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践,引导“动”联系实际,注重“活”——浅谈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策略
张玲玲
(山东省东营市海河小学,山东东营257091)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活动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必要形式。因而,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深入实践,引导“动”,联系实际,注重“活”就是必要的策略方式。具体说来,教师要抓住生活契机,选好活动主题,精心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并且进行有效的指导评价,注意关注和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在做好这些的同时,还要珍视学生的成果展示,注重学生的全员参与,争取保障活动的实效。
【关键词】实践活动;学生;参与;发展;能力
综合实践课程是研究性学习课程,它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它突破了学科领域的限制,深入实践,联系实际,注重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把“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作为基本理念,强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而这些发展目标唯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因而,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深入实践,引导“动”,联系实际,注重“活”就是必要的策略方式。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他指出,要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植根生活、抓住契机能够扭转事情的局面,产生奇妙的惊喜。所以,如果教师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能够随时善于发现,随时灵机应变,随时抓住契机,学生定然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定能在活动中乐不思蜀。
抓住契机,精心引导,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最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在新奇的驱动下,孩子的兴趣自然就会一点一点被勾勒出来。
生活中有很多契机可以加以利用,比如在三八妇女节或者母亲节,借助节日契机开展“感恩母亲”系列活动,可以唤起学生内心对妈妈的爱,真正把“感恩母亲”落到实处。于是,在“给妈妈做一次饭、洗一次衣服、唱一首歌、洗一次脚”的动手实践中,孝敬父母的优良传统深深植根在了学生的心中。在“爱的往返旅程”活动中,学生和妈妈以通信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平日未说出口的爱通过写信得以抒发,平时一些互相不理解的小矛盾也通过写信得到沟通。活动中,学生找到了与亲人更合理的沟通感情的方式,学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借助生活契机,给了学生很好的动手实践的平台,对学生来说,这些活动不是千篇一律地应付,而是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用心体验,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了自己动手,学会了沟通理解,学会了感恩回报,学会了承担责任。
借助生活契机可以开展的活动还有很多,例如开学第一天的惊喜、端午节粽子大赛、快乐六一大抓阄、金秋十月颂祖国,新年压岁钱巧利用等等。这些活动既是对节日的庆祝,也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作为教师,一定要有随时寻找创造契机的自觉性,精心引导学生多多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只有能够随时抓住契机,才能最大可能地给学生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引领学生更多实践、更多锻炼、更好发展。
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只有充分实践,运用到生活中来,它才是活的,是有生命的。而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更需要联系生活情境,深入到生活中去。
陶行知先生也说:“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会上去,以社会为学校。这样,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
因此,让学生在平时的活动中多多参与,体验社会角色,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社会有一定的益处。
体验社会角色,实际上就是让学生真正走出去实践。因为打破学科限制,能够让学生体验角色的实践活动有很多,比如辩论会、记者招待会、商品展销会、新闻发布会、小小商品交易会、压岁钱规划活动,这样的活动,既有锻炼学生处理问题能力的内容,又有学生职业体验的实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
其实,开展一次体验社会角色的活动非常简单,有时,班主任不必做过多准备,只需结合课堂的情境就能即时开展。但是,综合实践活动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式。如果一次活动临时仓促、急于求成、学生参与度也不高,它就失去了综合实践的意义。
所以说,注重学生角色体验的同时,还有注重学生的参与,不是单独几个学生的表演秀,而是全体同学都积极参与的注重提升每一个学生能力的活动。
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任何成功都不是一朝一夕仓促完就,综合实践活动也是如此。一次成功的活动,从选题、准备到开展、总结,无不需要精心准备,认真实践。“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只有选好活动主题,才能开始活动,才有可能有好的活动效果。所以,选题至关重要。
我曾经组织过一次“环保系列活动”,由于活动主题积极向上,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既体现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又引导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活动开展比较成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活动具体是这样的:首先是“我是小小粉刷匠”活动,学生自己动手打磨、粉刷墙壁;其次是“校园除‘黑痣’”活动,学生带好塑料袋和小刀,把校园里所有的泡泡糖全部刮下来。在这两个活动中,学生既获得了劳动体验,又得到了珍视自己劳动成果的教育,实践中体验了快乐,学会了方法,培养了品德。
另外,学生到市场上调查卖小吃一天用多少塑料袋,快餐店一天用多少一次性筷子,自己设计发明卫生工具……这些活动,都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打破学科限制,超越单一封闭的教室空间,既注重了学生的实践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劳动能力,还塑造了学生的良好品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
因此,在选好主题的同时,也一定要做到专题细化,不能想着面面俱到,一方面也做不好。比如环保系列活动,活动虽多,但是锁定了教室、校园、市场三个活动场所,分层次深化活动内容,做到一种活动,逐步细化,而不是一会儿搞环保,一会儿做节电,每个活动都是点到即止,学生也走马观花,应付了事,没有多少效果。
正确的评价会给课堂灌注无穷的力量。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那么,如何正确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及时点拨,给学生指明学生的方向,营造学习的温床呢?
