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超 唐 韧
时政话语中隐喻英译的意识形态操控
□余超唐韧
没有隐喻的政治就像没有水的鱼,隐喻在政治话语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以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为研究框架,对近年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和美国国情咨文进行对比分析,考察概念隐喻在两种语料中各自的使用情况和主要概念隐喻使用的异同之处,以此揭示隐喻背后隐藏的深层意识形态差异,并重点探讨在意识形态操控下,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隐喻英译的具体策略。
概念隐喻时政话语意识形态翻译策略
隐喻研究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指出:“隐喻字是把属于别的事物的字,借来作隐喻,或借‘属’作‘种’,或借‘种’作‘属’,或借‘种’作‘种’,或借用类比字。”(Aristotle,罗念生译,1986:47)而柏拉图则认为,隐喻属于花言巧语,至多是修饰性语言,只适用于表达感情;政治辩论、科学论述不宜使用隐喻。(林书武,1997:12)尽管两位哲学巨匠对隐喻持有截然不同的观点,但无一例外都是从修辞层面对隐喻展开研究。直到20世纪80年代,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在前人的基础上,大胆突破传统观点,提出概念隐喻理论,实现了隐喻研究的认知转向,为隐喻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感受某一类事物(Lakoff&Johnson,1980:5),即人们往往用日常生活中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了解新生的、无形的、抽象的概念,运用不同概念之间互相关联的特点来进行认知。相对诗歌、小说等文体,时政话语态度严谨,用语正式规范,普通民众理解接受起来会有一定难度,而隐喻的运用使抽象的政治思想概念化、具体化,使复杂的政治事件简单化、明确化,从而使整个政治语篇立体生动、形象鲜明,极具感染力和说服力,更易引起读者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
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和美国国情咨文均是国家领导人每年度发表的具有总结性和导向性的工作报告。一方面对过去一年国家的各项事务和工作成果进行概括性的总结,另一方面又对政府未来将要采取的政策措施作前瞻性的阐释,集中反映两国政府各自的执政理念和政治价值观,是两党集体智慧的发挥和体现,受到民众的高度关注。本文选取以上两种政治文献作为语料,权威性毋庸置疑;又因其各自的语言、文体和结构特点一脉相承,窥一斑而见全貌,也因此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两种语料中主要概念隐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差异,并具体研究在意识形态的操控下,译者在翻译汉语时政语篇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
从修辞学到语义学,从语用学到认知科学,隐喻研究经历了一系列漫长的发展历程。继亚里士多德提出“对比论”之后,又出现了“替代论”和“相互作用”理论,此后Richards和Black对此进行了扩充(肖莉,2010:31)。直至1980年,美国认知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合著出版《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We LiveBy),可堪称隐喻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将国内外学者的隐喻研究推向了顶峰。在此书中,他们提出概念隐喻(ConceptualMetaphor)这一理论,即一个概念以隐喻的方式结构而成,与概念相应的活动也以隐喻的方式结构而成,且表达这个概念和活动的语言也以隐喻的方式构造而成(胡壮麟,2004:45)。Lakoff和Johnson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方法,更是人类的认知机制和思维方式,是我们认识世界、阐述世界的重要手段。隐喻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思想和行动中无时不有,我们赖以思想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隐喻的。概念隐喻是指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mapping)。所谓映射,可以想象成将B屏幕上丰富的影像(包括通常所说的特征或复杂的形象)投射到A屏幕上(王寅,李弘,2003:8)。其中,具体的概念域被称为源域(sourcedomain),而抽象的概念域就是目标域(targetdomain)。源域和目标域是隐喻的两个组成部分,目标域通过源域得以理解。例如,在“时间就是金钱”这个概念隐喻中,“时间”是目标域,“金钱”是源域,“金钱”对于我们来说是具体的、已知的或比较熟悉的概念,而“时间”则是抽象的、未知的或比较生疏的概念。通过将“金钱”宝贵这一具体特点映射到“时间”这个概念上,我们能够因此获得确切的理解和感受:时间去而不返,不可复得,需要倍加珍惜。
