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耀东,黄尚坤
广西融入“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合作的优势、问题和建议
黄耀东,黄尚坤
“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海丝”)是习近平主席2013年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倡议的“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区位优势明显,与东南亚国家文化相通,习俗相似,有着悠久的经贸文化交往历史,为今天的旅游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广西要融入“海丝”,旅游是最好的切入点。在“一带一路”机遇面前,广西应如何充分利用机遇,迎接挑战,融入“海丝”旅游合作,是广西面对的重大课题。
广西旅游;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合作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时隔一年,2014年10月,中国、印度等21个国家共同签署了《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备忘录》,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1]。2014年11月,中央召开财经领导小组会议,要求做好“一带一路”总体布局,尽早确定今后几年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可见,“一带一路”已逐步从倡议阶段走向实施阶段。作为古代“海丝”始发港之一的广西应该如何重振昔日荣光,融入新时期的“海丝”合作?笔者认为,广西融入“海丝”的途径很多,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港口物流、人才培训、中药产业等,而旅游则是广西融入“海丝”合作的切入点。
广西旅游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及地区有源远流长的交往历史。无论是汉代司马迁的《史记》、范晔的《汉书·地理志》,还是宋朝周去非的《岭南代答》和元代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等,无不明证中国(特别是广西、云南)与“海丝”沿线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历史文化渊源,这为广西融入新时期“海丝”旅游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广西作为中国唯一与东盟海陆相连的省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已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国家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广西山清水秀、海碧天蓝,历史人文厚重,深受各国游客的喜爱。“海丝”沿线各国历史悠久,人文自然、风土人情与广西相似,是广西游客向往的国度。
(一)独特的地理位置
广西是一个具有沿海、沿江和沿边(“三沿”)区位优势的省区,中国大陆的东、中、西三个地带在这里交汇,中国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在这里聚首。同时,作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成员之一,广西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不断加强,已日益成为泛珠三角区域与东盟各国之间、粤港澳与西南各省市之间交流和合作的桥梁和平台。
广西有全长1595公里的曲折海岸线,有众多的天然良港和建成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的潜力。在沿边优势上,广西8个县(区、市)与越南接壤,目前有边境口岸12个,其中国家一类口岸4个,边境贸易点25个,而且各边境口岸和边境贸易点都有公路相通。广西水资源丰富,水路四通八达,西江水道干流和支流横贯广西的梧州、贵港、南宁、柳州、百色、河池等地,西通云南、贵州,东经广州出海与香港、澳门相通,是广西一条重要的“黄金水道”[2]。
(二)与东盟等“海丝”沿线国家相互贸易及旅游日益旺盛
由于特殊的地理优势,两千多年前广西就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汉书·地理志》便有“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的记载。两千年来,广西与全国其他沿海地区一样,除了朝廷海禁的时期以外,一直与“海丝”国家有经贸文化往来,郑和下西洋时更达到最高峰。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中国与东盟、广西与东盟之间的相互贸易额连年攀升。据统计,中国-东盟贸易总额从2003年的约600亿美元提高到2013年的4438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6倍。中国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和中国企业在国外投资的第一大市场。广西与东盟贸易额也一直以两位数增长,2011年起更高达100亿美元/年。
广西与东盟的相互旅游不断增长。据相关部门统计,2012年广西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2.79亿美元,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约350万人次,接待东盟游客达102万人次,占入境旅游的29.14%,比2002年接待东盟旅游者17.5万人次增加了5倍多[3]。
(三)与“海丝”沿线各国相似相通的风俗人情
