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感悟数学,用数学来改变生活——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观察的范围”案例分析与反思
姜芳菲1娄国卿2
(1.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沈阳110000;
2.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南京街第一小学,沈阳110000)
一、课堂写真
【片段一】
课前,教师给学生留了一个家庭作业,在晚上的时候和自己的家长到路灯下,比一比影子的长短,然后由远处走近路灯,再由近处远离路灯,比较一下影子的变化.
教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按老师的要求,跟自己的家长,在晚饭后散步的时候,观察一下自己影子的变化呢?
学生:有,我和爸爸一起去观察实践的.
教师:谁愿意把自己晚上在路灯下观察到的结果,和同学们来一起交流一下呢?说一说你的发现.
学生1:我和爸爸在晚上的时候,在路灯下观察了自己的影子,我们站在同一个点上,我发现,爸爸的影子要比我的影子长.
教师:哦,你真的观察发现了,那为什么呢?
学生1:因为爸爸的个子要比我的个子高.
教师:能用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解释下吗?
学生讨论,然后汇报.
学生2:路灯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也就相当于视点没有变化,而相同的位置的人的身高变化了,也就是有效点发生了变化,爸爸的身高高,有效点的位置高,所以影子就长,而同学的有效点低,所以形成的影子就短.
教师:非常好,因为父亲的身高高,阻挡住光线的区域大,所以光线照射下达不到的区域就大,所以影子就长,而同学的身高矮,在同一位置,光线达不到的区域就小,影子就短.你们还有什么发现,继续汇报.
学生3:我有发现,在离路灯远的地方,影子就长,然后我走近路灯,影子就慢慢变短,走到路灯下面的时候,影子最短,像一个点一样,在脚下.然后继续走,离路灯越来越远,影子又越来越长了.
教师:你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以上两个发现,你知道原理是什么吗?
学生4:因为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师:好,让我们一起把光线看作直线,来共同画图做一做吧……
【片段二】
教师:前几天,老师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原先居住的B楼的居民对近期刚刚建起的A楼的开发商表示抗议,他们打着标语,在楼顶上集体静坐.看图,你能猜一猜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1:我认为,B楼的居民看见A楼太高了,他们觉得不安全,所以抗议.
学生2:我认为,两幢楼离得太近,南面的高楼A遮挡了北面B楼的阳光,长期在照不到阳光的阴暗房间里,生活质量肯定受到影响.所以B楼会抗议.
教师:你真善于观察.还有吗?
学生3:我也认为是两座楼离得太近了,不仅仅遮挡住了阳光,而且因为两幢楼房距离太近,易被人从对面窗户中偷窥,个人的隐私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心情一定会压抑.
教师:一定会有这个原因的.那么我们动笔画一画,哪些楼层会被遮挡住阳光呢?
学生动笔画图,发现问题.
学生4:三楼以下被遮挡住阳光.
教师:未来的小工程师们,请你重新设计下楼房的距离,让两幢楼的居民都满意.好吗?
学生动笔画图,设计出来两座楼应该离开的距离,并说明.
教师:同学们,请你回家查找一下,在我们城市中,两楼之间的间距应该是多少,好吗?未来的小工程师们,一定要运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二、教学反思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培养空间观念、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 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小学数学教学贴近生活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仔细观察生活环境,发现数学,激发求知欲
“教师要尽量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能从生活中引入的,尽量从生活中引入.”因为,数学就存在我们身边.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受生活的启迪.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本节课,从生活中熟悉的路灯下的影子入手,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体验数学知识的存在;并且亲身去感受数学知识只有在生活环境中,去真正体验,真正感悟,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学生在活生生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到了数学的用途,激发了他们求知的欲望,同时也使学生明白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真谛.
2.努力创设生活情境,学生感悟数学,主动学习数学
一堂好的课,开头引人入胜,中间波澜起伏,结尾余音绕梁.在数学课堂上,同样“文似看山不喜平”.在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切身体会数学的奥妙.
本节课,在设计上重点考虑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开课以学生熟悉的可爱的小猴子看墙内的桃子为情境,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发现了数学规律;练习中,用路灯下的影子、小猫抓老鼠等活动式的情境来进行练习,使学生乐于动手,乐于动脑,积极参与;最后的开放性试题,让学生将自己当成小工程师,来分析事件的原因,然后去研究讨论、解决问题,真正地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发现生活中问题情境,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要回归到生活.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再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教师积极发现生活的素材,以常见的新闻题材为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分析、去比较.学生会有很多的突发奇想,这都是好的,但真正的原因,学生根据经验是可以分析出来的.然后再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
三、案例评析
多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在学生的练习中存在大量的人为编造的离学生生活现实较远的题材,诸如糊纸盒、 装配机器等.长期这样的训练导致了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们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比如,在本节课学完以后,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动笔画一画,然后体验一下坐井观天这个成语说明人目光短浅有没有道理.
通过这些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的广泛性.而且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养成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并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勇于探索、 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