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春 孙波 陈永福 蒋辉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攀枝花 617000)
四川省有色金属行业人才培养探索
杨明春 孙波 陈永福 蒋辉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攀枝花 617000)
四川有色金属行业近几年发展良好、用人需要量大,但行业所涉专业学生招生和就业情况不理想,本文通过行业背景调研和用人需求调研,提出职业教育培养改进方法,解决本专业招生和就业不理想实际情况。
有色金属行业 人才培养探索
1.有色金属行业运行状况分析
1.1 金属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大类
黑色金属是指铁和铁的合金。如钢、生铁、铁合金、铸铁等。钢和生铁都是以铁为基础,以碳为主要添加元素的合金,统称为铁碳合金。生铁是指把铁矿石放到高炉中冶炼而成的产品,主要用来炼钢和制造铸件。把铸造生铁放在熔铁炉中熔炼,即得到铸铁(液状,含碳量大于2.11%的铁碳合金),把液状铸铁浇铸成铸件,这种铸铁叫铸铁件。铁合金是由铁与硅、锰、铬、钛等元素组成的合金,铁合金是炼钢的原料之一,在炼钢时做钢的脱氧剂和合金元素添加剂用。含碳量低于2.11%的铁碳合金称为钢,把炼钢用生铁放到炼钢炉内按一定工艺熔炼,即得到钢。钢的产品有钢锭、连铸坯和直接铸成各种钢铸件等。通常所讲的钢,一般是指轧制成各种钢材的钢。
有色金属又称非铁金属,指除黑色金属外的金属和合金,如铜、锡、铅、锌、铝以及黄铜、青铜、铝合金和轴承合金等。另外在工业上还采用铬、镍、锰、钼、钴、钒、钨、钛等,这些金属主要用作合金附加物,以改善金属的性能,其中钨、钛、钼等多用以生产刀具用的硬质合金。以上这些有色金属都称为工业用金属,此外还有贵重金属铂、金、银等和稀有金属,包括放射性的铀、镭等。
1.2 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四川省有色金属产业品种繁多、工艺各异,经过建国50多年来的发展,有色金属产业已在全国同行业具有重要地位。特别是2000年以后,四川钒、钛、硅、锂、硬质合金、轻稀土等特色品种在全国保持显著优势。钒制品、钛原料、硅、锂系列产品的产能、产量和综合技术开发能力全国第一,硬质合金、钨钼制品、稀土系列产品居全国第二。铝、锌、镍等常用品种生产也快速发展。四川有色金属产业骨干企业约有近50家,其中,电解铝及加工5家、铅锌5家、铜及加工6家、硅材料9家、镍3家、锂3家、稀土及稀土应用11家、硬质合金及钨钼制品8家。
四川在地理位置上,北靠甘肃和陕西,南连云南和贵州,西依西藏和青海,东接重庆,地处中国西南和西北两大区的结合部。全省面积48.5万平方公里,是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和青海的中国第5大省区。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地下矿藏132种,仅攀西地区就蕴藏有全国93%的钛、69%的钒和83%的钴。迄至1997年底,四川省探明储量的矿产有90种,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矿种155种的60%,其中,有色金属矿12种。四川矿产资源有以下特点:分布相对集中,区域特色明显。四川矿产集中分布在川西南(攀西)、川南、川西北三个区,并各具特色。川西南的黑色、有色金属和稀土资源优势突出,其他矿产也很丰富,并组合配套好,是我国的冶金基地之一;川南地区以煤、硫、磷、岩盐、天然气为主的非金属矿产种类多,蕴藏量大,是我国化工工业基地之一;川西北地区稀贵金属(金、银)和能源矿产特色明显,是潜在的尖端技术产品的原料供应地。攀西的钒钛磁铁矿为铁、钒、钛共生,钒钛磁铁矿还伴生有铜、钻、镍、铬、铣、锰、硒等。
通过长期发展,四川省有色金属产业较好地保持了品种多和非常用品产量大的优势,同时在规模总量和主要生产经营指标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在全国各省区的排位大幅度提升。铜、铝、铅锌等行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硅、锂、钨钼及稀土等新材料特色产业优势突出,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其中,硅、锂系列产品的产能、产量和综合技术开发能力全国第一,硬质合金、钨钼制品、硬面材料、稀土系列产品居全国第二。截止2010年底,四川省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约91.6万吨,比2005年增长55.3%。其中电解铝65.58万吨,增长57%;电解锌25.79万吨,增长50.5%;铜、铝加工材产量38万吨,增长149.2%;多晶硅从无到有,产量达到1204.05吨;黄金产量4.32吨,增长89.5%。全省规模以上有色工业企业工业销售收入628亿元,增长225.4%;利润21.6亿元,增长125%。2011年,铜产量4108吨,铝产量79.25万吨、锌产量27.85万吨、多晶硅11547吨;2012年,铜产量10944吨,铝产量80.73万吨、锌产量17.41万吨、钛3146吨。
1.四川省有色金属行业人力资源队伍现状分析
通过对四川省有色金属企业的调研分析发现,有色金属行业从业人员结构,有以下特点
