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文中学记叙文巧妙的结尾方法

2015-02-27 20:57王举品
新课程 2015年1期
关键词:抒情全文课文

王举品

(重庆市城口县庙坝镇第一中心小学)

在很多小学生的作文中,结尾处常见的毛病有两种。一为画蛇添足型。即为了达到字数要求,胡编乱造,说一些与主题无关的话,这不仅毫无作用,反而削弱了文章的表现力。二是喊公式化口号型。受应试文章的影响,学生在文章结尾加上一些空洞的、毫无生命力的政治口号、标语之类的语言,名义上是抒情议论,实则毫无作用。结尾是文章完成的地方,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深刻领会文章的主旨。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文字虽完而意犹未尽,使读者好像嚼橄榄,已经咽下去了而嘴里还余味无穷。和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那么,记叙文的结尾有些什么好的方法呢?我们不妨学学教材中给我们提供的优秀记叙文的结尾方法。

一、自然结束法

这种结尾方法是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突出含义丰富的象征形体。其优点是完全避免了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实无华。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要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趋势结束全文。课文中有很多这样的范例,如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结尾:“‘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又比如《狱中联欢》一文的结尾:“哈哈哈哈!人们朗声大笑,迎接着1949年胜利的春天。”再比如《祖父的园子》结尾:“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以上结尾都写得干净利索、简洁明了。

二、画龙点睛法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结尾时,把写作大意、主旨交代清楚。用来总结全文的还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诗句,这样的结尾更是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课文《向命运挑战》的结尾:“霍金不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科学界,也以他顽强搏斗的精神征服了世界。他的事迹表明,人是可以向命运挑战的。”这一精练的结尾句高度评价了霍金的伟大成就,向人们揭示了只要有不怕挫败、不怕困难、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又例如《梅花魂》结尾:“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一句与文章开头相呼应,从写梅花的秉性进而赞扬了祖父那一颗炽热的爱国心。

三、抒情议论法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怀,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真情油然而生,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例如《一夜的工作》的结尾:“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到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见过这样的总理吗?’”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深情地表达了对伟大的周总理的敬仰赞美之情。又比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结尾:“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本段作者用抒情议论的方式结束文章,揭示出了主题,表达了对父爱、母爱的感恩之情。

四、运用象征结尾法

作文结尾运用象征手法能深入浅出地表达精深的意蕴,常常能收到饶有意味的审美效果。象征是指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它的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象征一般都用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说,它是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让读者自己去意会,从而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这是一种隐晦、含蓄而又能使读者产生愉悦的美感的技巧。如《开国大典》一文的结尾:“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在最后一句话中,作者仅仅是在描写火光照亮了北京城吗?很明显,不是。他分明还有深远的寓意。稍一联想,我们就能体会出,这里的火光,正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美好前景的象征。作者在文中用火光作象征,一下子就把这种微妙的感觉和复杂的体验给表达出来了,升华主题。

象征手法通过相似联想,把写作内容从自然界引申到人类社会生活中来,用原先所写的那些特点来象征某种精神品质或性格,从而把主题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如《金色的鱼钩》就是很好的一例。文章描写了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他自己却牺牲了的故事,赞颂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结尾时作者并未直接道出对老班长的敬仰赞美之情,而是借助“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的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一具体形象来表达老班长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永垂千古、光照日月的深远含义。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篇好文章,除了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外,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灵活运用巧妙的结尾,能给读者留下“尾如撞钟有清音”“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深刻印象。

欧阳镇原.语文课文中的结尾方法与作用[J].小学教学研究,1992(01).

猜你喜欢
抒情全文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全文中文摘要
背课文的小偷
春 日
会抒情的灰绿
借物抒情
青年再造
反腐
来信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