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提升高职研究水平的若干思考

2015-02-28 07:44陈志菲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办刊研究者学报

陈志菲



大数据背景下提升高职研究水平的若干思考

陈志菲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科研处,广东广州510640)

当下高职研究是教育研究领域的热门关键词之一,其热度在近几年还在不断升温,但就其研究质量而言,并不如其数量增长那样可观。如何有效提升高职研究的质量,大数据时代的特点给研究者的思维和方法带来了新的启示,依托数据和信息与时俱进是提升研究水平的有效路径。

大数据;高职研究;思考

一、“大数据”及其引领的时代

“大数据”(Big Data),是指采用所有数据的方法得到的信息[1],而非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的捷径,它伴随智能手机、新型社交网络、云处理技术等事物的出现而产生,具有“规模性(volume)、多样性(variety)和高速性(velocity)”的特点[2]。通过海量的数据处理让人们寻找到因果关系;同时大数据大大增强了对事物发展轨迹的前瞻性预测,大大增强了对各种纷繁复杂的内在关系的印证。数据量的增加和新的处理方式更促成了以此为生的新企业、新行业的问世。世界著名企业麦肯锡咨询公司就是典型的例子。这些都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思考等方式,同时也改变着研究领域的关注层面。

大数据时代为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相对开放、平等的大环境。对于研究者而言,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大数据与互联网的紧密结合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多标准化的服务,使信息的获取与发布日趋公开和透明。而这一发展趋势带来的最为明显的一个结果,就是减少了时间、空间等因素而造成的交流阻隔。在这个大的时代环境下,原来可能会出现的信息不对等、强者驾驭弱者的绝对性逐渐模糊,在大数据面前各方的资源获取趋于平等,许多信息实现了共享互通。正是在这个前提下,研究者拥有了更多的可研究资源。如何根据研究占有更多的资源,如何利用有效的方法进行分析和预测,是这个时代研究者需要优先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高职研究是教育研究领域的热门关键词之一,其热度在近几年还在不断升温,但就其研究质量而言,并不如其数量增长那样可观。高职研究是对高职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探索,也是对教育与职业、社会、经济、文化等等之间各种关系的归纳。如何有效提升高职研究的水平和质量,大数据时代的各种新特点和便利条件能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本文依托大数据时代宏观背景,结合当下高职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研究发展的若干思路。

二、数量攀升:依托数据的高职研究概述

笔者以“职业教育”为主题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检索,找到相关研究文献122 292条;而以“高职”为主题找到的相关文献达到220 126篇[3]。这些以“高职”为标题的文献中最早的发表于1937年,在2000年以前相关文献只有1 472篇,占相关检索文献总量的0.67%。换言之,绝大部分的研究文献都发表于2000年及以后,研究成果的数量平均每年都以15 600余篇的速度在增长,其中最多的一年(2013年)就有34 780篇,几乎等于2007年以前相关文献的总量。在这些文献中,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是潘懋元、吴玫的《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一文(560次),被下载最多的却是覃荣周等在《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发表的《<反射疗法学>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一文,共有33 208次,但是此文只被引用过1次。在下载量最多的前10篇文献中,潘懋元教授的文章就占了3篇。

基于知网提供的数据检索,分析过去10年甚至20年里高职研究的概貌。不难发现,高职研究的文献数量在过去10年里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同时从文献的被下载和被引用次数来看,研究文献的总体学术价值却并不与数量的增长速度相匹配,上文提到的覃荣周等的文章,其30 000多次的下载量和1次的被引量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职研究数据背后的质量隐忧。目前我国科技研究论文也存在相似现状。这一现状通过另一组数据能得到印证:2011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显示,“2002年至2012年11月1日,我国科技人员共发表国际论文102.26万篇,共被引用665.34万次,排在世界第六位,比上一年度统计时提升了一位”。然而,“2002-2012年间发表科技论文累计超过20万篇以上的国家(地区)共有17个,按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序,我国仅排在第14位”[4]。

三、质量隐忧:当下高职研究反思

高职研究在数量和速度上进入快车道,但是研究质量和水平更应得到重视。通过以上几个数据可见,当下高职研究的量与质“名不副实”的现象比较明显,在追求数量增长的背后,是研究质量的发展迟缓。当前高职研究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粗略归纳了关于职业教育研究的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研究视角狭窄

许多研究主要是对具体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没有以点带面,没有建立教育与社会、教育与职业、与其他学科之间紧密联系的宏观视角,导致研究成果成为单纯的就事论事,为研究而研究。