隐喻具有意识形态负荷(Scott&Katz,1996:64)。意识形态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框架,控制着其他社会认知,包括知识、意见、态度甚或偏见在内的社会表征的形成、转化和应用(vanDigk,2008:34)。所谓意识形态,是指某一阶级、政党、职业内的人(通常是知识分子)对世界和社会的系统的看法和见解,它是某一国家或集体里流行的信念,潜藏在其政治行为或思想风格中;哲学、政治、艺术、审美、宗教、伦理道德等是它的具体体现。同时,一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的一整套或有系统的社会文化信念和价值观也属于意识形态范畴(《辞海》,1997:56-61)。一种文化中最基本的价值观必须和这一文化中最基本的概念即隐喻结构相一致。我们的价值观并非是独立的,必须形成和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概念系统相一致的体系(Lakoff&Johnson,1980:22)。概念隐喻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会形成特定的独具特色的隐喻,隐喻的使用基于文化、语境等一系列因素的限制,当然更受使用主体意识形态的选择和支配。隐喻的使用与选择与隐喻主体的认知模式有着密切联系,隐喻主体控制着始源域与目的域的相似点,而始源域与目的域之间没有客观的相似性,只有经验的相似性(vanDigk,2008:52)。在政治领域,隐喻被比作人的血管,向政治输送维持生命所需的营养和血液(林宝珠,2009:242),政治家们借助隐喻可将晦涩难懂、严肃隐秘的政治概念和政策措施变得更加具体和明晰,既传达了其欲传达的信息、政治观念和意识形态,又不至使受众不明所以,甚至是产生抵触心理,可谓一举两得。总之,隐喻可以帮助政治家们对现实进行重组,创建一个隐喻性的现实,从而影响人们的思维,重塑人们的态度,框定人们的观点和意识形态,改变人们的行动。(贺梦依,2014:17)
在Fairclough批评话语分析的“三维分析模式”基础之上,Charteris-Black(2004:69)概括总结出批评隐喻分析的三个步骤,即隐喻识别、隐喻描述和隐喻阐释。借鉴此步骤模式,笔者通过仔细阅读两种语料,对其中概念隐喻的使用情况有了深入透彻的了解。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和美国国情咨文中出现频率最高、使用最广泛的概念隐喻主要有旅行隐喻、战争隐喻、建筑隐喻、机器隐喻、有机体隐喻、水流隐喻等。其中,两种语料又分别拥有比较典型、特色鲜明的概念隐喻类型,如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圆圈隐喻和家庭隐喻,美国国情咨文中出现的竞赛隐喻和宗教隐喻。下文中,笔者将选取两种语料中共同的和独有的概念隐喻类型进行重点分析(例子中标有下划线的部分是隐喻表达),探求意识形态在概念隐喻的选取和运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旅途隐喻
Lakoff把“旅程”定义为“某种长期而有目的的活动”,即人们沿着一条路径向目的地出发的路程(Lakoff,1993:202-251)。想到旅程,人们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春花烂漫或是冰雪纷飞的美好情景,以及旅途上所遇到的新奇有趣的事物,愉悦之情油然而生;然而,不能忽略的是,一路上不可能总是平坦大道,总会有泥泞与荆棘,所以,我们还要有不畏艰险的勇气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例(1)中,目标域是“现代化建设”;例(2)中,目标域是“individualachievement”,源域“旅途”的诸多特点一一映射到两个不同的目标域上,可以看出两国各自的意志与心态。
(1)统筹推进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准备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步伐,加强国防科研和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发展。
(2)Sometimeswestumble;wemakemistakes;wegetfrustratedordiscouraged.Butformorethan twohundredyears,wehaveputthosethingsaside andplacedourcollectiveshouldertothewheel ofprogress-tocreateandbuildandexpandthe possibilitiesofindividualachievement.
