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兰(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沈阳 110045)
中外企业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高秀兰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沈阳 11004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企业和国内的外资企业也日趋增多,在全球的大市场环境下,企业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中外企业由于受不同社会背景和传统企业文化的影响,其管理模式有很大不同。基于当前的宏观环境,研究企业管理模式的内涵,总结当前企业管理模式的类型,分析中外企业管理模式存在的差异和原因,并通过对中外企业管理模式差异的比较,分析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旨在为我国企业管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企业管理; 管理模式; 集权式管理; 制度性管理; 柔性管理; 知识型管理
企业管理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也是企业家进行不断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平台。中外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无论是管理理念还是管理实践经验,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当前,我国正处在逐步完善市场经济、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加速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跨国企业和国内的外资企业日趋增多,在全球化的大市场环境下,企业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中外企业间不同经济体制演变背景、不同企业文化传承和在此背景下形成的不同企业管理模式对企业的综合影响和实践效果不同,有的促进企业发展,有的使企业难以生存。因此,不断探索企业管理新模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务。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求得优生存和快发展,必须树立全球化、互联网化的战略思维,充分了解中外企业的管理模式的优劣和差异,才能做到求同存异,激活发展的动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 企业管理模式的内涵
企业管理模式是指企业按照发展战略实现经营目标,从事整合资本和资源,建立生产经营活动组织产品营销方式及占领市场份额等经济活动的总和[1]。企业管理模式包括企业经营目标、发展战略、制造资源、组织与文化、技术与产品开发、资金与成本、生产计划与控制等多个方面的行为方式[2],可以根据企业活动的不同环节分为不同层次的管理子模式,如战略层、战术层和执行层等。企业管理模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等,可分为多种管理模式,具体如图1[3]所示。
图1 企业管理模式形成过程
现代企业管理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与现代管理模式来支持企业有效、合理地进行生产与经营,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现有人才人力、资本资源、技术技能、软硬件设备等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典型的现代企业管理方式有:制造资源计划(MRPII)、企业资源计划(ERP)、准时生产(JIT)、按类个别生产(OKP)、精细生产(Lean Production)、优化生产技术(OPT)、企业过程重组(BPR)、供应链管理(SCM)、敏捷虚拟企业(AVE)等[5-7]。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是实现集成化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
2. 企业管理模式的类型
企业管理模式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团队智慧、理念和价值观,不同性质的团队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形成各自的企业管理模式,大致分为6类:
(1) 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多存在于中小企业,适应于企业起步阶段,企业发展的资金主要源于家庭的私人财产。以家庭为单位聚集的私人财产或贷款是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渠道。但由于浓厚的家族亲情色彩,往往在管理过程中,在奖惩问题上很难做到位,不利于发挥人才和人力的最大潜能,当企业进一步发展,各类矛盾凸显的时候,这种管理模式显得极为不利于企业发展。
(2) 合伙企业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大部分以友情为基础,在合作初期,因还未涉及经济利益,大家一团和气,办企业的决心很大;但当企业发展起来或遇阻滞的时候,友情淡化,出现信任危机,很难达成一致。削弱了管理力度,使企业在发展中形成独特的矛盾,也影响企业发展。这种企业管理模式与家族企业团队管理模式相比,有着更多的互动性和合作性特点。
(3) 企业团队集权式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下的企业领导者是通过选举或委任产生,企业领导者高度集权,使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企业领导者掌控了企业发展权。这种管理模式依赖于领导者的思维方式、经营能力和个人诚信,需要领导者有足够的精力领导企业,缺点是当领导者发生变动时在衔接上易出现问题,导致企业失败。
(4) 企业团队制度式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下企业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执行,干部员工不论职级高低,只要违反企业规章制度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以标准化为管理轴心,建立制度化管理机制和配套的管理程序,使企业能自动运转,不受人员变动的影响,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但需要不断调研,不断更新管理体系中各种不适应发展的管理办法,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不断地创造良好环境。
(5) 企业团队知识型管理模式。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知识的作用和力量,企业更是如此,将科技创新和专业知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资源,将知识生产力作为企业发展和竞争的重要推动力。以信息为管理的基础、以专业知识为重要管理手段,加快企业发展。这种管理模式需要广纳人才,在企业形成智囊团,发挥引领作用。目前,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企业管理模式。
