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必然选择

2015-02-27 22:14黄涛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1期
关键词:贫困生高校学生资助

黄涛

(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151)

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必然选择

黄涛

(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151)

受当前社会不良风气和少数人的影响,大学生不诚信现象日渐突显,在资助工作中亦出现了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水平,使高校学生的资助工作就落到实处,对高校大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势在必行。诚信档案可以反映诚信主体的诚实信用状况,主要目的是为社会提供诚信凭证,为社会诚信工程建设服务。建立诚信档案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签订诚信承诺书;收集基本信息;不断更新信用记录;进行网络化管理;注意诚信档案开发利用与学生个人隐私权保护。

大学生诚信缺失 高校资助 诚信档案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党中央国务院多次下发文件,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资助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这一体系主要包括“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五个部分,简称为“奖、贷、勤、补、免。”并且从2005年起,我国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开始实施无担保的助学贷款。助学贷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履行了政府对于“绝不让—个贫困的大学生因经济困难辍学”的承诺。但是资助工作运行几年下来,却也遇到了大学生诚信缺失,导致了资助工作出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为此开展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势在必行。

一、高校资助工作中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大学生资助工作这一“民心工程”却经常出现诚信缺失的尴尬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假贫困生现象。目前假贫困生现象越来越多,一般来说,在高校要成为贫困生的条件要求是“家庭人均收入低,且有生源地的政府或民政部门盖章的家庭收入证明”,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这些学生隐瞒家庭人口和收入的真实情况,通过拉关系、请客、送礼等手段笼络家庭所在地有关人员出具虚假家庭经济困难证明,获取贷款资格,以取得优惠政策和照顾。此外由于与目前国家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和资助额来相比,奖学金的额度不及助学金的高,辛苦学习一年还不如一个“假贫困生”名称所获得的多。这样,又引发更多的非贫困大学生去申请“贫困生”。

2.逾期不还贷款。贷款的大学生在毕业前时,填写了还款确认书。但学生毕业后,由于严峻的就业形式带来的压力和当今社会失信现象的影响,一部分学生毕业后便是“人去楼空、杳无音信”,这样就给承担高校学生助学贷款的商业银行造成呆账、死账,再加上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和围家的信用制度都不健全,对违约的学生缺乏必要的约束,学生贷款违约率居高不下。

3.将贷款挪作他用。有少数贷款学生获得贷款后未正确使用贷款,而将其挪作他用,做一些与贷款初衷相违背的开支:有的学生利用贷款从事商业活动,甚至炒股等;有的学生利用贷款购置手机、电脑等高档消费品行为,引起了学校师生的反感。

二、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现实意义

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做人之本,立德之源,交往之依托。诚信是一种责任,是黄金般沉重而珍贵的信赖。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缺乏诚信,未来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必须建立在诚信基础上,如果大学生不讲诚信,学生资助工作就很难落到实处,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工作就会陷入僵局。所以对高校大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十分必要。

1.有助于评定国家奖助学金.实现教育资源均衡。从2007年开始,国家加大了对品学兼优且家庭贫困的大学生的资助教育力度,用于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的资金达数亿元,评定比例扩大为20%以上。巨额奖金的评定和发放不仅需要健全制度,而且与大学生诚信度密不可分。学习成绩、获奖情况、个人表现的诚信显得尤为重要,有了这些方面的保证,国家资助资金才能落到实处。

2.有助于国家助学贷款的顺利开展,实现信贷平稳收支。目前,大学生诚信与否现状并不乐观,再加上就业相对分散,不利于贷后管理,如果采取措施不及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助学贷款的顺利回收。从目前还款情况看,贷款回收情况并不如意。部分贷款者有逃贷、肆意欠贷现象,资金不能如期回收,致使银行与学校处于尴尬境地。违约、肆意欠贷。建立诚信档案,将有效地形成约束力,降低风险,激发和引导学生树立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的观念。为大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能够对借贷者进行有效的掌握。能够及时与借贷者保持联络与沟通,从而加大对贷款者的管理。

3.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有利于勤工助学的统筹规划,实现人力资源合理分配。高等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是高等学校收费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有效地加大了资助工作的力度。如果能够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将每位学生的个人信息记录在案,使信息得到有效共享,就能更加详细了解申请者的个人情况,对大学生的家庭状况以及收入、人口、劳动力情况有准确把握,那么勤工助学活动将会更加顺利开展,也易于从源头上杜绝不合理现象,从而满足贫困生的需求。

三、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步骤

诚信档案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历史的必然。建立诚信档案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签订诚信承诺书。诚信承诺书是大学生诚信档案建立的标志,它的签订本着自愿原则,还有签订诚信承诺书的大学生才能为其建立诚信档案。其依据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大学生诚信行为规范细则》。

2.收集基本信息。主要包括:自然情况(姓名、性别、民族、籍贯、出生年月、政治面貌、入学前情况、身份证件等),家庭情况(家庭住址、家庭成员基本情况等),健康状况(常规身体状况指标、病例史等),学籍情况(院系、专业、班级、学号),通讯情况(住址、电话、邮编、电子信箱等)以及其他自然信息情况等。

3.不断更新信用记录。这是大学生诚信档案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操行诚信记录、学习诚信记录、经济诚信记录、就业诚信记录、社会诚信记录等。所有的诚信记录可以从两个方面记载:一是优行记录,主要记录大学生有关诚信方面的优良行为;二是劣行记录,主要记录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缺失行为。

4.进行网络化管理。将诚信档案以电子文本的形式将每位学生的个人信息存贮到计算机的诚信管理数据库中,进行网络化管理,学生入学后持有用户名和密码,每位学生可随时登录和查看个人信息。

5.注意诚信档案开发利用与学生个人隐私权保护。知情与隐私是一对矛盾,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需要分清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的界限。首先知情应以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为前提,如果利用时,将某些隐私信息提供给用人单位而不向无关单位和人员传播,则不能说侵犯隐私权。其次要证据确凿,如果证据不实,明明是运用诚信档案,却有可能被人诬蔑为捏造诽谤、侵犯名誉权等。总之,合理地把握个人隐私权与诚信档案开放利用之间的“度”。

6、加强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应用。诚信档案可以反映诚信主体的诚实信用状况,主要用于为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提供依据,为社会提供诚信凭证,为社会诚信工程建设服务。它作为一种文化资源,知识资源和信息资源,承载着重要的使命,它具有很强的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

[1]陈海平.浅谈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3).

[2]刘玉玮.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工作研究[J].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4):3-53.

[3]刘文萍.建立高校学生诚信档案初探[J].兰台世界,2006,(7).

[4]秦丽君.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探索[J].教育探索,2007,(9):32—33.

[5]王宝兰.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24(2)64-68.

[6]谢怡.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与管理[J].兰台世界,2006,(20):46-47.

[7]杨丽辉.高校加强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7)114-115.

[8]朱永钟.大学生诚信缺失分析及对策探讨[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7(5)115-118.

黄涛,湖南信息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贫困生高校学生资助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