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方言学史研究综述

2015-02-28 10:52胡佳慧李仕春
现代语文 2015年33期
关键词:方言汉语研究

□胡佳慧 李仕春



元明方言学史研究综述

□胡佳慧李仕春

摘要:在汉语发展史上,自古就存在方言的差异。对汉语方言发展史的研究总体上相对薄弱,方言断代史的研究多倾向于上古或近代,对元明时期的方言学研究目前处于空白。系统整理元明时期方言的记载及研究的相关史料,吸收当代学者对元明时期方言学研究,辩证分析前人的研究观点,在汉语方言学史上进行定位,对元明方言断代史的相关探索有着重要的史学价值。

关键词:元明方言方言学史断代史

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原始汉语形成后,由于一定地域差异和历史演变,随之形成方言学。从先秦的文献中,我们不难发现存在方言和雅言的对立。《论语·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方言的源头是有文献记载的先秦方言,方言概念形成于先秦。表达方言概念的词语产生于西汉,“方言”一词出现于东汉。[1]

传统方言学是汉语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只是作为训诂学中的一部分。在《四库全书》中,方言学部分的著作只有扬雄的《方言》。长期以来对汉语方言学的研究相对薄弱,分析原因如下:第一,历史方言资料的难于搜求;第二,历史方言材料难以勘实;第三,短期内知识结构的调整和学术准备的积累难于奏效[2]。

汉语方言学史的相关研究十分缺乏,20世纪开始将汉语方言学史作为语言文字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进行研究。罗常陪《汉语方音研究小史》(《东方杂志》1934年第31卷第7号)成为草创之作。作者主要介绍扬雄、颜之推及明清时期多位学者的相关研究。何耿镛《汉语方言研究小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是迄今唯一一部汉语方言学史的通论性著作。游汝杰《汉语方言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张玉来《方言音韵研究小史》(《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等都大体讲述了方言学发展的脉络。高小芳《中国语言文字学史料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第六讲辑录了各个时期汉语方言学史料和后人的考证研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史料。华学诚《周秦汉晋方言研究史》(修订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是一部方言学史的断代史研究。总体看来,汉语方言学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魏晋以后的断代学史和较为详尽的方言学通史,目前还没有成果出现[3]。

汉语言通史性研究,需对汉语方言断代史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这样才能建构出系统的历史脉络。关于断代史分期的标准,何九盈在对中国语言学史进行研究时,认为“古人在汉语研究中所造成的阶段性的特点,是我们进行分期的主要依据。”[4]何九盈将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和清代六个时期。这个标准也适用于古代方言学史。古人在方言研究中所“造成的阶段性特征”是不完全等同于整个中国古代语言学史的,所以方言学史的分期也是不完全相同的。华学诚在《周秦汉晋方言研究史》中,根据古代的方言研究按照它本身所形成的阶段性特征,分为周秦汉晋、南北朝至唐宋、元明、清至民初等四个时期。然而,元明时期的方言学史的研究几乎为空白,该阶段缺少方言专著,史料也比较零散,因此未有学者进行深入的断代史研究。

从现存相关资料中,我们能够发现一定量的元明汉语方言史料,主要有如下几类:

1.《方言》校释

明代陈与郊撰《方言类聚四卷》,依《尔雅》例,分16门。间有夹注,考订音切字画之异同。

2.考证某一地区或某一地点的方言专书

明李实著《蜀语一卷》,收录考证四川方言词汇六百多条,辑录四川方言562条,单音词居多。他认为“字无雅俗”,方言俗语和典雅的书面语同等重要。《蜀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研究地域方言的著作,对后世的方言研究影响巨大。

明·孙楼撰《吴音奇字不分卷》一书记录了今江苏常州、常熟一带的方言字词。

3.记述方音韵图、韵书

元朝为了适应作曲的需要,周德清著《中原音韵》是一部系统描写14世纪北方口语语音的著作。它以北曲作品的用韵为依据,反映了当时汉民族共同语的语音系,对研究当时的共同语及方言的语音,都是一部极重要的文献。《中原音韵》的出现,导致以后一系列北音韵书的产生,对研究方音也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此外,明·徐孝撰《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是一部反映河北方音的韵书;还有明·[法]金尼阁编《西儒耳目资》。①

4.笔记杂谈之属

从魏晋迄于元明,我国传统方言学的研究偏重于语音,词汇研究则稍微逊色,出现较多的是一些笔记体的著作。[5]在明代学者的笔记杂谈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各地方言差别的零星的记载。明张位《问奇集·各地乡音》里就列举了各地方音的不同,例如:

“吴越打为党,解为嫁,上为让,辰为人,妇为务,黄为王,范为万,县为厌,猪为知。闽粤府为虎,州为啾,方为荒,胜为性,常为墙,成为情,法为滑,知为兹,是为细,川为签,书为须,扇为线。”[6]