(6) 企业团队柔性化管理模式。柔性化企业管理模式与制度式企业管理模式相对应,这种模式采用弹性的管理方法,强调管理人性化,可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强调员工与经营者之间平等互尊。柔性化企业管理模式是当前得到社会广泛赞同的模式,成为许多企业家研究和采用的管理模式[8-11]。
1. 社会性质和发展背景不同是中外企业管理模式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不同的社会性质形成了不同的背景和环境,导致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方向、管理文化等的差异[12]。我国的企业管理模式由于受到了过去计划经济的影响,以计划经济体制国情为基础,以政体、国体管理为主线进行发展;经过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企业有了得雨旺生的环境,有的企业迅速发展,进入世界500强行列;也有的企业在管理模式上还未完全消除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容,阻碍了发展,甚至已经解体。西方国家大部分是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垄断经济,追求资本至上,政府不介入经济市场,由企业在经济市场中按优胜劣汰方式生存发展,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企业按照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水平制定政策和条件,吸纳大批优秀企业管理者和高科技管理型人才,吸纳大量的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因此,社会发展背景和经济体制性质不同就形成了企业管理模式的差异。
2. 中西方文化不同是中外企业管理模式形成差异的直接原因
(1) 地域环境的影响。中国地处亚欧大陆,对外交通不便,影响企业对外交流的发展。计划经济时代讲究高度统一,企业采取集中管理模式,弱化企业对外交流,这就客观上使企业管理者思想上保守、工作上挑战意识和竞争能力不强。改革开放的今天,一些企业管理者不断地更新观念,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政府干涉企业、介入市场现象仍或多或少存在,对企业主要管理者的考评还不够科学,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方针,这将给中国企业的新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
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多是两面或三面临海,内外交通比较发达。在优越的地理环境下,形成了独特的企业外交化管理模式。
(2) 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企业管理文化受到儒家“等级观念”文化的影响,使得我国部分企业内部拥有较大权利的管理者不善于对下级进行授权,而且下级对其上级有着非常强烈的依附心理。中国的企业管理者注重道德教化和感情投入,喜欢追求结果的平等、缩小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等平均政策,强调以身作则和个人的影响力。中国企业管理的优点在于强调团队意识、稳定与和谐,这有利于避免内部矛盾的产生,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同时,中国企业管理也存在很多缺点。一是人治而非法治,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与规则,经常在执行过程中因人而异,降低了企业管理的标准化程度。二是平均主义导致竞争意识不强,竞争意识的缺乏使得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不能充分地被调动起来,不注重个人的价值和独立的人格,整体往往缺乏个性和活力。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文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影响是使其崇尚“平等、自由、博爱”。在管理风格方面更加相信最了解问题人的发言权。缺点是,如在决策中过多注重某个人的主观判断,易受到个人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产生个人影响失误。
(3) 历史管理思想的影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管理思想受到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农业管理思想的影响,形成的特点:一是以民为本与等级制度的结合。社会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改革,但专制主义的管理体制在当今的管理组织中依然明显存在,不注重发挥诸多个性优势,强调服从和统一,下级的意见得不到上级的重视。同时,中国的民本主义对中国管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既与等级制度相对立,又相互补充。二是中庸思想。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及周而复始的农业生产,使得中国人缺乏创新和开拓精神,存在力求稳定的中庸思想。在管理上则表现为力求平衡、稳定、协调的企业管理思想。
在商品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西方国家企业管理思想,从小学就培养自立使得西方人有着习惯的竞争意识,重视短期的经济效益,对群体之间的协调性和长远发展目标不太重视,在管理中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不断创新,最终不能形成固定和统一的管理模式。
3. 管理理念不同影响着管理模式的选择
在企业管理领域,中国更多的是作为理念和观念的吸收方,无论是在企业的发展战略、资源配置、管理结构、职能规划等管理技能方面,还是在管理价值观念、管理智慧、管理思想等基本方面,都缺乏创新性和创造力,盲目引进和模仿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导致中国一些企业分工不明、责任不清或笼统化。国外一些较强的企业,其优势在于科学的战略和高效的执行上,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绝对因素,企业结构设计合理,人才搭配合理,强调发挥总体效益。而中国一些企业过分看重企业管理人才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和财富,强调个人的主观作用,而忽略了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效应和管理科学。西方人把管理人员当成企业运行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再加上相应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能够客观与主观相吻合,减少主观性,从而达到科学管理的效果和目的。
由于各国有自己的法律环境、社会经济制度以及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企业管理模式。
1. 中国企业管理模式的本质
我国的企业管理模式本质是群体主义下的“文化管理”。东方文化认为“人性本善”[13],由此形成了群体本位的价值观。在企业管理中,注重集体的本位价值观,重视团队合作和集团奖励的激励制度,同时又强调自我管理和自我修身。通过建立人们信仰的强势企业文化,使个人在组织、团体中进行有机合作,根据各自所处的位置与身份进行“自律”控制。对个人的激励主要来源于个人在所属集体中所获得的公平感、成就感与荣誉感。