1.1 有色金属行业人才相对老化,青年人才不足
由于有色金属行业产业的特殊性,在目前的培养模式下人才培养周期长,在四川地区钒钛、稀土产业不断增长的背景下,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养跟不上产业扩张,导致人才缺乏。更明显的是即使像攀钢等这样的有色金属龙头企业,也出现了产业后备人才不足,尤其是青年人才不足的情况,因此亟需对有色金属行业产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方法进行改进。
1.2 有色金属行业产业处在大发展时期,人才需求急剧扩张
近年来,仅攀西地区的企业看好钛产品未来市场,投资热情高涨,纷纷投资建设钛渣、钛白粉生产线,还有海绵钛和钛材生产线。到2012年已建成万吨以上钛渣项目10个,钛渣产能超过35万吨/年,占全国的40%左右。建成投产钛白粉项目11个,钛白粉产能达到35万吨/年,占全国产能的三分之一。近年来,钛白粉行业重心逐步向钛原料丰富的中西部地区转移,四川攀西地区和云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陆续新建、扩建钛白粉装置好几十家。建成海绵钛项目总产能达到2.5万吨/年,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建成攀长钢等钛材产能1.5万吨/年,成为国内重要的钛材生产基地。这些项目许多刚刚建成,还有的项目正在筹建,亟需钛产业技术和技能人才,呈现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
1.3 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亟待提高
占据行业半壁江山的民营企业,其职工队伍的主体成分是农民工,不能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和先进技术的要求,亟需引进和培养素质高、技能强的专门人才,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
1.4 四川省有色金属矿山行业人力资源建设规划及需求状况
具资料统计:四川有色金属企业目前及未来几年内需要大约5000人左右。
2.四川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规模布局
2.1 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及招生就业情况
四川省开设有色金属相关专业的院校有5所,其专业方向和年均招生人数如表1所示。
表1 四川省相关专业一览表
2.2 有色金属行业专业就业情况:
因钢铁及相关有色金属行业专业性较强的特点、并且相关国营企业面临减人增效的压力,现就业渠道主要以民营企业为主,诸多因素造成目前本专业一次性就业率低于60%。
四川省内与有色金属行业相关本科院校仅2所,高职院校仅1所。毕业生远远不及区域内相关企业的实际需求,企业为了用人需要大量使用未经任何专业培训的农民工,生产效率整体低下、而相关院校涉及专业却招不到学生;由于涉及专业工作比较艰苦,很多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到相关企业工作。少数到相关企业工作的学生,短时间内就纷纷跳槽,企业留住人才很困难。为了加强本行业职业教育和发展,提出如下思考:
1.在制定招生政策时对有色金属相关专业给予适当降分录取
有色金属所涉相关专业一直以场所污染大、所处环境差、工作条件相对艰苦,报考时学生填报人数较少,地方在制定
招生政策可以考虑适当降低分数,鼓励填报本专业扩大招生面。
2.给予有色金属相关专业学生适当的学费补贴
因为通常情况下就读此类较艰苦专业的学生,以农村、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孩子占主体,如果能在学费上给予优惠及
补贴,会一定程度的刺激招生情况。
3.毕业生到有色金属相关专业企业工作一定年限后减免或由企业代偿助学贷款
鼓励学生到企业工作并能在企业留得住,待得久,在助学金还贷方面可以和企业合作,有助于企业留住人才增加凝聚
力和减少学生随意跳槽现象。
4.院校在奖学金、助学金评定时有色金属相关专业学生适当优惠政策
学生在校期间,如果在奖学金、助学金评定时能给予适当倾斜,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本专业积极性。
5.院校加大对有色金属相关专业建设的投入,特别要改善现有的实验实训条件
有色金属生产过程决定了本专业属于人员密集型企业,现场生产设备也以大中型为主,学生在学习设备的操作和管理的过程中,如果是在生产现场,真正能动手的机会少,所以做为开办此类专业的职业院校应建有相应的配套实训设施,应加大实训投入,建设好“教、学、做”一体场所,对提高本专业的教学质量是必须的。
6.针对学生基础薄弱的现实,弱化理论知识体系,加强实验实训教学。
通过对四川省有色金属行业范围生产及用人情况分析,得出结论本行业目前还是有大量的用人需求,虽然职业院校培养招生和就业情况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但我们可以通过查找原因,分析情况,提出有效改进意见和措施,使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得到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