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育改革中的素质教育

2015-02-27 08:49周敏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情感语言

周敏

【摘 要】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展开的,老师的主导作用,就是把学生的自主学习组织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 键 词】 素质教育;语文;教学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场从教育思想到教育内容及教育方法的深刻变革。其根本要求是促进人的发展,促进受教育者独立人格意识与生存能力的逐步形成。学生首先都是人,不是知识的容器,也不是被动的任由教师来捏塑的泥巴,只有抓住学生作为人的全面主动发展,才能抓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精髓。

素质教育的提出,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规定了清晰的上位框架。对小学语文来说,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将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地渗透、贯穿到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必须充分地指向和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钻研教材,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设计出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怎样的语文课堂呢?

一、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一)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教学《乌鸦喝水》时,我们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孩子们通过自己思考,竞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至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地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二)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教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就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地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

(三)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教师只要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会无处不在。

二、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我便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和丰富贴切的体态语把瀑布磅礴的气势、水奔流倾泻的壮观有效地渲染展现出来,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情境,我的一个“倾泻”的动作,把瀑布形象化了,让学生联想到了水奔流得太急。学生也群情激动,边读边做起动作来。

(二)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的教学气氛。(下转28页)

(上接26页)

(三)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境之中

这就是“融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三、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一)把他人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是一篇经典的写景佳作,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展示美丽的桂林山水,让学生看电视散文欣赏灵动的桂林山水,而后,引导学生模仿本文的写法,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把自己美丽的校园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对校园无比的热爱之情……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深深地感动了自己。

(二)把他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学生书面语言的学习过程,很大程度上是将外部的书面语言内化为主体内部语言的过程,尤其是要把课文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因为它是构筑语言能力大厦的建筑材料,一般体现在尝试换词、换句,甚至更换表达方法等,让学生体会文本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之精当,人文内涵之深邃。我们应努力追求“源于文本,别于文本”的语言境界。这样的练习,我们若能长久地坚持下去,我想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定会有很大提高,他们会逐步灵活地运用文本语言,逐步达到“仿中有创”。

总之,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感悟的地方,而每—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展开的,老师的主导作用,就是把学生的自主学习组织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就是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根本措施。

【参考文献】

[1] 马国强. 语文素质教育论[M].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

[2] 陈方平. 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M]. 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6.

[3] 马卫林. 浅谈素质教育下的语文课堂教学[J]. 教育教学论坛,2014(27).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情感语言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情感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台上
我有我语言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