2. 西方企业管理模式的本质
西方管理模式的本质主要是指个人本位下的“制度管理”[14]。西方国家把人看作是利己的、被动的客体。将个人的本位与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了个人本位价值观。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强调个人的能力,即注重人做事的效率;二是以工作绩效为衡量标准,将岗位评价与薪酬系统挂钩,对职位价值、岗位的职责等进行明确的界定,通过外在的规章制度,促使个人在组织、团队中进行有效合作,其激励的力量主要来源于个人在工作中的成就感;三是将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进行分离,有利于充分发挥经营者的主观能动性。但这种管理模式下,企业与职工的关系不稳定,人员流动快,企业之间会相互“挖墙脚”[15]。
西方的企业管理还由于地理环境、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具有外向性、重实际、创新性的管理特点。在商品经济的长期实践中,西方的企业管理通过细致、明确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条文等进行统一管理,并且制定严格而精细的责权利规定,把管理活动纳入到其严密的机械式体系中。同时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西方国家不断进行管理规范的改革与创新。
3. 日本企业管理模式的本质
日本的企业管理模式是一种群体的文化管理。日本的企业管理模式用一句话来概括,即以人的管理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有效的集团主义经营模式[16]。具体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通过实现以人为中心的有效管理,使得日本的企业获得了无形的凝聚力、不竭的动力和不衰的活力;(2)通过终身雇佣制度、企业工会制度以及年功序列制度这三大制度支柱,不断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并不断得到完善;(3)结合日本国情,把“博采众长”来的各国企业管理之长,应用于日本的传统文化和民族历史中,由此形成了日本独具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4)日本企业在宏观上接受政府的干预和指导,因此在更大规模上形成了集团经营管理模式的“合力”,这种“合力”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17-19]。
日本的企业管理把人当作是企业中具有主动意识的一员,是实现企业目标的能动的主体,因此日本企业采用各种有效的管理方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共同协作,进而形成日本的企业管理模式的特点。
日本企业将其传统文化与工业工程理论进行有机结合,创造出了著名的丰田生产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改写了全球产业的历史,它带动几乎所有产业转型、实行丰田的制造与供应链管理理念与方法,促成了全球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经营管理变革。日本企业管理将订单生产、准时生产的思想运用到整个生产供应链中,通过企业联盟的方式进行市场竞争,增强市场整体竞争力。
日本的企业管理模式是典型的“天性+理性”的管理模式,是二者的完美结合,也创造了极高的企业管理效率。日本的管理经验说明了民族文化对管理理念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说明一个国家的企业管理要实现现代化,必须继承本国的传统文化遗产,不能只靠外来经验的引进,应将传统文化与国外先进经验的引进进行有机结合。
各国的管理理念、管理文化、管理方法不尽相同,各国成功的管理经验都带有其特定的发展背景的深刻烙印,很难从成功的企业中找到完全相同的成功道路。受不同文化背景、管理理念及地域环境差异的影响,不同国家的企业成功道路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在借鉴国外优秀企业管理经验的同时,必须考虑本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地域环境、时代变化因素及管理理念转变等因素,构建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管理模式在不断转型和升级,开始形成与现代化体系相应的管理组织形式、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我国已步入了网络经济时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企业管理模式向现代化、信息化转变与升级,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需要对人本理念进行充分把握,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以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和企业的经营活动,我国企业选择的管理模式应该是柔性化管理模式与制度化管理模式相结合的新型企业管理模式。
企业管理的目的不仅仅是追求利润,而是在相应的制度和规范下,努力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同时实现员工个体的发展,满足他们自我实现价值的需求。探索这种管理模式需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将内容控制渗透在以人的转变为本上,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员的管理责任及管理意识,形成民主化的组织机制,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企业管理氛围,确保员工都能发挥最大潜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之中,实现企业各项资源的全面优化和充分利用[20-21]。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做出不断的创新,而企业的创新能力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有研究结果证明,企业创新能力与知识管理水平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所承载的知识价值之间的竞争。因此我国的企业管理模式还应考虑知识管理模式。
我国未来的企业管理模式将以制度管理模式为基础,有效融合知识管理模式和柔性管理模式,并随企业的发展不断进行转型升级。
企业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凸显的今天,国际化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有坚实的管理文化作支撑,并且企业应积极主动寻求变化与发展,将企业管理模式与知识、市场、技术、人才等各方面因素进行有机结合,不断创新。我国企业管理应在互联网技术发展和市场竞争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探索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企业管理模式。同时企业还要充分了解国外的文化环境及企业管理模式变化,求同存异,建立和实践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管理模式,推动企业更好地发展。
