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对司法审判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报告

2015-02-27 17:59:21申逸群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2期
关键词:审判舆论司法

杨 磊 申逸群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网络舆论对司法审判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报告

杨 磊 申逸群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网络舆论作为影响社会和政府决策的重要力量,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下,微博问政和微信公众号使网民舆论对司法审判的影响力度上不断加强。这种影响会带来双重的效果,一方面促进司法公开,另一方面会干扰司法独立审判。认真分析其中的关系及提出现实的建设性意见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网络舆论 司法 审判 民意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意义

舆论与司法的关系一直是法学界持续探讨的话题。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与发展,网络将公众舆论从媒体背后推向前台,也让司法审判直接应对来自普通民众的压力,迫使法院和法官自身开始重新思考如何应对公众舆论的问题。目前,国内法学界对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关系的研究大多都是从网络舆论的概念、特征和生成路径等入手,对网络舆论对司法审判的影响进行论述。在以网络舆论为对象所进行的研究中,学界对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的研究主要围绕网络舆论的基础性研究、网络舆论与司法公正或司法独立的关系研究、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的相互影响和回应研究等三个主题展开。国内的相关研究已经积累了一定成果,数量虽然不多,但已走出简单判断模式,在研究方法和理论建构上都有所拓展和深化。国外学者对网络虚拟社区形成的网络舆论进行研究,多是从群体决策理论框架和批判理论角度出发。以网络为媒介形成的虚拟社群,其讨论方式、决策方式、人际关系等,都很像一个小群体,所以出现了许多以群体传播理论来研究网络传播行为的论文。批评理论关注的重点多是不平等和压迫现象。一些学者的研究以批评理论为工具探讨网络传播群体中成员的社会背景及性别角色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国外关于网络舆论和司法的研究主要立足于肯定网络在促进沟通和传递公众意见上的积极作用,但是对于网络舆论对司法和社会产生的实际影响则持辩证的态度。不过国外学者研究的具体成果是放置于特定的政治和经济背景下的,这些结论能为我们进行相关的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启迪和思考,但并不能直接运用于我国的现实舆论环境。

研究意义:

1.实际意义:当网络舆论以其特有的形式影响司法量刑的时候,司法审判也正以其独有的方式回应着网络舆论。研究这一课题,对于处理好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之间的关系,平衡二者之间的冲突,凸显网络舆论对司法审判的促进作用,克服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造成的消极影响,实现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均有实践上的借鉴意义。

2.学术意义:深入探讨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传播学与法学界进行相关理论的研究及丰富有关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关系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畴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从而为实现网络舆论条件下的司法审判应对提供理论基础,为各级司法机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研究重点:对网络舆论在目前司法审判工作中的双面作用以及对当今广大网民的思想认知、心理影响及道德价值引领和影响等方面进行大量实证调研,并借鉴已有的学术成果,找出更加适应新时期广大网民对信息接受和学习、生活方式变化要求的网络舆论和司法审判达到良性互动所需要的系统的并不断在实践中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研究难点:网络舆论和司法审判达到良性互动所需要的系统的措施和建议,需要大量论证、调研,并不断在实践中改进。所提出的对策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可实施性,能否将理论真正应用到具体的案件审理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都对课题研究提出了更多的期许与更高的要求。

创新点:1、工具新。运用网络舆情分析软件,对网络舆论大数据进行分类和整合,系统分析网络舆论影响司法审判的参数和变量,建立相应模型,用数据说话,增强文章的说服力。2、方法新。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司法审判在现实中遇到的困境进行实地调研,找到与网络舆论相关的问题症结,现实感强,理论可转化为可操作的措施。3、材料新。用最新案例分析目前网络舆论在司法审判中的影响,具有典型性与说服力。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在大量的实证研究(包括大规模问卷调查、大数据挖掘、结构性访谈)的基础上,全面、准确、客观地把握网络舆论对司法审判影响与应对的现状,通过调研收集一套关于网络舆论对司法审判影响与应对的比较系统、权威的案例库。在此基础上,建立全面、完整的数据库。与此同时,通过历史分析研究国外网络舆论对司法审判影响与应对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定性研究,分析并提出网络舆论对司法审判影响与应对的内涵与机理、现状与问题、对策与措施。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在总体上拟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既强调理论架构与机制创新,又结合实际进行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具体的研究方法是: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1)运用客观规范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查询、专家咨询和理论演绎与归纳,对本课题研究所涉及到的有关范畴进行界定、对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的理论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影响与应对的理论框架与内涵;(2)运用逻辑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主客体的调查,把握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影响与应对的现状与要求、经验与教训、成效与不足;(3)召开专家研讨会,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企业家、管理部门代表等参加研讨,决定理论研究是否达到目标,并进行反馈和修改;(4)撰写总体研究报告,修改完善研究报告,定稿送审、推荐使用,结题。本项目研究的技术路线如上图所示。

[1]卞建林、焦洪昌:《传媒与司法》,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郭卫华:《网络舆论与法院审判》,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3]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传媒研究》,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

[4](美)唐纳德·M.吉尔摩、杰罗·A.巴龙、托德?F.西蒙:《美国大众传播法:判例评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美)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阎克文、江红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杨磊,男,回族,1989年5月29日生,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

申逸群,男,汉族,1990年8月1日生,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审判舆论司法
制定法解释中的司法自由裁量权
法律方法(2021年4期)2021-03-16 05:34:28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环球时报(2019-04-12)2019-04-12 08:19:01
司法所悉心调解 垫付款有了着落
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 04:28:15
非正式司法的悖谬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七十年前那场文明的审判
消失中的审判
政法论丛(2015年5期)2015-12-04 08:46:28
论司法公开的困惑与消解
未来审判
小说月刊(2015年10期)2015-04-23 08:51:45
审判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