(二)战争隐喻
战争隐喻一直是政客的钟爱,如Howe所说:如果政治不得不被刻画成无情与危险,演讲者们就不得不求助战争隐喻了。战争隐喻的选择暗示了政治家们对某一特定社会事件的本质与难度的评估,旨在激励人民为完成政治目标要积极参加并作出牺牲(胡家英,李海艳,2013:47)。战争有进有退、有攻有守、有输有赢,要想获胜,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策略。例(3)和例(4)分别从“战略”“edge(战线)”出发,将“开放”和“创新”隐喻为“战争”,鼓励人民能置身于战争搬的紧张、残酷的氛围中,只有努力拼搏,不屈服、不放弃,在“开放”和“创新”中取得胜利、独占鳌头,才有生还的希望。
(3)我们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4)Weknowthatthenationthatgoesallinoninnovationtodaywillowntheglobaleconomy tomorrow.ThisisanedgeAmericacannotsurrender.
(三)宗教隐喻
宗教隐喻是英语语料中特有的概念隐喻之一。“政治即是宗教”的隐喻运用得较为普遍,一则是有关宗教的内容和宗旨已经深入广大民众的骨髓,民众对于和宗教相关的政治政策能够自觉接纳,产生共鸣;二则是宗教故事和教义给人以启迪,让人充满信心。约98%的美国人信奉基督教,宗教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不仅塑造着他们的意识形态,还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多数美国人都以《圣经》中的教条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和处世准则,他们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而美国是山巅之城,俯瞰一切。例(5)和例(6)中“God-given”“betterpositioned”的运用就体现了政治家们利用宗教对意识形态的控制,从而达到其政治目的。
(5)Wemustalldoourparttomakesureour God-givenrightsareprotectedhereathome.
(6)Afterfiveyearsofgritanddeterminedeffort,theUnitedStatesisbetter-positionedfor the21stcenturythananyothernationonEarth.
(四)家庭隐喻
家庭隐喻虽然不是汉语政治话语中特有的概念隐喻,但是所占比重却要比英语语料中大很多,而且是一种能深刻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隐喻。究其原因,家庭伦理观念是中国主流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核心,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家庭观念在中国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团圆、和谐、幸福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相互依赖是每个人对家庭生活的渴望,也是每个人毕生的追求。例(7)中,“一家亲”“同胞”和“家园”隐喻的运用,表明了大陆人民对台湾人民的骨肉亲情和对家人早日团聚的期盼。
(7)我们将全面贯彻对台工作大政方针,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维护骨肉情谊,凝聚同胞心力,为建设中华民族美好家园、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翻译活动很难避免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操控。翻译作为一种跨学科、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行为,其实质是向一种文化意识形态输入异域的文化意识形态(王东风,2003:16-23)。时政话语作为一国之喉舌,思维缜密、行文正式,既要表达出一国的政治策略和精神风貌,又要符合目的语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以及受众的心理接受能力,如果差之毫厘,则谬以千里,将会毁坏国家形象,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隐喻是时政话语中有力的认知工具,政治家们以其激起民众情感,在民众心中构建意识形态,以期最终达到预期的政治目的。隐喻本身即具有意识形态性,这种意识形态随时都在影响或左右着译者的思维或行文,甚至连译者呼吸的空气都有可能被某种莫名的或无形的(意识形态)力量所操控(Bassnett&Levefere,1990:13)。源语中隐喻的选择和使用体现了政治家们想要传达的信息和意识形态,译者在适当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有必要采取恰当的翻译方法,使其中的信息和意识形态尽可能地得到展现,这也是译文优秀与否的关键所在。
