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五凤小学 卿文慧
让歌声乘着翅膀飞翔
——论“轻声歌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广东省广州市五凤小学 卿文慧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歌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及音乐实践中仍然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如何让学生能愉快、轻松地歌唱;如何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声乐演唱观是至关重要的。我认为在歌曲教学及合唱训练中“轻声歌唱”是一种可行性很高的教学方法,它能有效地养成良好的歌唱状态,解决“喊唱”现象;建立良好的音准;有效保护学生的嗓音。
轻声歌唱保护嗓音歌唱教学
歌唱一直是小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但在歌唱中却存在喊唱、跑调、声音挤紧等现象。在《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音乐》中对小学阶段在演唱方面提出如下要求:(1)能用科学的歌唱方法,并能在歌唱实践中运用自如;(2)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者参与齐唱、轮唱、合唱。为此,我尝试在教学中采取“轻声歌唱”的方法进行教学。
“轻声唱法”狭义地讲就是用小声、弱声、微小的声音歌唱;广义地讲就是要有好的气息支持、高的声音位置、正确的共鸣、混声进行小声歌唱。“轻声歌唱”在小学音乐中能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轻声歌唱,养成良好的歌唱状态。著名的意大利男高音艺术家卡鲁索在《嗓音的科学培育》中说过:“声乐教育必须从小学开始。”童声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训练有素的童声更是犹如天籁。轻声歌唱是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1)轻声歌唱能有效地建立高位置头声。高位置头声就是要以头腔为主体,带动口、咽、鼻、头等腔体整体混合共鸣的歌唱方法。小学阶段的学生身体发育还未完全,此阶段胸腔共鸣较弱。因此,要建立高位置的头腔共鸣,这样才能得到纯净且具有穿透力的声音。训练时可以用半音带假声、假声带头声的训练方法;形式上主要采用“轻声歌唱”——用p及mp的力度歌唱,强调气息支持,声音虽弱不能虚。为更容易找到高位置的头声,在教唱中我通常引导学生用“U”进行轻声的哼唱,用“小声哭泣”的感觉去学找高位置的点,轻轻哼唱、体会声音高位置的感觉。这样既熟悉了歌曲,又建立了高位置的声音。
(2)轻声歌唱能建立良好的气息及控制力。轻声虽然是小声,但比大声需要更有力的控制。轻声歌唱时需要的是有支撑的、少量的气息,这时就要求你努力控制你的气息使它缓缓流出。如此长久训练,有利于学生建立对气息的控制及增强腰腹部力量。
(3)轻声歌唱能建立自然、松弛的声音。轻声歌唱时要求的音量很小,不容易造成声音的紧张。我通常引导学生想象自己一个人走在路上愉快哼唱歌曲的感觉,让他们把自然、松弛的声音带进音乐课堂。在小声训练的基础上,再将声音慢慢放大,这样建立起来的声音就比较自然、松弛。
2.轻声歌唱,有利于培养音准。在教唱课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音准问题。小学阶段是内心音准建立的关键期。只有抓住这个关键时期,采用正确的方法和有效的实施手段才能很好地建立内心音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发现很多人带着耳塞唱歌都会出现跑调而自己却浑然不知的现象。这是因为无法听到自己的声音,无法通过耳朵调整自己的音高而出现跑调。而小学阶段很多学生在音乐课上进行“喊唱”,这样也使得他们无法听到自己的声音,也无法听到别人的声音,更听不到钢琴声,这样就经常出现走音的现象。所以,以轻声哼唱、轻声模唱、轻声跟唱为手段促进音准的建立非常必要。
(1)音阶轻声哼唱。在课前练声中,我让学生用“U”先轻声跟钢琴进行音阶哼唱。
