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015-02-28 12:29李静程镔
现代教育科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职业

李静,程镔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李静,程镔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摘要]当前,我国工商管理专业高度重视实用型职业化人才的培养,但还存在学生就业不能满足企业用工需求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应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工商管理专业应当树立面向企业用工需求、培养专业人才的理念;再造培养流程,让企业全程参与;优化人才培养保障体系,高效利用校企资源等措施来革新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工商管理专业高职教育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和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瑞士等国家应用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在英国,最受欢迎的学徒制课程中排前两位的是客户服务(Customer Service)和商业行政(Business Administrationi)[1],这说明现代学徒制适用于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相对于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从时间、空间上更偏重于企业顶岗实习,要将现代学徒制应用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对原有的以在校学习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革新。

一、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一)基本概况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制三年,一般为“2.5+0.5”的模式,即前五个学期(2.5学年)在校学习理论,最后一个学期学生自找单位进行毕业实习。近年来,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发展职业教育的理念指导下,工商管理专业除了采用传统培养模式外,通常采用的是不影响日常教学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在招生前与相关企业签订人才供需合同,然后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按照企业的具体要求因材施教,为企业培养人才。在校期间学校教师和企业讲师共同给学生授课,并利用校中店、校内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最后一个学期,除了部分学生自愿到订单企业实习外,其他学生自行去校外联系企业实习,并完成毕业论文。学生毕业时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要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二)存在的主要要问题

1.学生就业与企业用工需求之间存在差距

一方面,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适应性强,就业面宽,但从专业对口的角度看,就业并不理想。由于大多数学生自行择业,工作岗位差别很大,只有个别学生能直接进入管理岗位。绝大多数工作都要从基层做起,很多基层工作岗位中职生就能胜任,体现不出大专生的优势,就业面临着更激烈的竞争。很多同学本着先就业再择业的心理,没有专业方向,工作一不称心就跳槽换工作。另一方面,企业面临着用工荒,特别是基层员工,到学校招聘应届毕业生又招不到、招不满,且企业对新员工都要进行岗前培训,也有试用期,不能真正做到“校企零对接”。因为学生实习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或其他单位实习,自然与企业要求存在差距。从毕业生就业看,多数学生自己在校外找到了实习工作,有些订单班学生不仅满足了订单班公司的用人需求,还受到所在行业其他企业的欢迎,但大多数订单班只有少数学生愿意去开设订单班的企业工作。

2.课程体系建设和培养方式以学校为中心,企业参与度低

企业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前期或有参与,但教师制定具体课程体系并不需要对企业负责。课程以系统理论学习为主,即使是核心素能模块课程(专业课)与企业实践联系也不够紧密。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觉得学了也不知以后是否有用,学不学影响不大,上课时准备考证、自考、专接本、专转本更靠谱。订单培养、冠名班、校中厂都是校企合作深入探索的成果,但这些探索都不能为学员提供真实的企业环境。由上海市教科院和麦可思研究院编写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指出,2013年,高职院校生均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使用时间为70天。按照在校学习三年时间测算,基本做到了“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的要求[2]。即使这样,实践教学时间相对于理论教学时间还是偏少。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进行了一些有关实践问题的探讨,但多数高职学生研究积极性较低,又缺乏实践经验,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多数是查找、摘抄资料,应付了事。

3.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教学资源不足

首先,实训基地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由于校中店、校内企业岗位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大量学生同时参与实践教学,只能采取轮岗,即一个组上岗、几个组研究的作法。校外实训基地只有偶尔参观学习、没有长期实践的机会,还要顾虑学生住宿、安全隐患等问题。

其次,未能充分发挥企业兼职教师的作用。工商管理专业聘请的兼职教师大多是企业的高管,因为兼职教师需要在企业工作,时间上有冲突,所以能到学校作讲座的多,到校给学生正常上课的少。第三,教师赴企业锻炼多数流于形式。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所以学校要求教师每年赴企业锻炼,但只有少数且有一技之长的教师受到企业的欢迎,大多数教师无法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且企业又没有培训教师的义务和责任,教师赴企业锻炼的效果更是差强人意。

