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仪,顾安兵
(1.江苏省仪征市实验中学;2.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樊川中心小学)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是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提出的理念。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体育教师应充分关注这一问题,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提高教学效果,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与发展。体育后进生在体育课堂中是弱势群体,如何让“后进”转化为“前进”不容忽视。
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和生活的基础,体育与健康课的开设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改善学生的健康状况,并促进学生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一部分学生慢慢有了“身体差”“技术太差”“怕被人取笑”“怕受伤、怕苦、怕累”等想法,怕自己的运动能力差,被同学看不起,被老师批评。存在这些想法,使他们在这门课上遇到了比其他同学更多的困难和障碍,逐渐失去了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的动力,成为大家眼中的“体育后进生”。
“体育后进生”在每所学校都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能避免的。有研究认为“体育后进生”是指对于体育学习感到厌倦的学生,或指在学习行为表现方面产生偏差的学生,或是在一个特定的群体中,学生的学习行为经常违背师生所认定的行为准则,或是体育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等等。一些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受片面追求文化成绩的影响,认为体育成绩无关紧要,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了解,体育兴趣淡薄,积极性不高。一些学生意志品质薄弱,由于自身体能与运动技能较差,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有难度的项目,容易产生怕苦怕累的思想,从而有躲避体育学习的念头和行为。一些学生自我意识较强,过分关注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导致在做动作时缩手缩脚,影响自己的正常学习与练习。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学生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是从不成熟到成熟、不定形到定形的关键阶段。有些学生由于先天性的疾病、体质虚弱、身体过于肥胖、外伤等原因,从而形成害羞、胆怯、自卑心理。他们在集体活动中适应性较差,有时举足失措,不能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往往知难而退。他们的自尊心和自卑感常常交织在一起,并时时处于矛盾之中,对周围的教师和同学甚至产生了恐惧感和对立情绪。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习惯,觉得与体育有关的任何活动,自己都是不可能完成的或是完成不了的,最终对体育课产生抵触和厌烦情绪。
现在社会上各种类型的宣传,使家长以子女考上名牌学校为荣。由于家长认识的错位,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排斥。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绝大多数家长和老师不愿让孩子在体育课上花费太多时间。在这种社会风气下,许多学校甚至不开或少开体育课,加之不同程度地存在场地少,师资匮乏,课程和活动内容陈旧,有些学校师资力量配备不齐全,体育课中一部分是由其他教师兼职,这就使得部分体育课处于一种散漫状态。为了避免伤害事故发生,学校不敢开展激烈对抗的运动项目,更少有创新的课程和活动,长此以往,学生也就没有参与体育活动的激情和兴趣。
“人的思想意识决定着人的行为”。要转化体育后进生,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他们错误的观点以及不必要的思想负担,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把“我不行”变成“我能行”。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解、教育,有目的地举办体育讲座,宣传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让他们了解体育的功能和目的,以及体育在成长发展和自我完善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正确引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提高他们对体育运动知识的认识程度,消除他们对体育的偏见,让他们逐步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区别对待,因人而异,灵活修改教学内容及要求。对于身体素质尚可但缺乏勇气的学生,在教学中可以适当降低动作的技术难度和要求,鼓励他们多参与、多练习,达到一定水平后甚至可以安排他们展示练习成果,让他们也能尝试成功,体验成功。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其实自己也并不是那么差,我还是可以的!
对于这部分特殊人群,教师还不能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体育后进生”在学习掌握动作技术时,往往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收效甚微,本身就有一种失落感。对于他们在锻炼中所表现出的一些不足之处,体育老师不能讽刺挖苦,奚落嘲笑,而是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随时加以肯定,给予适当的表扬,使他们及时了解自己锻炼的结果和进步的情况,从而增强信心,激发获得成功的欲望,促进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技术。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用新的科学观点、科学理论去研究和探讨体育教学及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对体育锻炼有成功的信心,针对不同情况的后进生采取不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态度,促进后进生的转化。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调整课程内容的难度、密度等。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帮助学生分析自身情况,肯定他努力后取得的进步,让学生清楚自我潜在的能力,根据不同类型学生制定不同的标准,引导学生自测自评,让学生相互观察、发现并指出别人练习中的正确与错误,对照自己的练习讨论评价,明确自己的不足并不断改进,从而得到提高。
体育后进生往往与体育教师的关系较为疏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主动接近他们、关心他们,还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地给予指导和帮助,注重保护他们的自尊心,重视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让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小组,消除他们对体育学习的恐惧心理。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而体育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教学态度、语言艺术及组织能力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体育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动态平衡。由于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教材的难易性和组织教法的多变性,以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无不影响着体育教学,教师应及时总结,肯定和表扬富有创意的动作。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使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都能得到发挥,让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项目中找到运动的乐趣、展示自己的才能。体育教师还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采用适宜的教法,消除后进生的心理障碍,让他们克服自身的弱点。
体育后进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因此对他们的转化教育工作也是一个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关注和重视他们,从思想上转变他们对体育的认识,改变其消极的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针对不同情况因材施教,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给他们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转“后进”为“前进”。
季浏.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