广西素有“世界长寿之乡”“世界铜鼓之乡”“壮族歌仙刘三姐故乡”等美称,聚集着壮、瑶、苗、侗等多个世居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浓郁。广西与同属“百越”的东南亚国家甚至古代“海丝”沿线所有国家有着密切的社会关系和源远流长的经济文化交往,更是中国除了广东、福建之外的第三大侨乡,与东南亚各国风习相通,文化相近。宋人周去非《岭外代答》更记录了交趾(今越南北部)青年在农历三月三日聚会、对歌、抛彩球、定情定亲的习俗:“交阯俗,上巳日,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驰。男女目成,则女受驰而男婚已定。”这一习俗与广西今日壮族民间的“三月三歌圩”、对歌、抛绣球、定情定亲的习俗如出一辙,足见广西与东南亚甚至整个“海丝”沿线国家文化习俗相同相似之一斑。文化的认同和地缘、族群的亲近,汇聚成了今天广西和这些相关国家文化交流的人文基础。
(四)与老泰等东盟国家处于共同的“那”文化圈
在以广西为主的中国南部、越南北部、老挝、泰国、缅甸和印度的阿萨姆邦等东南亚地区,有众多以“那”为首的地名。按照壮族、傣族、布依族、佬族等壮傣族群的意思,“那”就是水田的意思。“那”地名广泛分布于东至我国广东省中部,西至缅甸和印度中部,北至云南中部、贵州南部,南至泰国南部、越南中部和我国海南省,从而形成了一个“那”文化圈。“那”文化即稻作文化,“那”文化圈即稻作文化圈。创造“那”文化的是最早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壮傣语族群,包括我国的壮族、布依族、傣族、侗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黎族和仡佬族,越南的岱族、布依族,老挝的老族,泰国的泰族,缅甸的掸族和印度的阿萨姆邦的阿合人等,这些族群具有语言同源,以“那”(稻作)为本的传统生活方式[4]。民族语言比较研究表明,壮族与泰族、老族、掸族的语言具有大的、共同语言的要素和特色,他们出于共同的母语,而追根溯源,他们的母语就是古越语。
(五)与“海丝”沿线国家相得益彰的旅游资源
广西历史文化厚重,山川雄奇秀丽,是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地方。广西旅游资源呈现几个明显特征:一是种类多,有多姿多彩、秀甲天下的山水景观;有气势磅礴、形肖神似的峰林山峦;有鬼斧神工的岩溶洞穴;有声情并茂的瀑布清溪;有富含矿物的冷热温泉;有绚丽多姿的滨海风光;有鸟语花香的森林公园;有名目繁多的动植物园;有历史悠久的古迹胜地;有浓郁醇厚的民族风情;有深厚绵远的寺庙文化;有中外合璧的侨乡风情等。二是旅游资源的等级和品位高,而且特点突出,有世界驰名、秀甲天下的桂林风光;有闻名中外的北海银滩;有巧夺天工、神秘莫测的乐业大石围天坑群;有多姿多彩、令人遐思的壮侗少数民族风情;有象形、会意文字的活化石——花山崖画;有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的兴安灵渠;有亚洲第一跨国瀑布——中越两国跨境德天瀑布。
广西与“海丝”沿线国家的海洋旅游资源丰富,合作潜力巨大。目前,广西与“海丝”沿线国家海上旅游资源已得到初步开发,沿海星罗棋布的旅游景点如北海、防城港、钦州、下龙湾、岘港、芽庄、富国岛、美奈、芭堤雅、普吉岛、兰卡威岛、沙巴、西巴丹岛等已建成,“万岛之国”的印尼、“千岛之国”的菲律宾更是海上旅游知名度较高的国家,都将成为我国及各国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六)与东盟国家交通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已逐步改善
万事路为先。畅通的交通是广西与东南亚国家旅游合作与发展的必然前提。广西旅游部门介绍,目前广西已开通东盟国家的重点旅游城市航线。海上旅游交通方面,先后开通了北海-越南下龙湾和防城港-越南下龙湾两条海上旅游航线。陆路交通方面,自2013年底以来,广西就进入了高铁时代,先后开通了桂林至北海、南宁至北海、南宁至梧州等高铁客运,高铁基本上覆盖了广西所有城市,2014年底更开通了南宁至北京、上海、广州的高铁客运。
广西融入“海丝”旅游合作的条件是具备的,效果也将是立竿见影的。但正如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和成长一样,广西与东盟国家的海上旅游合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会遇到很多主客观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相关各方海上旅游发展协调机制尚未建立
海上旅游事关相关各方,容易出现因为地方政府各自为政、利益协调存在矛盾、协调期间管理不顺、各方合作层次不高及合作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旅游业已日益成为各国、各地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朝阳产业,因此在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势必出现各国、各地区、各行政区划各自为政的现象,盲目开发、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等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和系统发展的现象随时可能发生[5]。同时,由于“海丝”沿途各地方的旅游发展战略、经济政治地位的不同,以及文化观念上的差异,各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资源共享、旅游基础设施共享和旅游客源共享意识和理念不一,很容易产生合作表象下的裂痕。因此,旅游发展协调机制的建立是广西加入“海丝”旅游合作的重要前提。可迄今为止,不但没有建立国家层面的协作机制,广西与国家部委、自治区相关部门与沿海各市也没有建立协调机制。
(二)口岸、边检、海关等部门联检制度不灵活
旅游,尤其是国际旅游合作,需要相互间口岸、边检、海关等相关部门网络互联,才能简易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但截至目前,广西区内各边境口岸之间还没有形成旅游线路网络互联,游客出入境只能在同一个口岸办理,因此很多宝贵的时间耗费在路上。广西与“海丝”沿线国家之间相关部门网络互联更无从谈起。