还有区域性的方言词语“燕赵:北为卑 绿为虑 六为溜 色为筛 饭为放 粥为周 霍为火 银为因 谷为孤”[7]。

明末清初顾炎武撰《日知录》三十二卷,其中卷二十九有“方音”条,张位《问奇集》、陆资《菽园杂记》、袁子让《字学元元》等都对地方方言有所论述。

5.考证一般性的方言俗语

明·李翊撰《俗呼小录》、明·陈沂撰《询刍录一卷》、明·岳元声撰《方言据二卷续録一卷》(录浙江嘉兴一带方言俗语225条,又续录5条。每条都援引经史传注、字书韵书,追本求源。)明·徐渭撰《南词叙录》附“俗说”70条、杨慎撰《俗言一卷》、明·方以智撰《通雅》卷四十九“谚原”、明·田汝成撰《西湖游览志馀》(卷二十一/二十五“委巷丛谈”)、明·陈士元著《俚言解二卷》(收录了688条俚语)、明·张存绅撰《雅俗稽言四十卷》、明·周梦旸撰《常谈考误四卷》、明·赵南星《目前集两卷》(辑录了大量俗语俗字)。

关于元明方言学史的研究,我们可以从前人的研究成果中借鉴方言学史的写作范式。现有的元明方言学史研究可以分为如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上个世纪20至80年代。这一阶段多为材料的辑录和通史的简述,还没有达到研究的学术高度,更没有开始断代史的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方言学概论》[8]、崔骥《方言考》[9]、周祖谟《学问集》[10]、丁介民《方言考》[11]、周法高《中国方言学发凡》②、张永锦《论方言遗产的整理和研究》[12]等。

第二阶段:上世纪80年代至2010年。学者们开始关注方言学史的研究,出现了方言学简史,其中有些也涉及了元明时期的方言学,主要有:《略说汉语方言研究的历史发展》《汉语方言学史及研究略论》[13]《〈方言〉与汉语方言研究的古典传统》[14]《汉语方言研究小史》、《方言研究40年》[15]《汉语方言学》[16]等,但没有出现关于元明方言学的断代史研究和专题论文。

本世纪出现了一些研究周秦汉晋、唐宋方言学的著作和专题论文,但没有学者进行元明方言学的断代史研究。

周秦汉晋时期的方言研究,是汉语方言研究的勃兴期,周秦王室注重方言调查,有大量调查资料,汉·扬雄著《方言》是第一部系统分析研究方言的词汇集,标志着汉语方言学的真正建立。当代相关研究主要有华学诚的《周秦汉晋方言研究史》,研究十分深入、全面。南北朝至唐宋是方言学的低谷时期,南北朝时期,仅有少量的史料记载,并且佚失比较严重。唐宋有《蜀尔雅》、颜师古等学者的方言研究,但研究相对薄弱。元代《中原音韵》的出现,打破了隋唐以来方言研究处于停滞的局面,后又呈现逐步兴起之势。明·李实的《蜀语》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研究地区方言的著作。到清代,方言研究达到全盛时期:涌现出大批疏证校勘扬雄《方言》的著作,如戴震《繁衍疏证》等。沿袭《方言》体例,比较方言词汇的著作以及各种地方韵书也大量涌现分类考词、考字派著作。

纵观古代汉语方言研究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较为客观地对元明方言学史做出定位,《周秦汉晋方言研究史》中论及这一时期在方言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是方言学开始走出低谷而承前启后的时期。

上个世纪30年代,罗常培《中国方音研究小史》的发表,使汉语方言学史才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方言学史和方言史的研究仍是最为薄弱的。因此,当代学者需系统地整理分析方言学史料,进行有价值的断代史研究和专题研究。充分利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词汇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探索方言学史的研究思路和发展道路。

(本文为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语料库视野下的现代汉语单音多义词义项分布研究,编号[14AYYo18]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对于此书的记音性还颇有争议:罗常培在《耶苏会士在音韵学上的贡献》中认为该书的记音是以北平音为标准音的“明末官话”(“明末官话北平音说”);陆志韦在《金尼阁西儒耳目资所记的音》中认为“所记为山西方音”(“山西方音说”),王力《汉语史稿》(1985年修订本)认为“他(指金尼阁)所记的大约是山西音,但也是属于北方话的系统的。”张卫东《论〈西儒耳目资〉的记音性质》则认为“《耳目资》所记当是明代官话,而明代官话的标准音是南京音,不是北平音”(“明代官话南京音说”)。

②周法高的《中国方言学发凡》载台湾1955年《中国语文研究》,笔者只见目录,没能参看原文。

参考文献:

[1]华学诚.周秦汉晋方言研究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华学诚.周秦汉晋方言研究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王耀东,马宗昌.唐宋方言学史研究述评[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

[4]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5][6]许宝华,汤珍珠.略说汉语方言研究的历史发展[J].语文研究,1982,(2).

[7]何耿镛.汉语方言研究小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54.

[8]何仲英.中国方言学概论[J].东方杂志,1924,(2).

[9]崔骥.方言考[J].图书馆季刊,1932,(2).

[10]周祖谟.学问集[M].北京:中华书局,1966:494-656.

[11]丁介民.方言考[M].北京:中华书局,1969.

[12]张永锦.论方言遗产的整理和研究[J].浙江师范学院学报,1963,(1).

[13]华学诚.汉语方言学史及其研究略论[M].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

[14]殷孟伦.〈方言〉与汉语方言研究的古典传统[J].文史哲,1983,(5).

[15]许宝华.方言研究40年[J].语文建设,1989,(3).

[16]黄景湖.汉语方言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7.

(胡佳慧李仕春广西南宁广西大学文学院530004)

猜你喜欢
方言汉语研究
方严的方言
学汉语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方言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