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中小学校长素质结构及成长途径研究
潘超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离不开素质教育,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坚持教育内的创新精神。创新型中小学校长的素质结构主要包括教育素质、创新素质、领导素质以及其创新教育的使命感等。创新型中小学校长的成长途径主要包括校长的自我成长途径、外部培训成长途径和共同体成长途径三种。
【关键词】创新型校长;素质结构;成长途径
创新型中小学校长是具有科学及先进的办学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人格,经常组织开展教育创新活动,经常取得创新型成果,并使学校的整体效能不断提高的中小学校长。①校长对学校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校长能够领导学校的教师团队开创工作的新局面,使教学更具有教育意义,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创新型中小学校长的素质主要由四个方面的素质构成,即领导素质、教育素质、创新素质和高度的使命感。
(一)中小学校长的教育素质
1.遵循教育规律。中小学校长在学校教育教学创新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重视教育规律,不能轻视或践踏教育规律。教育规律不是政治高度的规律,亦不是商业化或经济市场的规律,但受政治、市场经济影响,当今部分学校办学出现政治和市场办学倾向,即迎合领导心意或经济效益而忽略教育规律的现象。中小学校长应遵循教育规律,不能混淆或滥用规律。
2.教育知识与基层经验丰富。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而教育是一门专业技术,具有教育相关知识是中小学校长进行教育创新的基础。学校的教育及管理不是简单的技能性工作,它是一项复杂且具有艺术性的专业性工作,需要丰富基层的经验。只有理论而没有实践经验的校长,创新工作往往纸上谈兵,空谈理想却没有实际价值;只有基层经验而没有教育理论知识做积淀,创新便是井中窥天,没有视野,亦没有水平。
3.教育理论思维能力出色。创新型中小学校长需要具有出色的教育理论思维,以市场或政治思维来思考教育,会让教育失其轨、丧其质。解决教育问题需要教育理论思维,中小学校长在解决教育及管理问题时,应以教育理论思维而非市场、政治思维来思考。中小学校长想要推进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成功,需要出色的教育理论思维能力,懂得如何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及如何运用理论指导实践。
(二)中小学校长的创新素质
1.创新欲望强烈。创新欲望是指中小学校长不仅要有创新的想法,还要有来自内心的强烈渴望,是促进人采用一定创新行为的心理因素。②创新的想法是一种大多数人都具有的意念,而创新欲望是可以给予行动以动力的渴望,会促使人把想法付诸于行动。校长能否成长为一名创新型中小学校长,其创新欲望的强烈与否至关重要。
2.创新魄力过人。中小学校长在学校教育工作中要有不断创新的魄力。许多中小学校长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才能,还有发现问题的眼睛,但最终没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缺少创新魄力、踟蹰于某个因素不敢做出创新决策,最终阻碍其创造力的发挥。因此,中小学校长在教育创新的过程中,应敢于面对问题、大胆进行创新行动,纵使失败亦要懂得汲取经验,为下次类似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
3.自主学习意识水平高。创新是在已知的基础上探索未知领域,创造新事物的活动,它是以学习和研究为基础的。中小学校长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主动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改革的先进经验,并在学校中开展教育研究和试验,把学习的知识与本校的实际相结合,使教育创新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
(三)中小学校长的领导素质
1.志向远大。校长是学校工作的指导者,其言行影响着学校的运转,校长志向会左右学校的发展方向。固守不变或许可以一时稳定,但终会在发展中落后或淘汰,好的校长应具有发展的眼光和远大的志向,在稳定中带领教师进行创新和改革。事实上,作为领导者,校长不但要自己有信心、有能力做好工作,而且要能鼓励并带动他人做好工作,让教职工理解自己的志向并转变为大家共同的愿景为之奋斗。
2.责任感强。教育是对人的培养,尤其是中小学教育。教育产品不同于其他产品,教育是通过向社会输送人才而实现其功能,学校承担着对家庭、社会及国家的责任。作为学校领导者的中小学校长,应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富有责任,尽职尽责地工作,让学校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3.道德高尚。优秀的中小学校长应具有高尚的品格。中小学校长在工作中应时刻牢记教育的公平与公正,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解决问题,对下属有同情心等。中小学校长在创新时,要端正自己的创新动机,绝对不能把教育课程改革当成自己的政绩,当成升官发财的一个途径,而应是为了学校本身,为了增强学校教育的竞争能力,提高教育教学师资水平,办学生家长和社会都满意的学校。③