交通、安全、基础服务设施尤其通关便利化目前是横在跨国游客面前的主要障碍。打造丝路旅游绿色通道,提升丝路旅游便捷化程度将成为“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共同期待。而由于意识形态有别,发展认识各异,加上一些域外国家借南海问题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使得这些障碍的排除对于广西融入“海丝”国际旅游来说更加任重而道远。
(三)现有口岸设施与海上跨国旅游发展不匹配
广西旅游产业要取得突破,除了要继续加强陆路国际旅游合作外,应加强发展海上跨国旅游合作。这不仅是“海丝”带来的机遇和需要,更是广西把旅游线路拉出国门、走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需要,是广西充分利用沿海区位优势、做强旅游产业、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可是,与国际旅游合作的要求相比,广西的软硬条件还有很大的距离。除了北海、防城港口岸目前只能开展中越两国公民边境游业务,广西目前尚不能开展国际游业务,影响了海上跨国旅游线路的延伸和发展。而从硬件看,虽然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海运及海上跨国旅游往来早已颇为频繁,但除新加坡外,东南亚各地港口的硬件设施仍有待进一步改善。
(四)旅游产品的质量和种类有待改善
广西是个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省区:桂林山水如诗似画、巧夺天工;崇左花山栩栩如生、历史悠远;巴马盘阳河清澈如镜、美轮美奂;贺州黄姚古镇古色古香、令人遐思;天峨仙人桥横空跨江、气势恢宏;德天瀑布飘落天外、泽被两国;金秀仙雾缭绕、草色朦胧……无论是鬼斧神工的喀斯特地貌,还是木棉花红遍的英雄故里,广西的每一寸土地都有一部传奇故事,都是令游客流连忘返、心旷神怡的地方。然而,针对东盟游客,多年来广西推出的旅游产品多以桂林观光产品为主,其他特色旅游资源如“黑衣壮”风情、“铜鼓节”神韵等针对性强的新产品很少,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东盟客源市场的吸引力。
(五)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旅游产业是当今世界的朝阳和支柱产业,也理应是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然而回顾广西几年来的GDP发现,旅游产业收入都只徘徊于3.5%左右。相对于全国很多省区,广西的旅游业贡献率属于后发达地区。与资源禀赋相同的云南省比较,广西的旅游业是不景气的。究其原因,是广西的旅游宣传促销太滞后:一是对旅游产品的包装不够,对同一旅游产品的包装力度会远远弱于其他地区,因而包装效果不一样。二是媒体宣传力度有待加强,无论是宣传深度、幅度、广度都落后于很多资源禀赋本来相同的地区,致使很多国内、国际游客谈到广西时只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广西尚有他乡甲桂林。三是旅游宣传促销方式过于陈旧单一。虽然近年来广西的文化及旅游产品宣传方式逐步多元化,纸质媒体、影视媒体、电台媒体、网络媒体、出版媒体等对外宣传方式多管齐下,但除了网络媒体越来越强势外,其他宣传方式只是辅助宣传手段而已,纸质媒体仍然是主要的宣传方式[6]。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对广西发展作了明确定位,即“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在新的发展定位面前,广西应籍着诸多优势,针对融入“海丝”旅游合作目前遇到的瓶颈与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
(一)充分发挥广西“五通”作用
2015年,中共广西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根据习总书记对广西的新定位和广西的发展机遇,提出了广西应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实施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双核驱动”战略。在这个大背景下,广西应紧紧抓住新的历史发展机遇,领会国家和自治区领导的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广西的“五通”作用:一是政策沟通,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泛北部湾论坛等平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广西与“一带一路”国家双边、多边交流,以实现政策、政治互信;二是道路联通,就是要利用现有的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有利因素,建设中国-东盟海上通道、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通道和“海上丝绸之路”通道等;三是贸易畅通,加快推进东兴、凭祥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和跨境经济合作,完善口岸和保税物流体系;四是货币流通,就是要发挥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作用,深化与东盟国家的金融合作[7];五是民心相通,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亲、习俗相近的独特优势,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和经贸往来。
(二)加强对东盟国家旅游客源市场的调研
为了更好地了解旅游客源市场,应加强对东盟国家旅游客源市场的调研。一方面应通过对这些国家公民的旅游动机、旅游爱好、旅游消费水平、旅游需求、旅游宣传、旅游禁忌等情况的调研,有针对性地根据广西旅游资源状况,进一步组合、包装适合东盟及其它“海丝”沿线国家旅游客源市场的产品,增强广西旅游产品对东盟各国客源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从而进一步拓展广西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客源市场。另一方面,在吸引东盟游客的同时,为了把国内游客引向广西并尽可能多地在广西各地进行旅游消费,广西旅游部门应深入走进东盟各国,了解它们的旅游文化和自然资源,然后设计好包括广西与东盟各国在内的旅游景点介绍和旅游线路。