Newmark(2001:113)曾指出:“隐喻翻译是一切语言翻译的缩影,因为隐喻翻译给译者呈现出多种选择方式:要么传递其意义,要么重塑其形象,要么对其进行修改,要么对其意义和形象进行完美的结合,林林总总,而这一切又与语境因素、文化因素如此密不可分,与隐喻的文内重要性就更不用说了。”隐喻翻译绝不简单,所要考虑的因素错综复杂,如语境、文化、文体风格等,当然还有意识形态。结合前人关于隐喻翻译的深入研究和取得的重大成果,以及中国译者对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的具体翻译实践,本文总结了意识形态操控下,时政话语中隐喻翻译常用的几种策略方法:一是对于英汉语言中均普遍常见的、且不会对目的语读者造成负面影响、影响到中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形象声誉和国际关系和谐稳定的概念隐喻,可以作保留处理,采取直译法,进行对等翻译。二是对于具有中国特色、文化内涵浓郁的概念隐喻,如果直译可能会与目的语读者的价值观、审美观等产生冲突,此时,为了更好地宣传中国的方针路线和政策走向,译者需要顺应译入语的主流意识形态,选取合适的概念隐喻来替换掉原文中的概念隐喻。三是对于汉语时政话语中引经据典、极度夸张或隐晦的隐喻表达,因与英语重实证、思维严谨的表达方式格格不入,翻译时可省略,平铺直叙即可。
(一)保留概念隐喻,采取直译法
当汉语隐喻能够在英语中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时,可以采取直译法。隐喻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体验和认知,由于世界人民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所经受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大体相同,尽管语言文化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人类逻辑思维的相对一致性使得他们语言表达的逻辑也具有相对的一致性。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正是由于逻辑思维的相对一致性,在用语言对客观世界及其认识加以描述时,语言的基本形式也就具有了相对一致性。因此,不同的语言进行转换时,就会出现不同语言间对同一隐喻表达中的意象的契合(刘宓庆,2003:86)。此时,概念隐喻的保留留住了源语中隐喻的民族和文化色彩,有助于目的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信息和主旨,使得政治政策更易广泛传播和接受。
如例(8)中所涉及到的概念隐喻为“国际环境是建筑”,一座稳定坚固的建筑,地基与承重墙是关键,方方面面都不能马虎;要建立和平的国际环境,必须解决全球性的热点问题,这在不同民族人们的认知中是一致的,因此该隐喻可以直译为“constructive”。
(8)原文: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们将积极参与国际多边事务,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和热点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切实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译文:Asaresponsiblepower,Chinawill activelyparticipateininternational,multilateral affairs,playaconstructiveroleinresolving globalandhotspotissues,earnestlysafeguard internationalfairnessandjustice,andworktomake theinternationalordermorejustandequitable.
(二)替换概念隐喻,采取意译法
功能对等中的最高值是指目的语文本的读者能够以与源语文本的读者基本相同的方式理解和欣赏译文(Nida,2003:87)。译者所关注的这种对等并不是源语信息和译语信息的一一对应关系,而是一种动态关系,是指在接受语中用最贴切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以求得译语中的信息接受者对译文信息的反应与源语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程度基本相同。虽然人类的日常生活体验和认知基本相同,逻辑思维也具有相对一致性,但是汉语中有些隐喻的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社会风俗习惯、组织结构、历史传统、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等方面,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审美习惯有相异的地方,反映在概念隐喻上,就是对同一事物产生了不同的隐喻表达形式。此时,译者要寻求的就不再是语义的对等,而要注重文化的交流与意识形态的传递。因此,转换喻体采取意译法,使用目的语读者熟悉的隐喻形象,译文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例(9)中,“鱼水情谊”“坚如磐石”是汉语中独具文化特色和内涵的隐喻表达,主要形容军政军民之间极其密切的关系,如果直译,读者反而会产生困惑或错误的联想。
(9)原文:各级政府要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密切鱼水情谊,使军政军民团结坚如磐石。
译文:Governmentsatalllevelsshouldcontinue toconcernthemselveswithandsupportstrengthening nationaldefenseandthearmedforces,forgecloser tiesbetweenthepeopleandthearmy,andbuild unbreakableunitybetweenthegovernmentandthe armedforcesandbetweenthepeopleandthearmed forces.
