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美玲
(宁夏平罗县第五中学 宁夏平罗 753400)
让美德清泉渗透学生心田
田美玲
(宁夏平罗县第五中学 宁夏平罗 753400)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让美德清泉渗透学生心田?笔者认为关键在渗透,一是在问题讨论中渗透德育,二是在言传身教中渗透德育,三是在解读文本中渗透德育,四是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渗透德育。在教学中传递道德正能量,点点滴滴,把美德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田,让美德在学生心中生根、开花,结出高尚人格的果实。
语文教学 德育 渗透
教书育人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育人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课堂教学是培育美德的肥沃土壤。教师必须牢固树立“德育为首”的理念,真正把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语文学科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有得天独厚的育人功能。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的德育内涵,努力追求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完美统一。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让美德清泉渗透学生心田呢?笔者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初中语文教材大都是些文质兼美的名篇,隐含着德育渗透的固有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实现语文的育德功能。例如,在学习《最后一课》这篇文章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提问:⑴你从韩麦尔老师身上学到了什么?⑵经常逃课、不爱学习的小弗朗兹为什么今天听讲特别认真,“全都懂”了呢?鼓励学生发言,引导学生体会《最后一课》表现出来的浓厚的爱国情、亡国恨,体验学好祖国语言文字的赤子情怀。在《汉字的魅力》一文的学习中,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应当如何对待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呢?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祖国的语言,爱国并非空洞遥远,它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
又如,在讲诗歌《幸福——告诉我们的孩子》最后一节时,我要求学生课堂讨论:本文以“幸福”为题,为什么这一节又说“痛苦”呢?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非常热烈,我引导、启发学生懂得幸福从痛苦中来,痛苦也是一种幸福,幸福与痛苦相生相伴,从而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人生观,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欲育人者必先自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所以,我们一定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言传身教,才能提高思想教育渗透的水平和艺术。教师要处处为人师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用自己的爱心和人格魅力感染和影响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成为体验和鉴赏文章的先行者、领头羊。例如,要求学生背诵的文言课文、诗词,我都会在上课的时候,声情并茂的背诵、领读,以减轻学生背诵课文的畏惧心理,激励学生多背诵多积累。指导学生作文,我一直坚持先给学生口头作文,交流自己的作文思路和体会,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课堂上,我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尤其是对学困生应尽可能予以肯定,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提高学习积极性。我经常热情鼓励学生:没关系!很好,谢谢你!你真有见地,请为他鼓掌!教师多引导,多肯定,多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朋培养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自信心。
语文学科有其自身特点,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是情感的随意渲泻,更不是纯粹的理论说教,而是引导学生在解读、品味文本中,体会真善美,明辨假恶丑,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启迪。例如,我教《皇帝的新装》一课时,先让学生认真阅读文本,然后要求学生说出:“这个故事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一下子说出了“蠢、装、骗、新、假、展”等字,我引导学生把握故事的主题,看那个字更适合文章的主题,学生不难看出,“皇帝的新装”是一个骗局,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探求各色人等行骗、受骗、助骗、传骗的动因。最后要求学生探究:⑴小孩为什么不说假话呢?⑵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明白什么道理?教育学生要诚实无私,求真向善,明白无私才能无畏,自私自利是罪恶的根源的道理。在上《岳阳楼记》中,我让学生反复吟诵,并结合时代背景品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经典名句,体会作者身处逆境仍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拓展,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我经常结合语文学习内容和要求,组织学生开展诗文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比赛、书法比赛、办板报和手抄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拓展了语文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我开展的“中华经典诗文朗诵比赛”活动中,学生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掀起了学习诵读经典诗文的热潮,在正式比赛中,有的同学还给自己的朗诵配了音乐,活动营造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让中华传统美德深深扎在学生心中。针对学生青春期成长的烦恼和困惑,我开展了“心灵之声”活动,指导、帮助和激励学生,沟通心灵,交流感情,引导学生及时排解成长中的烦恼和困惑,增强自尊、自爱、自强的人格意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美德如清泉,能使稚嫩的心灵变得美好而强大。语文教学的目的说到底,是教学生学会做人,做人的根本在于品德。我们应牢记教书育人的根本,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在教学中传递道德正能量,点点滴滴,把美德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田,让美德在学生心中生根、开花,结出高尚人格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