(四)中小学校长创新教育的使命感
中小学校长创新型教育的领导素质、教育素质和创新素质以校长的教育创新的使命感为前提。这种使命感源于对教师教育事业发展的期望、内心对教育的理想,或者源于对学校发展负责的精神。中小学校长创新教育的使命感会驱使校长为学校谋发展,其实质是一种外在的责任给予校长的内在动力,然后促使校长把内在动力转换为教育改革的外在行动。
(一)自我成长途径
1.培养创新意识,开发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开发创新潜能,是中小学校长提高创新教育素质能力的基础。成长为一名创新型中小学校长,首先要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老问题,审视解决问题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效性;其次应不断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善于透视表象覆盖的深层次问题,不断突破固有思维,把思考当做一种习惯。
2.树立风险意识,提升专业能力。教育改革需要中小学校长卓越的专业能力,专业水平欠缺的情况下大谈学校教育改革是非常危险的,甚至会威胁到学校的生存。学校教育是对人性、人的灵魂培养,它不同于买卖的商品,商品失败折损的是其使用的功效,而教育失败摧毁的可能是学生的一生。因此,中小学校长在教育改革时应具有风险意识,慎重且远思,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和试验的设想、假说及经验绝对不能轻易落实。
3.完善教育科学理论,增强教育智慧。教育规律是具有稳定性的,学校教育是一项历充满智慧的传统的育人活动。自孔子创办私学以来,教育从私学到公学、从重经学到文理并重,虽历经转变与发展,但教育其本质的变化极其细微。历来成功的教育都遵循着其本身的规律,以培养人为最高目的。所以,中小学校长应掌握完善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教育创新奠定基础,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自身的教育智慧,懂得“执经达变”的艺术,把握住基本的原则与规律,固中有变,变种有固。
(二)外部培训成长途径
1.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完善的知识结构是中小学校长成长的基础,创新型中小学校长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理论知识的支撑。中小学校长作为教育中的基础领导者,践行终身学习理念是其职业要求,亦是其自身成长的必然选择。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除了自我努力外,还需要外力的指导、专业的培训。
2.实践能力的提升与指导。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没有付诸实践的理论知识不能创造实际的教育价值。④中小学校长自身的实践更多的是独立的探索,期间会碰触到很多自身一时难以解决的难题,可能会成为校长成长的阻碍。因此,在培训中,应对校长的实践能力加以重视,不忽视对其实践的指导,重视其实践中碰到的复杂问题及难题,给予其及时、有力的培训指导。
3.教育创新实践的培训。创新型校长创新能力的提升,有赖于教育创新实践的培训,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是中小学校长创新成长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一般只是隐性知识的获得,而创新素质的培养更多的是从隐形知识转化为显性能力的过程,更侧重于外化,它包括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共同体成长途径
共同体成长途径是介于自我成长途径和外在培训途径的中间路径,其目的是使团体中的成员通过相互影响及共同努力而不断共同壮大。
1.建立交流平台。共同体的结成,可以让校长看到对方身上的精神,分享成功的经验或者失败的教训,从彼此间得到支持和认可,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氛围。而共同体的形成有赖于交流平台的建立,学校和教育部门应积极建立有利于共同体成长的交流平台,包括实际和虚拟的交流平台。⑤实际的交流平台包括交流会、学术探讨会等,虚拟交流平台主要指借助于网络所营造的平台。
2.开发共同的研究课题。创新型中小学共同体成长的一个有效途径便是开发共同的研究课题。中小学校长的创新型素质包括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而研究课题是培养这种创新素质的有效策略,并可以为解决实际教育问题提供宏观指导。共同的课题研究可以让共同体中的中小学校长享用共同的资源,为教育改革献出智慧,彼此间进行协助,产生智力与智力的碰撞,有利于共同学习和进步。
注释:
①彭姗姗.创新型校长成长条件与途径
②温恒福.教育领导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③于兰.创新型教师的素质极其培养[J].渤海大学学报, 2005(11).
④程振响.论中小学校长的专业标准及专业化发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⑤姚国.农村中小学校长素质现状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1,8.
作者简介:潘超(1991-),男,黑龙江依安人,黑龙江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5)03-01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