提出”[5]。从本质上说,SPOC与 MOOC同属于在线教育课程,在教学设计、教学理念上并没有多大变化。Small、Private在这里与慕课中的Massive、0pen相对应。“小规模”是指学生人数相对少一些,同时,“小规模”还能够使学习参与度、互动性及课程完成率得到提升。“限制性” (Private)是指对学习者设置限制,只向一部分满足条件的申请学习者完全开放课程,考试合格可以取得学分,对旁听者仅开放部分课程,不能取得学分,因此某种意义上体现出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又有人称它为 “私播课”。
维基百科将SPOC解释为 “在校学生在本地使用的慕课版本”[6]。国际 《金融时报》词典将SPOC视为慕课的竞争模式。edX总裁、麻省理工学院的阿纳特·阿加瓦尔 (Anant Agarwa1)教授将SPOC视为 MOOC的一个分支,即 “SPOC=classroom+MOOC”,表明SPOC是融合了实体课堂与在线教育的混合教学模式。这正如哈佛大学的罗伯特·卢 (RobetLue)教授所指出的那样,SPOC已经取代了在线教育的1.0版MOOC,正在迈入后慕课时代[7]。
如果将慕课比喻为一场波澜壮阔的革命,那么SPOC则是静悄悄来到我们身边的一场变革。从慕课向SPOC的过度,已经显示出人们对慕课日趋理性的认识。SPOC和慕课虽然在知识点设计和课程平台方面差异并不大,但SPOC在整个教学流程、教学形式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却有较大的创新。SPOC吸收和传承了慕课具有突破与创新特征的先进思想与做法,在学习方法上引入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教学模式。所谓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重构,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学生自主规划学习时间、学习节奏,而且知识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慕课的”翻转课堂可以加快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模式转变,让学校教育更多从静态知识传授转为智能教育[8]。
吉林大学自2014年出开始进行慕课教学模式探索。计划2014-2016年将分批支持建设100门左右精品慕课,形成吉林大学普通本科教育、网络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多层次、多类型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主要以用量大、服务面广的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双学位课、公共基础课为重点,包括一定数量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网络教育课程。由学校教务处、继续教育学院负责组织与实施精品慕课建设,教育技术中心配备技术人员,负责提供慕课建设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目前,开展慕课教学的院校基本都采用SPOC教学模式。例如:吉林大学以慕课形式为2014年入学的新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且1万多名新生全部参加学习。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慕课形式通识教育公选课11门、公共基础和专业课程10门。学生通过学校选课系统选择自己对课程的学习方式,选课结束后,登陆相关的学习平台完善自己的各类信息并开始学习。同时,学校规定,选择慕课学习的学生可以不参加实体课堂学习,学习结束后统一参加期末考试,获得学分。全校本科学生平时均可登录 “吉林大学在线学堂”,浏览学习各门开放课程,但是不能获得学分,体现了SPOC的教学特色。一些向社会推出公共教学平台的学校,平台在开放同时还开辟只有本校学生能注册的SPOC平台,为校内慕课教学提供服务。
为适应SOPC学习形式的发展,许多公共慕课学习平台都开辟专门的SOPC空间,为大多数暂时不能建立自己慕课平台的学校提供服务。“爱课程”开出免费的 “私播课”功能,迄今已吸引全国近百所高校加盟。“学堂在线”也推出自己专属的学堂云。“东西部高校联盟”利用在主讲学校建立的沉浸式教室开设见面课,其他选课学校通过自己的相关教室,与主讲学校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增强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完整体验。
随着SPOC学习模式的发展,许多区域性、专业性的课程联盟也相继成立,2014年6月由吉林大学倡议发起的吉林省高校优质课程共享联盟正式成立,其宗旨在于共同推动吉林省高校建设优质视频网络课程建设,建立基于网络视频的混合教学模式,形成优质课程市场化共享机制,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广泛共享,弥补部分地方高校优质课程与师资力量不足,推动高校从传统教学方式向现代化教学方式转变。慕课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为高校有教学实力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提供了将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展示舞台,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和课堂活力,将慕课与传统课堂有机结合的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是未来知识保存和传播的最佳方式。随着 “互联网+”时代的正式到来,高校教学只有顺应这一时代的需求持续不断地进行革新,才能走向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1]桑新民.MOOCs热潮中的冷思考 [J].中国高教研究,2014,(6):5-10.
[2]顾骏.借力慕课,推动中国教育更快前行 [J].中国教育报,2013-07-l9.
[3]白聪敏.近观慕课及其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 (上)[J].广西教育,2015,(2):40-45.
[4]贺斌,曹阳.SPOC:基于 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 [J].中国电化教育,2015,(8):22-29.
[5]胡德维.开放式在线课程冲击传统大学教育 [N]光明日报,2014-10-14.
[6]Wikipedia.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EB/OL].https://en.wikipedia.org/wiki/Small_private_online_course,2014-07-10.
[7]康叶钦.在线教育的 “后 MOOC时代”——SPOC解析 [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1):85-93.
[8]徐星.大学变革一场雪崩即将来临 [J].上海教育,2013,(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