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下虚拟学习社区的模型建构

2015-02-27 17:59:21张彬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2期
关键词:博客学习者交流

张彬

(广东警官学院 广东广州 510440)

Web2.0下虚拟学习社区的模型建构

张彬

(广东警官学院 广东广州 510440)

伴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尤其是课堂外的非正式学习。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在线学习群体也纷纷建立,其中最受关注的虚拟学习社区也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对于虚拟学习社区的相关模型构建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笔者就试图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Web2.0视角下的虚拟学习社区的模型构建作以研究,希望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有所借鉴意义。

Web2.0虚拟社区 模型

正文:

终身教育思想的广泛传播和终身教育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宣告了人生学习两段式的结束,即学习已无处不存在、无时不发生,学习与工作是不可分离的。[1]作为非正式学习形态的虚拟学习社区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开放的、非正式的学习环。兴起的Web 2.0技术(典型应用有Blog、Wiki、SNS、RSS、Tag等)应用于虚拟学习社区,能实现各功能模块的有机整合,为学习者的交流与交互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从而方便了知识的产生、交流和创新。[2]因此,研究如何有机地整合各种服务,建立起一个开放、使学习者能够真正融入进去的虚拟学习社区具有重大意义。

1.虚拟学习社区的概念

虚拟学习社区的定义,国外学者有多种表述[3],归纳如下:Rheingold(1993年)提出,虚拟学习社区是人们分享兴趣爱好的社会集合体。Schwartz(1995)认为虚拟校园是一个学生们可以不用到学校,就可以在技术的帮助下,访问世界上最好的老师和信息资源的地方。Scholer(1996)强调,共同的兴趣对于新型的学习社区来说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个共同完成的目标。Russell(1997)将虚拟学习社区定义为一个采用某些技术手段来协调其成员和集体在学习方面需要的组织。

国内部分学者也给出了虚拟学习社区的定义。比如首都师范大学王陆教授认为,虚拟学习社区也是一种新型的学习组织[4]。张新明教授给认为,虚拟学习社区是在网络环境上的由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及助学者共同构成的一个交互的、协作的学习团体[5]。齐剑鹏认为虚拟学习社区是由来自不同学历水平和知识层次的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组成的一种学习团体,主要为了共同学习和交流某一领域的知识。[6]马晓兰认为虚拟学习社区是一个通过ICT(信息通讯技术)在Internet上或者是在局域网内创建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人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合作。[7]甘永成认为虚拟学习社区是由具有共同兴趣及学习目的的人们组成的学习团体在Internet上构建的虚拟学习环境。[8]通过以上定义发现虚拟学习社区共同的特征是:一个具有共同兴趣、共同目标的小组,借助于一定的技术手段,在网络空间里实现彼此间的相互沟通、交流和合作,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2.国内外有关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现状

虚拟学习社区从功能上划分有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两种。正式的虚拟学习社区主要作为E-learning学习的平台,提供具体的课程供学习者学习;非正式的虚拟学习社区主要是为具有共同兴趣的人提供交流与分享经验的环境。BBS、Blog和SNS社区都是虚拟社区的代表。从交友类社区Facebook、MySpace到消费型社区eBay、淘宝到QQ、SN等即时通讯社区再到各种专业论坛,用户只需要在这类社区就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享受聊天、交友、购物、工作以及休闲活动。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可以人为地将互联网划分为Web1.0时代(即传统的互联网)和Web2.0时代。Web1. 0最大的特点是网站中心化、封闭、大而全,强调的是商业模式;Web2.0的最大特点是个人中心化、开放,强调的是服务。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对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传统互联网模式下正式的虚拟学习社区(即传统的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而且主要集中于虚拟学习社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实施上,缺乏对虚拟学习社区应用技术的研究以及虚拟学习社区内部组织的分析,对Web2.0环境下非正式的虚拟学习社区研究不多。一般按照以下两个维度,具体介绍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现状。

