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伟
(山东省菏泽市实验小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可见,继承和传播祖国的优秀文化,以文化人,也是语文课程的题中之意。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更是如此。经典诗文就是祖国优秀文化的代表,让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是十分必要的事情,是我们要花大力气去做的事情,尤其是语文老师。
我所工作的菏泽市实验小学就十分重视学生的经典诵读。为了切实做好经典诵读工作,我压缩学生学习课文的时间,开设了经典诵读课,在课上我尝试了以下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刚接手这个班,我就发现学生不喜欢背诵类的作业,大有“不拿背诵当作业”之势,布置经典诵读的作业,孩子们是一百个不愿意。鉴于此,我一改以往简单粗暴的作业布置方式,开始尝试让孩子们喜欢上经典诵读。
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于是,我就在经典诵读课上给他们讲一些和古诗文有关的小故事,以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
本学期第一节唐诗诵读课,上课伊始我声情并茂地讲述了“旗亭画壁”的故事,学生听得兴趣盎然。此时,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以诗论高下的旗亭之上,于是我顺势而导,让学生比赛背诵故事中出现的四首诗作,用时最短者为胜,最后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出奇的好。
在指导诵读李白的《赠汪伦》一诗时,我先给学生讲了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记述的一则故事。学生通过幽默生动的故事,了解了诗歌的创作背景,理解背诵起来就简单多了。
慢慢的,学生喜欢上经典诵读课了,不怕背诵了,对经典诵读课也多了一份期待。
我们学校有一套校本教材——《经典天天诵》,其中有一部分是经典古文。学生虽然不怕背诵五言七言的诗歌,但看到一篇篇完整的古文,大多数还是心里发憷,不愿背诵。六年级上册第一篇古文就是《岳阳楼记》,这是我在学生时代背得最熟的一篇古文。于是我先给学生按照正常的语速背诵了一遍,刚一背完,教室里就响起了掌声。接着我让学生帮我计时,用一分钟时间快速地又背诵了一遍,这次,掌声雷动。学生看到老师背得如此流畅,一个个跃跃欲试,不到两天《岳阳楼记》就背熟了。其他的篇目,我在课上和学生一起背,一起讨论背诵的方法,共享成功的喜悦。
诗歌是凝练的语言,是作者情感的表达体验,也有极大的想象空间。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第一卷中说:“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对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对诗歌的理解上要靠他们自己,老师不要逐字逐句地翻译来帮助他们理解。我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体验和感悟,让他们通过“改写”来促进对诗歌的“感悟”。
第一次尝试,我选择了卢纶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和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两首唐诗。第一首我让班里的男同学改写,第二首让女同学改写,学生把改写作业交上来以后,我很是吃惊。我发现男同学很会讲故事,把一首小诗改写成一个个精彩的“追踪”故事,里边有对塞外雪夜的景色描写,有对将军英武外貌的详细刻画,也有对单于狼狈奔逃的生动讲述。女同学的改写也同样精彩,描写了一幅幅春日明丽清新的图画。经过我的指导,学生的《追与逃》一文发表在《牡丹晚报·教育周刊》上。接下来,我变着法让学生进行诗歌的改写,有的采用直接改写,有的采用“文包诗”的形式,有的采取“好诗推荐”的形式,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同时还提高了写作水平。
除了经典诗文的积累背诵,学校还大力提倡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一般来说,我国的经典名著都是“大部头”,其中也不乏文言半文言的著作。学生往往不喜欢读原著,而喜欢读“少儿版”或是“图画版”,我认为这远远不够,要读就读原著。然而,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领着学生一部一部地读原著,这几乎又是不可能的。
于是,我在课内只做引领,把阅读的时间给学生安排在课外。在引领学生读《水浒传》时,我先用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观看电视剧《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进山神庙”一集,又用一节课给学生讲读原著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一回,并对其中的“那雪正下得紧”和“那雪越下得猛”等经典的环境描写在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做了详细分析。通过电视剧和原著的对比,学生感受到了经典名著中文字的巨大魅力。很快,学生的手里有了一本沉甸甸的《水浒传》。
现在,我们班的学生在读《聊斋志异》。提起《聊斋志异》,学生受影视剧的影响,只知道这是一本讲鬼故事的书,却少有人去认真阅读。我在课上给学生选读了《种梨》这个故事,听完故事,学生都笑出声来。接着,我告诉学生,仅仅博得我们一笑远不是名著的水准。我出示了作者在文后的一段议论,依此引导学生思考,我们面对别人的求助又该如何去做呢?学生积极发言,认为应该施以援手,慷慨解囊,热情大方等等。我又接着追问:道士的做法是否恰当?这又引发了学生新一轮的思考。课后,学生不再把《聊斋志异》当作鬼故事的书,而是认真去读、去思考、去讨论书中一个个鲜活的“鬼怪”形象。
通过以上几种方式,我们的学生喜欢上了经典诵读,背诵得扎实了,阅读得深入了。经典诵读是个长期的工作,靠的是日积月累,我相信,我和学生一定会坚持下去,继承和传播祖国的优秀文化。
温轶群.经典诵读:夯实师生的人文素养基础[J].广西教育,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