(三)简化出入境手续
多年来,广西与东盟各国在通关程序的便利、法律的调适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面前,具有“三沿”(沿海、沿江、沿边)优势的广西更应争取国家对旅游景点如北海、防城港、桂林、钦州、河池、百色等开通国际旅游业务,允许广西海路及陆路边境游客和国际旅游者在广西多个口岸出入境。实现公安、边检、海关等部门联检系统信息异地共享,实行出境手续异地预办理及旅游通关便利化。同时,应借助智库力量,加强对“海丝”沿线国家及地区跨境国际旅游通关便利化、旅游产品包装、旅游产业链延伸等方面的研究。
(四)加强旅游产品宣传
旅游业是无烟产业、朝阳产业,也是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环视世界各国,举凡是发达国家,其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都达到两位数以上。可见,旅游业对一国、一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广西与“海丝”沿线各国旅游资源相得益彰,为共同构筑海上精品旅游线路提供了动力源泉。广西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有丰富的天然旅游资源,亚热带、热带滨海旅游特色浓郁,适合开展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旅游业务。广西各级宣传部门应发挥这些优势,重视旅游促销,加强促销手段多元化。同时,作为“海丝”古代始发点之一和新时期的新门户、新枢纽,广西应发挥多种优势,加强与“海丝”沿线国家的旅游合作,使旅游业成为广西参与“海丝”建设的先导先行产业,使“海丝”成为广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五)充分发挥文化交流和宣传作用
文化交流与合作在双边合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交流的作用主要有二:一是交流合作双方、多方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二是双边与多边之间可以增信释疑,冰释前嫌,加强合作。广西是一个与“海丝”沿线各国,尤其与东南亚各国文化交往源远流长,风俗习惯彼此相通,民族语言相差无几的中国少数民族省区,有牢固的交流交往基础和合作潜力。“海丝”沿线及东南亚国家的“那”文化、婚嫁习俗、日常生活称呼等都可以在广西找到相似点和契合点。因此,广西与东南亚国家乃至“海丝”沿线国家有巨大的合作潜力。广西应充分发挥这些合作交流潜能,不仅与“海丝”沿线各国加强文化合作与交流,而且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功能,在合作对象国家释放友好合作声音,消除沿线国家对中国的威胁感和不信任感,以达到双边、多边旅游合作互利共赢的效果。
(六)做好“一带一路”旅游沿线风险评估
“一带一路”是基于复兴中国历史上“丝绸之路”贸易通道的战略而提出的,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战略意义,但伴随而来的风险也不可小觑。这些风险主要表现为:由于政治、经济以及监管等原因,其运营和合作环境充满挑战性;由于沿途各国资源禀赋不同、沿途旅游干线规划与某国旅游开发规划的冲突等带来的合作利益不均等;旅游沿线的海洋安全、海盗及恐怖分子威胁及地区敏感问题的影响等。这些风险势必一定程度上影响“海丝”沿路的旅游合作与发展。因此,“海丝”沿途各国及地区应分析利弊,尽可能规避风险,排除合作障碍[8]。
“海丝”建设给广西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广西可以凭借自己的区位优势、历史优势和人文自然优势,在众多产业中以旅游产业合作为切入点,融入“海丝”旅游合作建设。毋庸置疑,广西参与“海丝”跨国旅游合作意义重大,但也遭遇诸如海上旅游发展协调机制尚未建立、海上旅游发展法规政策缺失、口岸边检海关等部门联检制度不灵活等瓶颈。广西只有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机遇,主动迎接挑战,利用政府、智库和民间综合力量才可以占得先机,实现双赢。
[1]信莲.习近平两亚之行充分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构想[EB/OL].中国日报网,2014-09-17.
[2]广西概况[EB/OL].www.gxzf.gov.cn,2015-08-10.
[3]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4]张声震.壮族历史文化与《壮学丛书》——《壮学丛书》总序[J].广西民族研究,2003,(1).
[5]宁国良,李琼.区域利益矛盾协调中的地方政府政策创新[J].人才资源开发,2007,(11).
[6]余小军.推进广西海上跨国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对策[N].广西日报,2014-08-25.
[7]刘晓莉,黄浩铭.强化泛北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亟须共建投资金融体系[EB/OL].新华网,2014-05-19.
[8]赵明龙.发展海上跨国旅游的现实意义和有利条件[N].广西日报,2014-08-12.
[责任编辑:陈梅云]
黄耀东,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东盟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生导师,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研究员,历史学博士,广西南宁530006;黄尚坤,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讲师,广西南宁530005
F127
A
1004-4434(2015)10-0075-05
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东盟研究中心2013年度开放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