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好备课资料之我见

2015-02-27 20:57缪伟华
新课程 2015年1期
关键词:椋鸟缺水月亮

缪伟华

(江苏省泰州市城东中心小学)

作为教师,如何用好备课资料,使语文教学摒弃繁杂,走出迷障,回到教学的原点?笔者认为,要依标托本,甄别资料;深入浅出,借鉴资料;注重课堂的前延后伸,注重知识的整合运用,从而超越资料。

一、依标托本,甄别资料

目前,各类参考资料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无所适从。怎么取舍,着实令人困扰。不妨让我们先回到语文教学的原点上来。新课标是这样定义语文课程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教学中必须突出语言文字运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如《灰椋鸟》一课,生动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纵观全文,语言生动传情,字里行间洋溢着“我”对灰椋鸟的喜爱之情,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题材,也是对学生进行爱鸟、护鸟情感教育的好教材。有一本备课资料上是这样确定目标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词语,感知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爱鸟、爱大自然的感情,树立从小立志为祖国勤奋学习的理想。

很明显,这样的目标太笼统,体现不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是三维目标的严重缺失,特别是“树立从小立志为祖国勤奋学习的理想”,与作者和编者要表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严重偏离,是牵强的道德说教。

根据新课标对高年级段学生的要求并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教材的研读,参照配套的教学参考,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文本语言,学会本课生字,会认“椋,翘”等三个生字,会写“杉、毯”等五个生字,注意“栖”的读音,认识多音字“翘、和”,理解“盘旋、排空而至”等词语,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3.能找出描写灰椋鸟归林情景的句子,想象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植树造林的意义及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大自然的热爱。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目标纲领,语文教材是教学的依托凭借,面对大量眼花缭乱的资料,我们要依标托本,围绕语文教学的原点,精心设计,而不能迷信资料,照搬资料。

二、深入浅出,借鉴资料

依标托本,并不是把众多的教参资料一棍子打死,而要学会取舍,学会整合,汲取营养。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要用好教材,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备课时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读,从教师、学生和生活的角度进行分析,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搞清楚文本语言背后隐藏着些什么,教学中该让学生掌握些什么。然后查阅资料,看看教参或名师设计和自己的思考有什么异同,再根据实际,设计适合学生的教案。

《水》是一篇美文。全文笔调清新,作者马朝虎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小时候山村缺水的生活状况。备课时我紧抓住两点:

1.抓“缺水之苦”

《备课手册》分析,文章主要表现作者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爱水、盼水、节水,突出了水的无比珍贵。我就紧扣住“珍贵”展开,让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如“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相信在学生找到这些语句后,再来品味缺水之苦、水之珍贵,也就不言而喻了。

2.抓“得水之乐”

村里人虽然缺水,作者却具体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教参介绍,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我让学生抓住“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和“我们四兄弟尽情享受母亲一勺水带来的清凉”体会快乐,在感受快乐的同时,也深深领悟到文字背后隐藏的缺水的苦涩。再通过一些资料图片的出示,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水的珍贵,并产生自发爱水、节水的意识。

备课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懂得弯下腰来看教材,确定教材中哪些是该教的,哪些是需要重点教的,哪些是不用教的。一个人的思维毕竟有限,适当地有选择地借鉴一些资料,可以丰富自己、完善自己。

三、前延后伸,超越资料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整合教材,既要借鉴一些资料,更要超越资料,进行个性化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前延后伸,整合资源,适度拓展,使课堂变得开放、生机盎然。

如《望月》一文融散文、诗歌、童话三个独特的视角为一体,展示了月亮女神的柔美、圣洁、仁慈与祥和。从古至今,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神圣的象征,千百年来被许多文人墨客所吟哦诵咏,而《望月》这一课对于月文化含量的汇集,恰恰是激发学生爱月的情怀、引导学生积累“月景”的最好凭借。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品读、感悟中体会“月亮”所具有的独特的中国文化内涵,并从中受到美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熏陶。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月亮的神话故事和古诗。课上在交流材料时,我播放了一段视频,展现不同时候、不同地点的月亮,如中秋团圆月、边塞思乡月、大漠金钩月等,使学生用视觉和听觉感受“月亮”这一中国独特的文化内涵。在感受小外甥“月亮像眼睛”这一大胆奇特的想象时,我演示了一组月亮从月初到月圆再到月末的动画,再顺势引导:“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像灯笼”“像小船”“像妈妈”等精彩的答案层出不穷。

总之,在备课时,我们要紧紧围绕语文教学的原点,有选择地使用备课资料,深度解读教材,整合拓展资源,切忌拿来主义,抓实学生听说读写训练,学巧妇巧为“有米之炊”,而不要浮光掠影式地架起虚幻的海市蜃楼。

于俊强.小学语文有效备课之我见[J].新课程:教研,2011(11).

猜你喜欢
椋鸟缺水月亮
缺水山区推广旱地栽种杂交水稻喜获丰收
椋鸟的蚂蚁浴
粉红椋鸟24小时
告别干燥缺水“面子问题”
英国椋鸟惨遭雀鹰捕食被踩脚底下毫无还击之力
地球妈妈缺水了 等
灰椋鸟的团队意识
月亮满不在乎地发胖
与月亮来个亲密接触
砸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