2.1 传统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现状

在传统的互联网模式下,国外有关虚拟学习社区的项目有CSILE、CoVis、LabNet、Wired for Learning、OWLink、Thought、Web-SMILE等,这些项目大都是通过网络连接不同区域的教师、学生和专家,针对某些主题进行讨论、提供某些课程进行学习,进而建立起一个虚拟学习社区,基本上都是由特定的机构组织实施的。国内研究虚拟学习社区比较成熟的有首都师范大学虚拟学习社区智能网络教学支撑平台、西南师范大学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北京师范大学WebCL网络教学平台、台湾亚卓市网络虚拟教育城和国立海洋大学建立的虚拟英语学习社区。以上虚拟学习社区项目主要是作为具体课程的学习及培训平台,属于正式的学习社区,不能有效地共享个体的隐性知识,没有真正发挥虚拟学习社区作为非正式学习环境的作用。在这一阶段,各门户网站提供的BBS交流群是非正式虚拟学习社区的雏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展示与交流的需要。

2.2 Web2.0环境下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现状

对于Web2.0的研究,国内几乎和国外同步,甚至还走在国外研究者的前面。国内将Web2.0技术应用于虚拟学习社区的探索主要是教育博客的应用。国内现有四大教育博客开展得比较成功,分别是苏州教育博客、浙江海盐教育博客、山东临淄教育博客和天河部落教育博客。这些博客成为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平台,同时也是教师自我成长与积累的网络平台。另外还有教育科研网上的“中国教育人博客”,也是针对教师进行交流教学教法、学科建设等教学心得的非正式虚拟学习社区。虽然它们应用的比较成功,但主要提供了博客服务,没有将其他服务有机整合起来,发挥其整体功能。总体上来讲,目前对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有关如何通过技术来促进虚拟学习社区发展的研究不多。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如何在Web2.0环境下构建一个能促进隐性知识流动、有效地实现知识共享的非正式虚拟学习社区,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研究。

3.研究结论

目前对于Web2.0环境下虚拟学习社区的理论模型构建上的研究还比较少。深入分析建构主义、分布式认知、学习共同体等理论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对虚拟学习社区建设的指导意义,从非正式学习、学习型组织以及知识管理三种不同的视角下探讨虚拟学习社区的不同层面的建设,结合Web2.0涌现的新服务新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Web2.0环境下虚拟学习社区的理论模型即将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问题。另外,研究者可以借鉴软件建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依据设计的理论模型,尝试构建了虚拟学习社区的技术开发模型,并简单实现了主要的用户界面。研究方向可以是:一、设计了一个支持非正式学习的网络学习环境,从而更好地促进非正式学习的发生,方便隐性知识的交流和共享;二、对Web2.0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服务进行深刻而理性的分析,剖析它和虚拟学习社区潜在的契合点,并依据Web2.0的理念、借助Web2.0的技术服务构建一个崭新的虚拟学习社区;目前有些研究在网络学习环境的创设上,进行了大胆的设想与尝试,但是还有很多具体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完成。如在提出理论模型和技术模型后,对于模型的实现需要进一步开发、论证,构建一个成熟的虚拟学习社区;另外,对于已经实现的虚拟学习社区,要投入使用,来验证利用它开展非正式学习的效果等。

[1]庄秀丽.Web2.0教育应用[J].信息技术教育,2006(4):10.

[2]张丹,戴心来.基于Web2.0的学习特性分析[J].中小学电教,2006(6): 64-65.

[3]什么是虚拟社区.http://help.163.com/club/editor/001211/001211-1392.html[2003-09-25].

[4]王陆.虚拟学习社区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5-16.

[5]张新明.关于构建学习型网络社区的几点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2(9):19.

[6]齐剑鹏.网络学习社区——在线国际远距离合作学习的一次新尝试[J].电化教育研究,2001(12):44.

[7]马晓兰,李文莉,王其云.构建基于校园网的虚拟学习社区[J].中国远程教育,2003(3):35.

[8]甘永成著.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研究——知识管理与e-Learning结合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1-12.

张彬,男,河南省驻马店市,1987年12月,广东警官学院,专业技术初级,高教研究

猜你喜欢
博客学习者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科教新报(2022年12期)2022-05-23 06:34:16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28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海峡姐妹(2020年8期)2020-08-25 09:30:18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2:02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博客天下
博客天下(2015年2期)2015-09-15 14:12:57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
博客相册
博客天下(2009年12期)2009-08-21 07:35:10
博客相册
博客天下(2009年22期)2009-05-19 03:4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