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点亮孩子的精彩人生——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策略探析

2015-02-28 07:03:55叶秀梅
新课程研究 2015年28期
关键词:课外课外阅读读书

叶秀梅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到:“必须教会少年阅读!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过写作经验,他却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几本书罢了。”可见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外阅读必不可少。其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当其冲。那么,到底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以下笔者将从三方面来谈一谈。

一、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1.巧辟班级图书角,资源共享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开发和利用学生家庭的图书资源,我特意让学生在班级后面开辟了一个“阅读乐园”——图书角。每学年开学初,我都会向他们推荐好的书目,并发出阅读倡议“捐1看50”,学生都积极响应,每隔一段时间还会进行更新。图书角上还有班级学生定期更换的书法张贴的诸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读书成为习惯,让积累成就辉煌”等温馨标语。这样小小的一方“图书角”,成为学生阅读的小天地,在这里,他们播种了阅读的兴趣,收获了阅读的乐趣,真可谓“小天地有大作为。”

2.注重榜样引领,形成风气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其对书的酷爱,使书成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老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众所周知,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牵动学生的每一根神经。一个老师出口成章,博览群书,学生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被感染。因此,老师不管是在午间阅读时,还是在图书馆阅览时,一定不要只是监督者,更应该蹲下身来与孩子一起阅读,老师阅读时的一颦一笑一蹙眉,都会不知不觉地感染学生,学生也会不知不觉地走进书中,徜徉书海,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3.倡导亲子阅读,家校共进

有人曾说过:“父母亲读书的声音是孩子童年最美好的音乐”。亲子阅读是在任何公共场所中的阅读都无法替代的,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对于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每学期开学初的第一次家长会上,我都会向家长们阐述课外阅读对于孩子的重要意义,并向他们推荐本学期的课外阅读好书目,特别推荐一些适合亲子阅读的书目,让他们有章可循,再定期评选书香家庭,并发给奖品或奖状,给予肯定,形成你追我赶的读书氛围。这样家校共进,学生阅读的时间,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就有了保障,久而久之,他们阅读的兴趣就会逐步培养起来。

二、注重课内外阅读的有效链接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中的一大版块,课外阅读既是课内阅读的拓展延伸,又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因此,开展课外阅读要立足于课内,着眼于课外,以课内带课外,以课外促课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适当的手段与形式让学生在课内阅读中感受到阅读的魅力,从而激发其阅读有关文章的渴望与需求。

1.把阅读放手于课前预习中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管做什么事,事先都要有充分的准备。在学习中,这种“准备”就是预习。结合我校的“先学后教 反馈矫正”的相关课题,我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常规的自学生字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之外,更强调了学生在课前要去阅读与教材相关的作家生平,时代背景,特别是读一些人物故事或者是一些与教材文本主题相关的课外资料等。如,了解了周总理的生平事迹,理解了他的远大抱负,再来学习《一夜的工作》,就更能深刻感受到周总理伟大的人格魅力;再如,课前我先让学生去阅读有关居里夫人的故事,搜集她在科学上的发明发现,了解她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后,再带着学生走进《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许多原本觉得棘手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这样学生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就会产生强烈的表现欲,当老师给予他们展示平台时,他们就会因为之前的知识储备而自信满满,课堂学习也事半功倍,从而激发了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

2.把阅读渗透在课堂学习中

“语文教材好比一把钥匙,学生拿了它去开其他的书库。”不言而喻,语文教材实际是一座通向课外阅读的桥梁。教学中,我们可以对教材进行适当挖掘,进行恰当补充,才能丰富教材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林海音的作品《冬阳 童年 骆驼队》时,我适时结合课后“资料袋”,在补充原著片段的同时,放映了电影《城南旧事》的一小段视频,学生意犹未尽,我趁热打铁,推荐他们课外去阅读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学生都已跃跃欲试了,阅读的种子也已在悄然发芽。

3.把阅读延伸到课后拓展中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拓宽课外阅读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如,学完了《少年闰土》,我就推荐学生去读鲁迅的小说《故乡》;学完了《金钱的魔力》,我就推荐学生课外去读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学完了季羡林的《怀念母亲》,我就启发学生课外去阅读《留德十年》,了解季老对第二故乡德国以及德国人民的深厚感情。只有这样,强化积累,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才能厚积薄发,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三、建立丰富的激励评价机制

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对于阅读的评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平时,我充分地利用学校设计的那本《我的阅读记录簿》,让学生及时地记录自己阅读的内容和收获,同时也有家长的督促和评价,最后,我再根据学生的积累情况和家长的评价进行总评,得星最多的前几名将被评为当周的班级“阅读之星”,并能得到老师奖励的神秘小礼物,学生对此还是乐此不疲。与此同时,还会开展“读书交流会”,办班刊,内容主要是学生的优秀习作(很大一部分是学生的读书心得),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通过成果展示,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得到肯定和鼓励,他们感受到了进步和成功的喜悦,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更加自觉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

当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语文老师应该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让学生从广阔的课外阅读中汲取营养,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让阅读点亮孩子的精彩人生!

闫运芳,王敏子.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J].学周刊,2012( 01).

猜你喜欢
课外课外阅读读书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意林(2020年12期)2020-07-03 02:48:46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28
我们一起读书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09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语文知识(2015年11期)2015-02-28 22:01:57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