2.研究方法单一

目前许多高职研究的论文都是教学心得,许多研究缺乏必要的实证调研数据,在进行分析时缺乏必要的研究综述和理论归纳,制约研究质量提升。

3.研究内容同质化明显,创新性不足

不少研究缺少前期文献梳理,只是基于自身的教学工作形成论文,这导致许多论文对同一个问题反复“炒冷饭”,许多不必要的重复性研究成果大量出现,而这些论文一旦脱掉了“高职”和某个学科或课程的帽子,似乎同样适用于其他类型的高校或学科。这些研究往往没有紧跟社会实际,创新性较低,研究意义和价值亟待提升。

4.研究队伍水平不高

高职研究其中一支庞大的研究队伍,来自于各高职院校的教师和研究人员。由于我国不少的高职院校都由中职中专学校升格、合并而来,老师的科研能力有限;同时,高职院校更注重教学和应用实践,对于科研则有所忽略,学校科研氛围不浓,导致高职研究队伍的整体水平不高。

5.研究发表载体质量不高

除了少数几本职业教育研究类的专业期刊外,目前高职研究成果的重要发表载体之一就是各高职院校学报。但这类学报办刊优势不明显、质量、论文影响力等还存在一定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研究的水平。

总之,高职研究尚未形成符合自身研究实际的、成熟的模式,在大数据时代环境下,高职研究也应转变研究角度,创新研究思维,有效提高研究质量。

四、提升高职研究水平的若干思路

大数据时代是一个以数据标记事物、衡量发展、预测未来的时代,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职研究优质成果的培育也不乏新的思路。总体而言,就在于与时俱进。高职研究要提升质量,应从思维角度、研究内容、方法手段、成果载体等方面不断创新。

(一)透视事物隐性“关系”,构建研究新视角与大视野

职业教育是一项以“人”为核心,与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等密切相关的复杂工程,强调职业、技能的特点。高职研究其本质还是对围绕着教育行为的各种“关系”的研究。从前的研究往往只能看到事物之间直接的、平面的、显性的关系,这在某种程度上牵制了研究的深度。在大数据时代“纷繁的数据越多越好”[5],“信息爆炸已经积累到了一个开始引发变革的程度”[6]。纷繁复杂的各类数据,不仅使研究者看到数据表面的关系,还能进一步发现不相关的事物之间的间接的、深层的联系。许多数据生态处于零散、碎片化的状态,如何将各类数据组成有益于研究的数据链,这也需要我们构建更为宏观的研究视野。高职研究应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善用反思的方式,透视教育内部各方面动态的、连锁的、相互作用的关系。以人才培养与地区、行业的关系为例,我们通过分析就业调查数据,不仅要看到人才培养与毕业生就业率的关系,还应看到就业流向与招生、人才培养的反证关系。从毕业生的就业地区流向、返回原籍地的学生比例等,可以及时研究招生的调整策略;从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流向和工作流动性情况,可以反证学校专业设置、培养方案制定的有效性。依托分类细化的就业数据,运用反思的视角,能使高职就业研究事半功倍。可见,无论是在数据调查收集阶段,还是分析研究阶段,我们应运用数据新视角,看到各种显性或隐性的关系。

在大数据时代,“有效”是其典型特征,“预测”是核心目标。通过分析数据的概率,统计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事物的走向。应用在高职研究中,有效性即实用价值,预知性即指导意义,这是高职研究的主要功能之一。以数据分析来指导职业教育的发展,能有效提升研究的价值。大数据为高职研究提供了大视野。高职教育应建立新的研究大格局,树立高职教育的大研究观,跳出高职教育现有框架,从小处着眼透视高职大数据,重新审视高职教育,提升研究水平。

(二)擅于捕捉有效信息,巧选研究角度

数据和信息时刻都在更新,这导致分析的结果也在变化。瞬息万变的大数据时代要求高职研究者也应该不断提升研究能力。可以说,创新是这个时代的必然选择。在研究领域更是如此,研究者不创新就无以立足。在海量信息的今天,加强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是高职研究者提升研究水平的关键。研究者应积极获取最新讯息,结合实际进行各种创新研究。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关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往的研究主要围绕岗位需求、就业需求往上延伸,少有往下延伸,即高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衔接。日前教育部提出了最新的高考改革思路,将人才培养分成技能型和学术型两类,这意味着对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往下延伸至了高中,如何针对新的政策调整进行人才模式的创新研究,就需要研究者具有信息知识更新的能力。如果具有及时捕捉这一信息的能力,就能更快地进入这一方面的研究,这是很好的选题。再如,近期国家推出的高考改革措施改变了英语科目的考核方式,这不仅意味着基础教育的英语教学将发生改革,更意味着职业教育领域中的英语职业培训、中小学英语师资类职业人才培养等也将发生变革,新政的出台将引起教育领域的连锁反应。如果研究者敏锐地抓住信息,结合新的形势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行研究,就能更快、更好地指导高职教育教学工作。因此,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如果密切结合社会实际和变化来开展,将更具实用价值,而这都依赖于研究者的敏锐、创新的眼光。

