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桥
(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8)
论校企合作式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现状研究及对策
杨伟桥
(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8)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单纯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企业的需求,我国高校为了更好的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选择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式职业教育。但是任何一种教育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应该正确对待。
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 现状研究
自从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一些外国企业的涌进,对我国企业而言,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我们应该认真对待。企业要发展,需要的是人才,特别是一些高级技术人员和初级中级职业人员,这些技能型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可是现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边我国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低而且就业质量不高,不容易找到与本专业对口的工作;那边企业急需要人才,找不到适合企业活动的人才。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就是我国的职业教育脱轨,在学校里面,主要强调了课本知识,而缺乏了对相应的实践能力。把企业融入到学校的教育里面,实行校企合作式职业教育,使学生既可以学到先进的文化知识,又可以掌握企业生产活动中的新技术和新工艺,这样可以增大毕业生的就业率。同时企业与学校合作,这样可以节省许多时间和财力,学生实习期间就可以为企业创造一些财富,另外毕业生毕业就可以去企业工作,企业节省了一部分培训费,最大力度的缓解了企业的用工难问题。
校企合作式的职业教育可以说是一举三得的好事情,是学校、企业、社会三方的共同需要。学校把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学校需要和企业合作来更好的培育人才。只有校企合作,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大大降低了用人成本;只有校企合作,才能促进学校规模的发展;只有校企合作,才能是毕业生更好的找到工作,减少社会动乱。
其实早在20世纪初,外国就有了校企合作办学方面的试验,现如今校企合作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已经非常规范化了。我国校企合作开始于80年代末92年代初,相应的研究还不完善。我们一方面借助外国的成功经验,一方面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
1国家政策指导作用有待于提高
我国对于校企合作式职业教育没有给出明确的行动指示,只是提出了口号,我国大部分院校对以“校企合作式职业教育‘还只是一种合作模式,真正意义上实现校企合作的院校并不多,原因就是国家没有这方面的政策指导。我国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规定,没有法律明确规定企业、学校和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如果出现安全、薪资等方面的问题,无法更好的保护他们的各自利益,容易造成不好的局面。
2企业参与的动力不足
就我国目前存在的校企合作的院校来看,学校都是处于主动地位,企业处于被动地位。企业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目的,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需要支出一些资金,付出的精力多,获取的回报少。还有需要担负很大的风险。而面对供大于求的招工市场,企业的选择范围很多,所以企业不愿意和学校长期合作。
3学校方面存在着合作思路窄的约束
大部分学校认为校企合作就是,在教学之余,教师带领学生去企业参观,还有就是学生实习时,可以有企业提供一个场所。有的学校还认为是企业为学校捐献教学设备,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这样的合作都是浅层次的,很难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甚至有些学校片面追求企业合作的数量,没有考虑学生的需求,让学生的利益收到损失。
4社会工业文化的缺失
在现代社会里,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一家人都是宠着惯着,不让做这个,不让做那个,不知道劳动的可贵,缺乏劳动的积极性。在学校里,老师更是注重知识的教育,对公民意识、劳动意识和团队意识等方面的教育缺乏。使学生的工业文化素质不高,不容易产生为了企业进行改变的意识。
在市场化的今天,学校和企业进行合作必须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合作才能进行下去。在内容上,学校和企业各取所需,相互促进,合力共赢,更好的培养人才,为企业和社会做贡献。另外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解决学校的经费紧张的局面,为企业提供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促进经济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国家的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制度,制定一些对与学校建立合作教育的企业的优惠政策,例如可以进行减免一些税收,在一些方面给予补贴等等,使企业能有兴趣积极参与到与学校的合作教育中来,是校企合作式职业教育真正实施起来。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指导,健全组织机构。另外,有关部门也应该规定好相关人员的利益关系,对校企合作教学中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作出规定,建立健全组织管理和制度保障制度。进行有效的监控和保障。另外应该设立负责校企双方管理的部门,例如校企合作委员会等。
2促进企业积极参与
企业可以把对企业的员工培训和高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可以让企业出资,提供设备和实训基地,由学校出老师和培训场地,学校可以按企业要求培训员工。我们因该把各自的优势合理利用起来,实现资源的互补和最大限度的利用。学校可以让在职老师去企业实训,考取相关的资质证书,成为“双证人员“,让教师明白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目前所拥有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并且能发现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难题,制定相关的解决措施,教授给学生,更好的提高企业的效率。另外,企业可以派遣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到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接触企业所需要的技术和工艺。
3学校改变认知
学校应该改变认识,不能盲目的选择企业进行合作。要从学生的利益出发,找适合学生专业的企业合作。不要一味的追求合作的数量,来解决学校的经费问题,应该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注重企业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学校和企业合作职业教育,要以企业的需求为第一信号指示,不断地将企业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引进学校,这样既可以满足企业的需求,还可以为学生的以后打好基础。
[1]徐小英 校企合作教育对技能型人才创造力的影响研究 武汉大学 2011年
[2]杜利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耿洁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 天津大学 2011年
[4]高文 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发展问题研究 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刘建湘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探讨 中国高等研究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