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芬 计勇
(安徽新华学院 安徽合肥 230088)
打造四大教育平台,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高芬 计勇
(安徽新华学院 安徽合肥 230088)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在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和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大学生在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足,提出打造四大教育平台: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大学生 就业能力 四大教育平台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体现自身价值的本领。[1]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基础能力欠缺
基础能力是指大学生进入职场所应具备的最基本能力要素。主要包括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获取知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以及从事实际工作必需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等。[2]从当前来看,虽然各大高校都开展了素质教育,努力提升大学生的基础能力,但是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我国目前基础教育中综合素质培养受重视程度不高,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实践环节不足。大学生还存在沟通协调能力较弱,缺少团队精神,表达能力不足,自我意识较强,对社会缺乏有效认知等问题。
2.专业能力不足
当前很多大学生在就业时表现出专业理论不扎实,知识结构不完整,缺乏专业实践能力等问题。究其根源,从主观上讲,部分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专业学习不认真,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从客观上讲,学校也存在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离,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教学内容理论性强而应用性不足等问题,这些也都是造成大学生专业能力不足的因素。
3.实践能力不强
实践能力是指大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用人单位都希望毕业生能尽快胜任工作岗位,这就对他们的实践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当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缺乏有效的实践平台等问题,因此,会说不会做、缺乏实践能力一直是阻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绊脚石。
4.创新能力缺乏
创新能力是指各种智力因素和能力因素在新的层面上融为一体、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合力,它是在多种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利用已知信息,创造新颖独特具有社会价值的新理论、新思维、新产品的能力。[3]随着国家在人才战略上的调整,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自喻,也越来越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但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还是以满堂灌的知识传授方式为主,缺乏创新创业的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不匹配,这些都是导致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的原因。
1.构建综合素质教育平台,提升就业基础能力
作为大学生就业最基本的能力要素,基础能力相比于高学历,在就业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因此,高校要根据社会对人才基本素质的要求,构建完备的综合素质教育平台。一要提升素质教育的受重视程度,要将素质教育课程列入必修课范畴,设定相应的专项学分,与评奖、评优、毕业、学位等相挂钩。二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要培养各模块的教师,更要培养能全面掌握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全能型教师。三是要加强素质教育中的实践环节,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注重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进而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就业基础能力。
2.加强课程建设平台,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高校的课程建设要以就业为导向,分析社会对人才的专业能力需求,设定、调整相应的课程,编制相关教材,将学生的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相接轨。首先,要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主动适应市场,以此来设计核心理论和实践内容,及时调整课程结构,灵活制定教学计划。其次,要提高选修课质量,打破文、理、工等学科之间的界限,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拓宽知识教育口径,形成系统化、交叉性的选修课程平台。最后,要加强专业实践环节,提高实践环节在专业教育中所占的比例,提高实践质量,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环节的对接、融合。
3.强化实践教学平台,提高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当前来看,实践教学在平台搭建、教学质量、师资队伍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不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将教育实习基地设到企业,定期让学生去进行实地锻炼。既能利用企业资源,为学生模拟一个与就业无缝对接的实践平台,提高实践环节与就业的对应性;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二是将企业项目引入课堂,以项目为目标,邀请校企合作单位协助,以项目为目标带动实践,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让学生积累实践操作经验。三是以企业高职称技术人员、“双师型”教师作为实践教学师资的两大来源,既要鼓励教师下企业锻炼,加强内部培养;也要打开校门,积极引入企业技术人员。
4.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培养创新精神
就业和创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两个方向。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教给他们创业技能,使之具备创业能力。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高校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充分引导每一个学生,使之具备创业意识。要通过理论、实践教学,设立创新创业基地,给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帮助他们了解相关政策,熟悉创业流程,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此外,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创新创业专业知识的师资,聘请有创新创业经验的社会人员参与到教育中来。最后,高校还要构建完整的创新、创业保障体系,营造良好的氛围,鼓励、扶植、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
[1]李宪.论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提升途径[J].教育探索,2010(10).
[2][3]唐翔.试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探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2).
高芬(1980—),女,汉族,安徽肥西人,安徽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务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与就业指导。计勇(1980—),男,汉族,安徽合肥人,安徽新华学院动漫学院党总支书记、执行院长,研究方向: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
课题项目:安徽新华学院2013年教研课题,《基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教育服务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3RW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