(三)善用数据“可视化”,优化研究方法

大数据本身就依托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新而产生,因此大数据时代最大的便利就是新的研究技术和方法。人们对于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不断完善,依托大数据的分析结果越来越精确,也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当下面对各种各样的数据,如教学资源数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数据、办学数据、研究现状的数据,研究者应如何抢占先机,进行更快速、有效的处理和分析,这需要进一步更新研究方法。从当前的高职研究论文看来,许多低水平的论文,尤其是高职教学类的论文都来自于教师的教学心得,没有研究深度,说服力也较弱。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研究都不是基于数据分析而来。可见,更新研究方法,学会用数据说话,是提升研究质量的关键所在。

我们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同时利用各类数据库掌握最新的相关研究数据。大数据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数据图表的“可视化”,在高职研究过程中引入数据的“可视化”图表,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提升研究的说服力。就高职研究来说,学会对文献数据库进行多角度的检索和统计,收集引文数据库数据,文献图谱技术、SPSS定量工具等,有助于有效的研究结论的得出。此外,研究者应从数据出发,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研究结果,切忌预设结论,通过寻找数据印证已有的结论,这样的研究是无效的。

(四)深度整合资源,提升载体影响力

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是资源整合,树立品牌。如上所述,高职研究成果的载体主要是职业教育类的专业期刊和广大的高职院校学报。高职学报的小、弱、散、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成果的传播和推广,是研究的影响力不大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提升高职研究的影响力,作为重要传播载体的高职学报应在设栏、用稿、特色培育方面集中优势,学科、专业相近的学报拟可联合办刊。目前国家出台的学报编辑部改制的相关规定,也是基于这样的现状和初衷形成的,有部分地区也在积极探索联合办刊、集团式办刊等的模式,而有学者提出的构建学报办刊的“虚拟联盟”——各学报在教育行政部门或出版管理行政部门的协调组织下,集中各自的优势资源,不受地域、行政等的限制,只在办刊业务、信息往来上组成虚拟联盟——也是不错的构思[7]。集约化办刊将是今后学术期刊,尤其是办刊分散、影响力弱的高职学报的改革和发展方向,各高职学报只有集中办刊优势,才能发挥集群化的学术效益。此外,各学报应积极倡导优势办刊、特色办刊的方向,扩大特定领域内的影响力,将期刊做精而不求全。

五、小结

大数据除了具有上文所说的三个“V”的特点,也有说法将“低价值密度”作为它的第四个特点。“信息海量,但价值密度较低,如何通过强大的机器算法更迅速地完成数据的价值‘提纯’,是大数据时代亟待解决的难题”[8]。大数据收集海量数据和信息,这些数据和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进行变革,也可以扩大不利的影响。“大数据时代也向我们提出了挑战,我们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迎接大数据技术给我们的机构和自身带来的改变。”研究者应用好大数据这把“双刃剑”。一方面我们应选取对研究有价值的数据,积极利用分析方法和技术对数据进行筛选;另一方面应利用数据分析进行合理的引导,提升数据的实用价值,使冷冰冰的数据更好地为研究、决策服务。

参考文献:

[1][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2]孟小峰,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50)1:146-169.

[3]数据检索来源于中国知网,检索时间为2014年3月31日。

[4][5]柯进.教育调查:科研评价以量称重难掩隐忧[EB/OL].http://news.jyb.cn/china/gnxw/201305/t20130513_537554_1.html,2013-5-13.

[6]吉海涛,郭雨梅,郭晓亮.虚拟联盟:高校学报集团化发展[J].2013,24(1):54-56[J].

[7]百度百科.大数据时代[EB/OL].http://baike. baidu.com/link?url=EbpwJfWJ1zmn2fOInKq3naN06dAnyd_9Yk_kshjsTWPe7-OCCSgRsNbO3pKlSWX_YXfg9KTGpP9qRGuVcpAIgDpIRu5wIknpMax_UiYmAaG.

(责任编辑 张 弛)

Analysis on Vocational Development in Big Data Era

CHEN Zhi-fei

(Scientific Research Department, Guangdong Teachers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Arts,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0, China)

Nowadays vocational study is one of the popular keyword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research, and it continues to heat up in recent years. But in terms of the quality, its growth is not so satisfying. How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y, the “big data”era can bring new inspiration to researchers. Relying on the data and information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is an effective path to improve the research level.

big data; vocational study; analysis

G718.5

A

1008—6129(2015)05—0058—04

2015—08—25

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2013年度研究项目——“教育叙事视角下的名师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3jk198;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2015年度专项课题——“高职院校科研成果应用推广”,项目编号:2015ZX14;“全国高职院校学报研究会2015年立项课题”——“期刊改革背景下高职内刊学报的发展研究”,项目编号:GZXB2015Z02。

陈志菲(1980—),女,广东普宁人,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副编审。

猜你喜欢
办刊研究者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致敬学报40年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