[1]毛艺林.企业管理模式选择思考 [J].商业经济研究,2015(19):82-84.
[2]杨会武.我国企业管理发展历程及趋势 [J].管理科学,2013,34(4):359-361.
[3]黄津孚,谢进强.中国企业现代化的现状分析 [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3):76-77.
[4]丁建芳.论中外企业管理文化差异 [J].企业文化,2013(11):156-157.
[5]朱朝伟.浅析企业管理模式及体制创新 [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3):24-25.
[6]彭书佳.企业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J].经营管理,2013(3):12-13.
[7]张秀菁.论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 [J].东方企业文化,2014(10):85-86.
[8]杨成伟.论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 [J].经营管理者,2014(2):79-81.
[9]翟登峰,穆昱.浅析管理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意义 [J].经济研究导刊,2010(9):42-44.
[10]徐秋凤,刘亚宾,刘晓寒.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 [J].管理研究,2015(13):14-16.
[11]陈建校.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流派述评 [J].学术交流,2009(4):75-80.
[12]杨会武.我国企业管理发展历程及趋势 [J].管理科学,2013(7):359-362.
[13]朱纪辉.浅析企业管理模式转变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理念 [J].商场现代化,2014,12(6):113-114.
[14]崔淼,苏敬勤.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驱动力:兼与西方企业的比较 [J].科学学研究,2012(5):755-765.
[15]沈小平,孙东川,徐咏梅,等.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互动模式研究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10):74-76.
[16]陈柏龙.浅谈集成化企业管理中的责任流管理模式 [J].商场现代化,2014(5):67-68.
[17]邓颖仪.浅谈如何改进企业管理模式:以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为例 [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5,12(7):59-60.
[18]张铁成.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创新 [J].管理世界,2015(6):93-94.
[19]汪峰.论企业管理模式与战略营销 [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34(2):194-197.
[20]金铭.多元优化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思考 [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9(9):2-3.
[21]苏敬勤,崔淼.工商管理案例研究方法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吉海涛)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management mode of Chinese and foreign enterprises
GAO Xiu-lan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henyang Polytechnic College, Shenyang 110045, 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domestic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are also increasing. In the global market environment,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of enterpris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ierce, as a result of different social background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ditional corporate culture, the management mode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enterprise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ased on the macro-environment at present, the connotation of the management modes of enterprises are researched, the types of current management modes of enterprise are summarized, the differences and reasons of the management mode of Chinese and foreign enterprises are analyzed, an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management mode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enterprises, the choice of the management modes of enterprise in China are analyzed,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experience for reference to the management practice of enterprises in China.
enterprise management; management mode; centralized management; institutional management; flexible management; knowledge management
2015-08-12
沈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sysk2015-20-01)。
高秀兰(1956-),女,辽宁沈阳人,教授,主要从事经济管理、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14∶01在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1.1558.C.20150917.1401.006.html
10.7688/j.issn.1674-0823.2015.05.14
C 931.2
A
1674-0823(2015)05-046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