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金梅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南宁 530023)
加强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研究
覃金梅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南宁 530023)
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文章从多个层面总结提出了顶岗实习阶段高职学生心理调适的对策,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习,缩短其就业岗位适应期,为就业做准备。
顶岗实习 心理状态 心理调适
高职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对高职“2+1”教育模式的要求,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区别于普通的实习实训,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要求能够完全履行实习岗位的工作职责,挑战性比起在校的实训要求强很多,因此学生要承受的心理压力也变大了。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排解,会严重影响到他们毕业后的岗位适应。因此,化解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存在的心理问题,促成学生更好的就业至关重要。
1.学生自身原因
1.1 角色转换准备不足。学生到实习单位顶岗实习要面对身份、管理、学习等一系列的变化。顶岗实习中,学生具有在校生和实习单位准员工的双重身份,在管理上必须同时接受学校的管理又要服从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这些变化都使得一些学生出现了心理不适应。
1.2 专业技能差引起的自卑心理。路桥专业实践性很强,尽管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各专业课程的学习对所从事的岗位群、主要业务等情况有了初步了解,但学校和企业,理论和实践之间毕竟有一段很宽的鸿沟,学生刚从学校和书本中走出来,骤然面对企业“真刀真枪”的生产设备和环境,往往会出现自卑、胆怯心理。
1.3 不能正确认识岗位。学生在不同工作岗位中,其工作强度和待遇等原因影响其心理变化。在近期几年的数据表明中,实习生在实习工作中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和迷茫,从而导致攀比情绪、过度焦虑、自卑等心理,从而引起学生在实习岗位中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工作岗位,工作岗位的变动性比较频繁,给顶岗实习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致使就业受到影响。
1.4 人际交往差产生的畏惧心理。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本身的自我个性,在校期间,人际交往的对象主要是老师、家长、同学,交往起来也较单纯、自然、容易。但进入顶岗实习单位后,人际交往扩大了范围,初入社会与同事的交往中难免受到排斥和欺负,但由于交往心理不成熟,交际技巧缺乏,在工作期间很容易陷入交际误区,产生烦恼。
2.学校对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够重视
2.1 学校2+1的教学模式,压缩、集中的教学模式让高职教师的授课压力变重了,以至于对学生实习期心理健康的问题关注度会变低。而很多高职学校对顶岗实习管理工作中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处于空白状态。学校内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也缺乏顶岗实习心理的内容。
2.2 由于顶岗实习地点过于分散,存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顶岗实习的体制和机制还不完善,严重影响了顶岗实习期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使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无法及时被关心,难以得到及时解决与调适。
3、实习单位追求经济利益,用人而不育人
3.1 缺乏制度性保障。目前,政府对于实习单位承担院校学生实习没有建立制度性保障体系,在实施过程中考虑到生产安全、秩序、产品质量以及实习生可能带来的人员不稳定、生产组织管理的复杂因素,也不愿意安排学生到重要岗位,把顶岗实习生当做廉价的劳动力,这极易激化顶岗实习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矛盾。
3.2 降低管理成本。有的实习单位大量使用学生顶岗劳动,导致实习生工时长,报酬低,这样的管理无疑为实习单位大量的减少了管理成本,提高了使用实习生为实习单位带来的经济效益。这不但不能达到学校设计的目的,还会使学生产生反感、逃避、敌对等心理,甚至会影响学生对职业的正确认知,影响其毕业后的就业。
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心理工作出现诸多问题。参考专家、学者及相关资料,并结合高职院校工程类专业的实际情况。从顶岗实习期学生的工作、生活等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因而如何利用好顶岗实习这个第二课堂,做好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其毕业后更好的就业做充分的准备:
1、学校加强指导
学校要加强对实习生的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的指导,以帮助学生应对顶岗实习阶段的各种心理困扰,从而提高顶岗实习质量。虽然顶岗实习一般要到高职学习的最后一年实施,但对学生的相关指导应贯穿学生在校学习全过程,并在不同阶段突出指导重点。在校学习期间,除了通过各门专业课程培养职业技能,还应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心理素质、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指导,以提高学生“情商”。
实习后,在完成实习考核的同时,应重点针对学生存在的就业、择业方面的迷茫心理,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定位。顶岗实习各阶段的指导,应根据指导内容与对象特点采用各种有效形式:有时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发生的安全事故,往往使部分学生对于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岗位有所顾忌,学校应及时加强学生安全事故后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危机的疏导和干预,正确认识自己的岗位特征;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和迷惑,安排专门的人员到学生人数比较集中的实习工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等。
2、学生自我调适
2.1 转变观念,理性看待不同的工作岗位问题。实习生多数被安排在一线基层岗位进行实习,有些技术含量较低。因此,实习生应转变观念,改变“做施工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的片面看法,充分认识岗位工作是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顶岗实习是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而不是一味攀比。
2.2 树立岗位意识,历练吃苦精神。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多数学生不屑于小企业、基层岗位的工作,表现出对工作拈轻怕重,缺乏吃苦精神。而接受实习学生的企业则最看重学生的工作态度,他们希望学生敬业爱岗,安心本职工作。因此,实习生要对工作环境、工作强度等有充分认识,做好吃苦的准备,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岗位意识。
3、加强实习单位实习生管理
3.1 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顶岗实习的管理考核制度,在每一个实习点可安排一名组长,为每个实习生指定一名指导老师,要求实习生与指导老师定期联系,要求学生定期上交实习小结,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随时解决出现的心理问题。
3.2 加强实习单位与校方的沟通。实习单位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应努力找到与学校合作的契合点。实习单位应该做到“新”老员工的有机结合。“以老带新”,能够及时发现实习生在工作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人际关系等问题,第一时间给与实习生帮助。让两者有机结合、相互弥补,才能为实习单位创造更大的价值。
总之,解决实习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构建一个学校、用人单位、实习生骨干、家长、社会为一体的实习生管理联动体系,各尽其能,各负其责,共同为高职顶岗实习生心理健康问题撑起一把坚强的保护伞,充分利用好实习期间的第二课堂教育,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工作提供更好的机会。
[1]陈惠.对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与分析[J].职教探索,2012,0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