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红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浙江衢州 324000)
高职高专校内母婴护理实训基地建设
叶永红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浙江衢州 324000)
围绕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助产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建成集教学、实训、科研、培训为一体的高仿真母婴护理实训平台;革新传统实训模式;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实现校内实训基地的开放和共享。
母婴护理 实训基地
高职高专校内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教师从事科研工作、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我院母婴护理校内实训基地依托的是校内护理实训中心,该中心是“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第一批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点”,被认定为“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省级合格校内实训基地”。
母婴护理实训基地在建设中遵循结构主义理论原则,依托校内护理实训中心,按模拟医院环境、模拟工作场景、模拟工作流程的思路,模拟临床妇产科真实格局。环境装饰、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礼仪及实训过程引导等软环境尽量满足实际岗位需要,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进行技能训练,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1.按工作过程划分功能区域
课程组成员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衢州市人民医院、衢州市妇幼保健院等医院的母婴护理功能区设置进行深入调研,经专家论证,结合国际母婴护理理念,确定校内母婴护理实训基地根据人的生命周期过程,按照母婴护理工作过程进行设计和分区。设置了模拟产前检查室、待产室、产房、新生儿沐浴室及母婴同室区,另设有模拟妇科检查室、儿科病房及新生儿病房。
2.整合实训场所和设备,避免重复建设
整合并统筹规划原分散在各专业独立的产科护理实训室、妇科护理实训室、儿科护理实训室的设备,增添高级多功能电动产床、全自动分娩模型、高级助产训练模型、高级孕妇检查模型、胎心监护仪、新生儿抢救台、新生儿蓝光箱、早产儿保暖箱、新生儿沐浴及游泳等设施设备;结合教学需要为每个实训室配备投影仪、录播系统、触屏显示系统等教学设备。现母婴护理实训基地设有模拟产房、待产室、产科实训、妇科实训、新生儿病房、新生儿沐浴抚触室等专业实训室,主要设备配套合理、先进,充分满足专业实训的需要。
3.实训环境融入护理教育与医院文化双重元素
营造具有浓郁护理教育与医院文化相结合的实训环境,潜移默化地将职业意识教育、职业品德教育、职业习惯养成教育和职业素质训导渗透到实训教学中[1]。模拟产房、待产室按温馨病房的标准配置;功能区悬挂实际工作场景图片;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图上墙。营造一个融入优秀护理文化的、高仿真的职业教育教学环境。
1.教学模式革新:按妇女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的生育过程,以先正常、后异常的顺序整合、序化教学内容。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做中教、做中学课堂设计。如新生儿抚触操作:教师在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操作示教,学生分组用新生儿模型操作并相互评价;模拟产前检查情境,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对产妇进行人文关怀,让学生从真实的职业场景中认识工作任务和培养职业能力。
2.教学手段改革:(1)多媒体课件教学:每个教室均配备了多媒体投影装置,全面启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2)自主学习系统:触摸式计算机辅助自学系统,全天候向学生开放,把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大大的提高了学习效果。
专任教师进驻实训室,每个实训室配备校外兼职教师,共同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项目管理,在管理模式上创新。
1.共同参与,人人负责
职业技能教育需要良好的实训管理体系加以保证[2]。母婴护理实训基地由护理实训中心领导,院领导、实训中心主任、专职实训员、教研室主任、课程专任教师、学生、行业兼职教师均参与实训基地的管理:院分管领导负责整个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的规划;实训中心主任负责整个实训中心管理,统筹安排母婴护理实训室使用;专职实训员负责实训设备、仪器保管、维修,实践教学日常管理,实训消耗物品预算;教研室主任、专兼职教师深入临床调研,按工作过程组织开展实训教学,科学设计实训项目,制定实训大纲及操作评分标准;学生负责实训课前用物准备、清洁卫生及使用信息反馈等工作。该模式全面发挥了各级人员的优势,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尤其是学生参与到实训室管理中,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价值感,提高了他们自我管理能力,也保证了实训室规范运行。
2.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实现实训室有效运行
母婴护理实训室实行周一至周日课内外全天开放制度,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满足校内实训与社会培训需要。开学初期,校内实训项目与社会培训项目一起交由实训中心统筹安排。课内时间开展教学,课外时间安排学生练习。在保证校内学生实训时间的同时,采取独立或与相关医疗卫生单位、社会职业培训服务单位合作的方式面向社会进行月嫂、保育员、母婴养护师等职业培训和鉴定。
职业技能教育需要良好的实训管理体系加以保证[3]。国家对高职教育模式的改革要求教学符合临床实际,学生掌握能用、够用的临床知识,强调“动手能力”[4]。母婴护理实训基地的高仿真职业教育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得到实际操作训练,有助于促进其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校内母婴护理实训基地建成以来取得了一定实效:助产、护理专业母婴护理专科技能的实训项目开设率达100%,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得到了协调发展,有613名助产、护理专业学生获得人社部颁发的高级育婴师资格证书;与衢州女子学院合作完成了1510名月嫂的培训工作。
校内母婴护理实训基地尚需进一步探索工学结合管理机制,需要更多的共享主体参与到后期的建设与管理以及实训项目开发、实训教材编写及实训质量评价中来,以保证其功能的全面实现。
[1]刘艳宏,邹杰,刘爱武,等.CI设计在护理实训基地文化建设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职业教育),2010,3:141.
[2,3]童学敏.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起来”模式的实践思考[N].光明日报,2007-05-30(11)
[4]朱桐梅.《母婴护理》课程教学和考核方法改革的探索[J].护理研究,2010,24(2):544—545.
叶永红 性别:女,浙江省衢州市人,1968年出生 学历:大专 职称:实验师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护理实训中心实验师,研究方向:母婴护理实训指导与实训基地建设、管理。
[课题项目]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编号QZYY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