(2)音程、和弦轻声模唱。在课中难点解决:在新的歌曲学习中,找出本节课教唱内容中的音准难点,进行音程或和弦构唱。采用“听+构唱+对照+轻声跟唱”的模式:教师弹根音,学生根据根音小声构唱;学生唱完后教师弹奏该音程或和弦。让学生听辨自己是否唱准,跟钢琴轻声模唱,稳定其音准。
(3)旋律轻声跟唱。在学唱歌曲时,前几遍采用轻声跟唱。让学生在听钢琴伴奏中找出自己出现的错误地方并进行调整,从而建立自己内心音高。
音准的建立需要多听、反复模唱。在音乐课中轻声唱更有利于音准的建立。
3.轻声歌唱在二声部教学及合唱训练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从小学三年级开始音乐课本中也逐步增加二声部歌曲。但由于学生的音乐基础、歌唱水平、合唱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会出现跑调、音色不统一等现象。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当演唱音量超过本人总音量的80%时,你的气息冲击将使得你的听觉受到阻碍。而人本身对声音的控制和调整是必须通过耳朵来进行的。在二声部演唱中需要学生通过倾听随时调整自己的音量,跟随其他同学的声音以取得一致,还需要倾听其他声部的音高、和声的效果来稳定住自己的声部。在二声部教学中,我们需要学生用轻声歌唱来进行训练。
(1)在二声部歌曲教学中,采取先教唱第二声部的旋律,在他们熟悉了第二声部旋律以后,让他们轻声演唱二声部旋律,由教师加入演唱第一声部旋律。让学生在唱自己声部的同时去感受另一个声部的音高。
(2)在两个声部进行合音初阶段,应控制住两个声部音量的强弱:高声部采用轻声歌唱,低声部巩固住自己的声部旋律。在难点解决上也可以采用另一声部轻声唱,在难点解决后再慢慢放大自己声部的音量。
(3)音色的统一需要聆听二声部演唱时的音色,去将自己的声音融入进去,在教唱中通过轻声演唱去听辨身边同学的音色,进行融合、靠拢。
4.轻声歌唱,能促进情感的表达。学生用轻声歌唱可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情感表达上,有利于表达出歌曲的情绪。情感表达是我们歌唱重要的一部分。唱歌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唱出美的声音,也要把歌曲所表达的情绪唱出来,才能完整地表现作品。轻声歌唱使我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歌词的情感表达上,更容易带出内心的情感,使声音更有感染力。我们在教学中要指导、启发学生用百分之一的声音去表达百分之一百的情感。任何运用轻声歌唱的声音都是从心底发出来的,是充满情感的声音;相反,大声喊唱的声音却是苍白的,没有丝毫的感染力。我们在歌曲教学中要多启发学生用轻声歌唱,用发自内心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5.保护嗓音。随着年级的增长,音乐课中歌曲的音域跨度逐渐变大。而部分学生进入五、六年级后就开始处于变声期。进入变声期后,声带除增长变厚外,还会出现充血、肿胀等现象,这是由于变声期中喉头不断增长发育,喉部软骨和肌肉处于不稳定的易变状态,表现出声音嘶哑、音域变窄。这时如果不注意保护,过度用嗓,一则可引起变声不全,成年后成为怪腔或声音嘶哑;二则可导致局部严重充血水肿,甚至形成慢性炎症,影响声带的正常发育。可见,在提倡快乐、轻松歌唱的今天,如何让这些处于变声期阶段的孩子,正确运用、保护好嗓子是多么至关重要。轻声歌唱可使学生在唱歌时能保持声音的集中而有焦点、声带的张力适度,使不该用力的肌肉放松,减少声带的负担。轻声还有利于真假声的结合,在演唱高音的时候利用气息和高位置用假声去演唱,从而对嗓音进行了保护。
“乘着这歌声的翅膀,亲爱的随我前往。去到那恒河的岸边,最美丽的地方。”优美的歌声能带领我们去往最美丽的地方。通过轻声歌曲的训练,大部分学生都能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有感情地进行演唱。“轻声歌唱”使学生更喜爱歌唱,也能更好地去歌唱。让欢快的歌声乘着翅膀飞得更高、更远,去往更美丽的地方吧!
[1]张世嵘.张世嵘童声合唱教学法[M].中国文联出版社.
[2]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音乐[M].广东省出版集团.
[3]P·M·马腊费奥迪.卡鲁索的发声方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