二、国内外高职院校推行现代学徒制的情况

近年来,欧美国家纷纷采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以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他们的成功经验正被逐步引入国内。

(一)国外成功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典型

现代学徒制作为成功的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已被许多国家的实践所证实。传统意义上的学徒制是在实际工作中以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职业技能传授形式。1776年工业革命开始后,为满足企业对具有一定劳动技能和素质的劳动者的大量需求,许多西方国家实施了学校与企业合作式的职业教育制度,即传统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现代学徒制。从广泛意义上看,二战后出现的以德国“双元制”、英国“现代学徒制”、澳大利亚“新学徒制”等为典型,适应现代经济与社会需求,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纳入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学徒制形态都是现代学徒制[3]。

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以企业为主体、实施校企合作的现代企业徒工制度,强调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通向生产岗位、为未来而工作作为指导思想,政府通过立法、提供公共基金来保障职业教育顺利实施,现代学徒制工作由职业学校和企业或者得到企业认可的培训中心共同承担。德国联邦政府规定,接受了9年义务教育的青少年,如不继续上高一级的中学,在年满18岁之前必须接受3年左右职业义务教育。德国接受学徒培训的企业占全企业总数的20%左右。培训企业不仅向学徒传授职业知识和培训技能,还有义务关心学徒的身心健康,培养学徒诚实、勤奋、守纪律、责任感等品格。企业支付学徒培训津贴,并定期组织健康检查。在企业培训的同时,职业学校传授给年青人从事职业活动的理论知识,并促进其全面发展。20世纪70年代开始,德国在培养生产一线技术工人为主的中等职业教育基础上,将“双元制”引入高等职业教育。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双元制”主要面向已经取得大学入学资格的学生,且经过企业挑选并签订培养合同,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高级技术人才,不再以培养熟练且技术技能相对狭窄的蓝领工人为目标。在完成职业培训取得行业资格证书前提下,还要求学生学习系统的专业理论,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4]。

在英国,为了解决中等技术工人大量缺乏的问题,从1995年起,英国政府大力加强现代学徒制建设,将现代学徒制与以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系紧密结合起来,为英国职业教育与技术发展提供支撑。2009年4月,英国国家学徒制服务中心(NAS)正式开始对外运作,英国政府制定《英格兰学徒制培训规格标准》,并创设高等层次学徒制培训基金项目。英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主要在继续教育体系内开展。继续教育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即基于院校的继续教育、基于工作场所的职业培训和基于社区的成人学习。继续教育学院提供的继续教育既包括职业教育也包括学术教育。据官方统计,英国有11%的高等教育(包括本科、基础学位、“高等国家证书”、“高等国家文凭”等其他专业证书课程)由继续教育学院提供。学徒制培训是一种基于工作场所的职业培训,英国政府对这类职业培训提供经费支持。在英国,学徒制培训项目中的学徒是指那些已经受雇并且接受正式、结构化培训的人员,既包括为就业做积极准备的青年人(尤指16-18岁),也包括有意提升自身职业技能的成年就业者(尤指19-25岁)。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学徒通常是每周有1天时间以离岗形式在院校等学习场所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其余4天则是在企业等工作场所接受在岗培训[5]。

(二)国内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概况

根据文献报道,国内许多高校形式多样地采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浙江省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从2007年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开始,试点开展职业教育“双元制”并积极在全省推广[6]。在我国第一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中,三明治式、工学结合、工学交替、订单培养模式占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总数的65.16%,有一所高职选择德国多元制模式[7]。从2012年起,捷豹陆虎将英国学徒资格框架与中国职业学校的课程相结合,并在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及上海、西安的中高职院校合作开设了国家资格证书课程。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发〔2014〕19号)指出,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8]”。教育部组织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首批试点工作,为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三、革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树立面向企业用工需求、培养专业人才的理念

1.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为出发点

只有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企业才会积极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中来。工商企业从业人员的特点是,流动性大,对基层员工需求量大,工商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隐性知识多,能力的提高多靠经验积累,基层一线的工作是通向管理岗位的基石,所以,工商企业大多要求员工从基层做起。与其等学生毕业后从基层做起,不如让学生在校期间从基层做起、从学徒做起,以尽快适应企业发展需求。