(三)省略概念隐喻,采取加注或解释的方法
如果汉语概念隐喻在英语中既不能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又不可以替换成英语中意义相似或相同的概念隐喻时,我们可以省略此隐喻,采取加注或解释的翻译方法。特别是一些涉及历史事件、文学典故,或来源于经典著作等体现文化心理个性的隐喻,在目的语中会出现语义空缺。目的语读者没有类似的体验及认知,缺乏相应的背景图式,此时,硬译或死译会造成读者的误读或无法解读。尤其是时政话语中的此类隐喻,译者为了实现意识形态的传播和交流,反而要舍弃汉语语言特色和民族特征,通过加注或解释的方法,帮助读者正确解读隐喻的含义。如例(10)中的“四两拨千斤”原是武术技法术语,属于道家哲学,此处则指政府投资对于社会建设、国家发展的巨大作用。在目的语读者看来不免有夸大其词的嫌疑,译者直接省略了这一概念隐喻,转而只解释其表面显化的含义,其中蕴含的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也就不用费力斟酌了。又如例(11)中“紧紧围绕”这一圆圈隐喻,反映了中国强调个人和集体并重,并优先考虑集体人权的政治倾向。而美国作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每每都要高喊自由、民主、平等的口号,他们认为人权只能是个体,强调以个人为中心。为避免中美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进一步加剧,译文中可省略此隐喻。
(10)原文:投资重点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重大水利、中西部铁路、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发挥好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
译文:Investmentwillbemainlyinvested ingovernment-subsidizedhousing,agriculture,majorwaterconservancyprojects,railwaysinthe centralandwesternregions,energyconservation,environmentalprotectionandsocialprograms.Wehope thatsuchgovernmentinvestmentwillattractmore investmentintheseareasfromothersources.
(11)原文:新的一年,要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译文:Thisyear,withtheParty'sgoalof strengtheningthearmedforcesunderthenew conditionsinmind,wewillcomprehensivelyenhance therevolutionarynatureoftheChinesearmed forces.
通过对英汉时政话语中典型概念隐喻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在概念隐喻的选取和使用上,二者有相似的地方,如旅途和战争隐喻;也有各自的偏好,如家庭和宗教隐喻。相似是因为人类共享宇宙环境,有着十分接近的历史演变过程、心理架构;而各自的偏好则是因为时代发展过程中,英汉语言使用者出现了价值观念、审美观念、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偏差。总而言之,其根源均在于意识形态的操控。考虑到历史、信仰、社会认知、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固有差异,在翻译汉语时政话语时,我们要特别注意隐喻的意识形态性。鉴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了三种隐喻英译处理方法:保留概念隐喻,采取直译法;替换概念隐喻,采取意译法;省略概念隐喻,采取加注或解释的方法。在保证时政话语中隐喻翻译准确贴切的前提下,尽量向译文读者传达出原文的神韵与风采。
[1]Charteris-Black,J.CorpusApproachestoCritical MetaphorAnalysis[M].Hampshire:PalgraveMacmillan,2004:69.
[2]Lakoff,G.&Johnson,M.MetaphorsWeLiveBy[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0:5.
[3]Lakoff,G.Thecontemporarytheoryofmetaphor.InA.Ortony(eds.),MetaphorandThought[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93:202-251.
[4]Scott,M.J.&KatzA.N.Metaphor:Implicationsand Applications[M].NewJersey:LawrenceErlbaumAssociations Publishers,1996:64.
[5]Peter,N.ATextbookof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1:113.
[6]Nida,E.LanguageandCultur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3:87.
[7]vanDigk,T.A.DiscourseandPower[M].London:Palgrave Macmilla,2008:34-52.
[8]贺梦依.政治隐喻中的意识形态[J].当代外语研究,2014,(9):22.
[9]胡家英,李海艳.从批评隐喻分析视角浅析政治演讲中的概念隐喻[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47.
[10]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5.
[11]林宝珠.从认知视角解构政治演讲中的意识形态操控[J].外国语言文学,2009,(4):242.
[12]林书武.国外隐喻研究综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1):12.
[13]刘宓庆.文体与翻译(增订本)[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86.
[14]王寅,李弘.中西隐喻对比及隐喻工作机制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8.
[15]肖莉.政治隐喻的语境意义[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31.
[15]亚里士多德,罗念生译.诗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47.
(余超唐韧浙江宁波宁波大学外语学院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