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奇
(辽宁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 辽宁沈阳 110101)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探析
陈士奇
(辽宁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 辽宁沈阳 110101)
随着我国酒店业的快速发展,许多高职院校也开办和设立了酒店管理专业(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当前共有857所高职院校布点酒店管理专业)。面对在质量和数量都有重大跨越了酒店管理专业,其在近几年的发展也逐步暴露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学生的能力与市场的需求脱节,本文重点分析了高职院校在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训的问题,旨在分得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途径。
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培养的重要内容,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工作胜任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酒店管理专业作学生职业能力主要是学生从事旅游业所需要能力的综合,可以概括为专业能力、分析能力和社会能力。
1.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所具备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专业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学生在学校学习中获得,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在专业酒店进行实习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
2.分析能力
分析能力是学生对遇到具体问题时的分析处理和应急处理的能力。学生需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同时能够能够通过实践和突发事件将理论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不断提升其分析的能力。
3.社会参与能力
社会能力就是从事旅游业的过程中与他人进行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面对的是具体的顾客,而与顾客沟通的渠道就需要组织、协调、合作、语言表达等,所以社会参与能力的高低能够直接反应出学生的职业能力。
伴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中酒店管理专业不断发展壮大,高职院校为我国旅游业、酒店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当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能力和社会需求产生了一定的脱节,最主要的表现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工作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认识不够
从学校层面讲,学校主要注重的是平时的日常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的岗位实习和学生的就业。在日常教学中,主要开设和专业有关的课程,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实习过程中,往往注重学生的社会能力,忽视了学生其他职业能力的培养。
从学生层面讲,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缺乏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往往希望通过实习获得工作的机会,对自己的就业方向,自己的能力适合何种类型的工作缺乏了解和认识。特别是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后跳槽率较高,对职业能力的培养也产生不利的影响。
2.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
当前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培养模式还是采取简单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学习,在学习期内,往往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课堂的教学上。由于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在课本知识基础之上产生的,而教师的讲授主体也局限于课本知识,所以学生能够接收到的知识也比较狭隘。学生讲过几年的学校学习后,往往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进入实践后又发现理论基础和实践有脱节,因此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是应付考试,造成在课堂的教学往往事倍功半。
3.专业实践性较差
学生进入旅游业工作后,需要将学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大中专院校学生在知识储备和专业实践技能之间的转化出现问题,主要原因是知识储备较少,知识储备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缺少社会实践经验等等。当前,很多院校开始重视学生的实践,但是实践时间较短,实践过程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导致学生的专业实践性较差。
(一)学校角度
1.强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学校应该在坚持好基础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与学生就业市场的对接,设立与旅游市场需求相一致的课程体系,加强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在具体的课程体系设计上,首先要保证基本的人文学科设置,保证学生的基本素养;其次,加强学生心理素养和职业规划等内容的设置;再次,加强对旅游单位的对接,强化实践课程的课时量。相关高职院校应该在招生时制定好相关课程设置,提前将学期内的课程设置告知家长和学生,避免因为有些院校在设置过多实习时间而引起家长和学生的不理解。
2.加强学生实践,构建“学+练”的学生培养模式
“学”重在对学校基本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包括基本的知识储备,学科知识,培训学生的学习能力,道德素养,创新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的提升。
“练”重在加强学生在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一,学校在一些专业课上,采取角色扮演、突发事件处理、观看教学片等模式丰富教学模式;第二,加强校内实训,通过教师和外聘社会专业人员的讲授,学生能够在学校的实训室通过器材和环境的模拟来扎实其专业能力,同时要在练习中及时找出问题,及时改正问题;第三,学生要通过实习,在酒店的真实环境下进行模拟和练习,不断增强其技术能力。
3.建立“学校+企业+学生”的模式
高职院校要加强对企业的对接,通过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真实环境的实习,能够不断改进学校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人才培养,为企业提供优秀人才的同时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学校+企业+学生”的培训模式,可以将课堂从学校搬到企业,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校要主动加强加强“校企合作”,通过旅游企业在硬件和软件上的优势,实现“订单化”培养人才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二)学生角度
从学生角度讲,学生要从思想上重视在校教育和校外实训,在增强自己学习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旅游业的分布较广,学生在平时的消费活动过程中要积累经验,在生活中学习,不断提高应变能力。此外,学生应该能够通过学习过程和实践活动正确认清自我的性格和能力,并且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发挥自己的潜能。
[1]郑治伟,王崇文.浅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现代经济信息,2014(18)
[2]王宇,张蓉倩.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探析[J].广西教育,2015(1)
[3]唐峰陵.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J].广西教育2011(1)
[4]齐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成人教育,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