2.发挥高职教育的积极作用

高职教育具有培养人才层次的高级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业生就业的基层实用性等特征。与具备一线操作技能的中职生相比,工商管理专业的高职生应当具有更高的管理理论水平与综合素质,具有更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与创新能力。在借助企业培养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还要发挥高职教育对综合素质提高的积极作用,

(二)再造培养流程,企业全程参与

1.校企联合招生招工,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招生招工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起点和成功的关键,这既体现了现代学徒制下学生的准员工身份和企业的社会责任,又为学生提供了准员工的福利待遇和毕业后的工作岗位,实现了学校招生、企业招工、学生就业的目标。

按照企业招工岗位的需求,校企共同确定招生计划,共同研究制定招生招工章程,共同开展招生招工宣传工作,共同进行招生招工面试。学校在完成录取学生的同时,企业完成准员工的录用。学校与企业共同向学生发放录取通知书,学生到校后企业与学生签订录用协议。

校企联合招生招工不仅采用了学校招生标准与企业招工标准的双重标准同时进行选拔,还明确了学生入学即为企业的准员工身份,并享受学徒的相关福利待遇。学生毕业经考核合格被企业录用后,在校学习时间计入工龄,工龄工资由企业分批发放,优秀学生享受企业奖学金。

在校企联合招生招工的过程中,学生有知情权和发展选择权,企业有选择员工的权力,学校有选择考生和确保招生公平公正的权力和义务,三方的利益诉求都得到满足,权力有了保证,实现了三方共赢。

2.以实践教学为中心,重构课程体系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能为学员获得必备的技能和素质提供真实的环境,因为企业最清楚他们现在和将来需要的劳动力该具备哪些技能,让企业全程参与课程体系的重构工作,使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课程体系主要围绕人才培养方案所确定的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所需的职业基础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来构建理论知识与实践实训体系,形成“通识教育课程+职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职业拓展课程”的课程体系。

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增加部分由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讲授教学的理实课程,以及由企业师傅进行传、帮、带所需的学生职业岗位实践操作知识和技能课程的比重。实岗育人的组织与实施以企业为主,与学校共同协商制订实岗育人方案,学校配合企业做好实岗育人的组织活动。企业为现代学徒制提供培训团队和传、帮、带师傅,负责实岗育人期间学生管理和学习组织工作。学生享有在校学生的正常权利,服从学校和企业的管理,同时企业提供奖学金和学徒的工资福利。

夯实实岗育人基础。校企共同研究实岗育人的实施要求并提供保障条件,共同夯实实岗育人基础。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理论课与实践课教材,共同组织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共同制订学生评选与考核标准,共同做好双师教学与管理,共同做好学生就业工作,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有效开展实岗育人工作。通过教室与店堂、教师与师傅、考试与考核、学历与证书的四个融合,有效推进了实岗育人工作的实施。学生在实际岗位中接受实习与指导,店堂即为教室。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双师”传授知识、指导实践、考核学业。由企业和学校组成考核团队,企业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实行综合考核,将考试与考核融合在一起,重点考核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同时,指导学生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学生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对接。

(三)充分利用校企资源,优化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1.建设三级实训基地

只有学校和企业共建多层次的实训实习基地[8],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需要。如果只有单一的企业实岗操作培训,没有上岗前的准备会影响企业的日常运作,也不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因此,在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同时,也要建设好类似于岗前培训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有助于培养综合职业技能和职业迁移能力的项目式企业、行业研究中心。

校内实训基地作为一级平台,利用校中店、校内商务服务平台的若干岗位组织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轮岗实习。同时,引入企业管理机制,业务上主要由企业管理,学校教师协助指导业务,创设企业经营的仿真环境,为学生进入实际岗位做好岗前培训工作。校外实训基地作为二级平台,利用企业的门店或公司实岗,供学生轮岗实训和顶岗实习。由企业管理人员直接带教管理,根据企业管理制度实践运作,让学生了解工作性质,接受企业文化教育,熟悉岗位要求,掌握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基本职业技能。建设项目式企业、行业研究中心作为三级平台,整合校内资源, 依托行业协会和政府组织建设研究中心,承接企业中的项目或主动进行校企合作研究,让学生参与其中,应用已掌握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开展研究,以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加强“双师”队伍建设