首先,及时树立正面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表现较好的同学第一时间作出肯定,其实也是对其他同学的鼓舞。正面的引导和评价,能够让学生的积极性更高,更好更快地开动脑筋。
其次,评价要有针对性。所谓“一个萝卜一个坑”,虽然语言通俗,但是却很好地说明了“针对性”的问题。如果教师评价时语焉不详,学生很难有明确的导向,实践起来就会摸不着方向。
再次,评价语言要亲切。著名特级教师孙建锋说:“教师的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爱的情感,只有发自肺腑的去爱学生,才能真正地亲近学生关心学生,也才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可见,微笑的鼓舞肯定会比机械的命令强很多。亲切的评价,会让学生如沐春风,而敷衍的话语,只会伤害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对学生的学习创新都带来负面影响。
最后,多样评价方式。简单的诸如“很好、很棒”的评价,单调乏味,运用多了学生也就产生了疲劳,而多样的评价方式会给学生新颖的感觉,学生心里有期待,课堂的积极性才能更高,课堂效果才会更好。
比如在开展《黄豆发芽记》活动时,我尝试了多种评价方式。首先,我分好小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我给学生布置了回家泡豆子的任务,要求学生连续观察七天,每天写处泡豆子观察日记。七天后,到了展示成果的时候了,首先是豆芽的展示,我鼓动学生评选“最美的豆芽”,分小组推荐,小组互评后学生投票选出。其次是“泡豆子日记集锦”,小组汇总后交换评价写上评价语,我再写上教师点评,装订成册在教室展示栏展出。最后是“泡豆子经验交流会”,小组讨论后派代表交流经验,群组互评、教师点评并作总结性评价。整个活动运用到了多种评价方式,活动开展也很顺利。
“乱花渐欲迷人眼”,作为学生,他们参与了活动,经历活动的过程,获得了亲身体验,总结了研究的成果。但是,在众多的成果表现中,哪些是最贴合实践活动目的的?哪些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哪些是可以分享学习的?研究成果进行资源共享,既是教师指导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组织了一次研究性学习以后,最后一定不能不了了之,也一定不能草草了事,一定要珍视学生的研究性成果。其实,很多学生的成果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比如,在《我们身边的标志》课上,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的班徽,很多都集美观、简洁于一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一定要引导“动”,注重“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增长知识,获得乐趣,培养能力,真正做到“亲历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2010) [Z].2012.
[2]单晓霞.教育的艺术在于“唤醒”和“鼓舞”[J].山东教育, 1999,(35).
[3]曾庆伟.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与专家点评[C].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9.
[4][苏]B.A.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
[5]方明.陶行知名篇精选[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5.
作者简介:张玲玲(1985-),女,山东东营人,山东省东营市海河小学教师,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5)03-01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