明确“双师”选拔的标准。校企共同制定企业师傅的选拔标准,选拔一批既有较强业务能力又有较高教学水平的一线经营管理骨干,作为企业师傅,负责承担学生到企业后的职业岗位实际操作知识和技能的传、帮、带任务。学校老师与企业师傅有机对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知识与技能的有机融合。

建立校企师资“双聘双挂”制度。安排学校教师到企业学习,了解岗位工作实际,学习实战技能,以师傅的要求培养其岗位素养与操作技能,提升其实践技能教学水平。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一起解决岗位实际问题,以提升自己的实践知识与技能。企业安排师傅在传授技术技能知识的同时,参与班级管理,兼任技术辅导员、实训指导教师或现代学徒制班班主任,充分发挥企业师傅的作用。安排企业师傅定期到学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技巧,企业聘任学校教师担任管理顾问、参与创新研究,定期到企业开展实践锻炼、项目研讨,以及时完善和更新相关理论知识。学校建立“名师工作室”,为本专业带头人提供优越的工作环境和一定的研究经费;企业建立“技师工作室”,为企业师傅带学生(学徒)营造良好环境,促进了学生(学徒)的成长和校企的深度合作。

建立校企师资“互帮互学”制度。有计划分批安排学校教师到企业管理岗位挂职,学习企业的业务组织方式、员工管理办法、业务流程设计、质量控制、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内容。组织学校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结对子,参与企业运营活动。搭建校企双师间定期交流的平台,通过企业现场教研活动及学校研讨会等形式,提升企业师傅的执教水平,通过企业项目研究和实践锻炼,提升学校教师的实践操作和研究创新能力。

建立校企师资“双向考核”制度。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工作考核办法,对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工作从量到质进行全程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教学效果、校企合作情况、项目联合研究情况、学生技能成绩等。学校教师全程参与现代学徒制班级的教育管理工作,制订《指导教师工作职责》,企业师傅制订《带教师傅工作职责》。学校和企业与“双师”共同签订学徒带教协议,并对考核优秀的进行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要求退出校企双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大申教育.英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EB/OL].腾讯大申网,2012-10-18.http://sh.qq.com/a/20121018/000304.htm

[2]翟帆.透视2014高职质量年度报告[EB/OL].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2014-07-21.http://zhijiao.jyb.cn/zjsd/201407/t20140721_591046.html

[3]关晶.西方学徒制研究:兼论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借鉴[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0.32-33.

[4]盛建军,周晓刚.高等职业教育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实践与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2014,(2):18-19.

[5]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英国学徒制政策与实践考察报告[EB/OL].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信息网,2012-06-15.http://www.cnhei.com.cn/News/20120615/201206151132506016.html

[6]梁国胜,钟玲玲.浙江“双元制”改革试点能走多远[N].中国青年报,2011-11-28(11).

[7]刘松林.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第一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9,(1):78-81+89.

[8]黄志纯,许士群.构建工学结合三级平台 拓展校企合作多维空间[J].中国成人教育, 2007,(11):130-132.

(责任编辑:赵淑梅)

On the Reform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Optimized Training Mode Basing on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Li Jing, Cheng Bin

(WuxiInstituteofCommerce,Wuxi214153,China)

Abstract:At present, China ha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busines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practical training professional personnel, but there is still a gap between student employment and employment needs of enterprises. Learning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training model, busines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hould establish the idea of meet business-oriented labor demand and training professionals, use recycled training process so as to let enterprises participate in the course, reform personnel training security system and efficiently take the resources from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nto use, at last, the quality of talents cultivation can be improved.

Key words:modern apprenticeship;training mode;business administration;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5)05-0054-05

[作者简介]李静(1977-),女,山东济南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程镔(1971-),男,江苏无锡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企业管理。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社基金项目“现代学徒制——高职校企共赢人才培养新范式构建研究”( 2014SJB340)。

[收稿日期]2015-01-14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职业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职业写作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我爱的职业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