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祥
(山东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在当今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电影产业中,电影的内容成为电影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决定电影内容的剧本,成为一部电影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韩国本土电影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巨大的成就,与韩国电影产业工作者对剧本的高度重视是离不开的。众所周知,剧本的主要内容是故事,而电影是通过合理的叙事营造出特有的审美趣味,通过剧情的创新,设置惊心动魄的悬念,营造出人意料的结局。只有这样才能抓住观众的内心,引起观众的兴趣。
在韩国电影振兴之前,韩国电影的内容大多来源于毫无新意的模仿,色情电影、低俗的搞笑电影、俗套的剧情电影充斥其间,早就造成了韩国广大民众的审美疲劳。究其原因,是韩国电影产业剧本创作人才匮乏导致的电影内容空洞。因此,韩国政府意识到,鼓励创作好的电影剧本是吸纳资金与优秀人才进入电影产业的首要任务。于是,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开设剧本创作网站,接收社会各界人士的投稿,筛选出好的剧本提供给电影创作者。这样的剧本能够更好地贴近民众的生活,使观众在欣赏电影作品时产生高峰体验,引起观众的共鸣。这其中,最著名、最成功的电影当属由全智贤主演的《我的野蛮女友》。《我的野蛮女友》的剧本是由网络小说改编而来,它实现了韩国本土电影在本国市场票房上的巨大突破,冲击了韩国传统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产生了巨大的艺术价值。
与此同时,网络小说创意小组的成立,使电影创作版权费用大大降低。它的运作模式是先收集优秀作家的剧本,通过网络汇集到一定的人气之后再进行改编,为未来电影作品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韩国电影振兴协会经常举办电影产业研讨会,邀请亚洲各国著名的剧作家参加会议,通过对杰出剧本的人物设定及创作构思进行分析讨论,达成思想上的交流,并在编剧的创作上,透过良性竞争,促使拥有优秀剧情构思的剧本诞生,同时也有利于韩国电影剧本创作者了解其他国家的电影市场,为韩国电影走出国门奠定基础。例如,一直引领韩国传播媒体发展的,也是韩国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广播电视台KBS就拥有接近上千位的编剧作者群,由于每年投资拍摄的电影数目有限,因此这些编剧间的彼此竞争十分激烈,展现创意的剧情内容成为他们的作品脱颖而出的制胜法宝。
伴随着韩国电影产业的振兴,电影的制作成本飞速提高,本土电影的制作成本从1999年~2014年涨幅超过6倍,营销成本更是高得离谱,占比大概在30%左右。当然成本大幅提升的原因,除了营销成本大幅增加之外,明星片酬大幅提高、后期制作的巨额特效成本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充足的资金是保证制作出来的电影作品精致且能够与好莱坞电影相竞争的基础。面对摆在韩国电影产业面的这一难题,韩国政府为电影产业从税收和制片等领域进行改革,在为韩国电影制作公司减税免税的同时,改革电影产业制片制度,形成了多样化的制片方式,改变了最初由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行政性投入为主导的封闭模式,这为韩国电影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期间依然获得较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对韩国的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很多大型企业遭受重创,因此大大减少了对韩国本土电影的投资,但正是因为大企业投资缺口的形成,使得风险投资看到机会,再加上韩国政府的减免税政策,促使风险投资公司迅速占领韩国电影市场,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逆势而上,形成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韩国国内一些大企业在放弃进口外片的基础上,将多余的资金转投入本土电影的制作上。例如,2000年韩国本土电影《鱼》的制作成本为28亿韩元,这在当时成为韩国电影制作成本史上的最高纪录,并且在韩国国内票房创下了远远高于好莱坞电影《泰坦尼克号》的50亿韩元票房纪录,而影片的投资方就是来源于国内大型企业三星旗下的影像事业集团。
韩国本土电影《鱼》的成功使得投资者们对韩国电影的信心大增,纷纷斥巨资投资韩国电影市场,并在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的主导下,逐渐设立了专门的电影投资基金。例如,仅仅在2001年,就形成了多达12个电影基金,共计1144亿韩元注入电影行业。电影投资基金对韩片的振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电影制作环境的改善以及院线设备的更新换代产生巨大的贡献。例如,韩国著名电影《太极旗飘扬》就是借助投资基金拍摄完成的,由于投资基金大多数为多个公司的联合体,因此在资金操作上更加透明,效率更高。至此,韩国电影产业投资环境日趋完善,大量资金的赞助使导演制作一部电影时,无需对资金调度使用的问题而烦恼,在这样良好的投资环境下,韩国电影产业的迅速崛起也就顺理成章了。
众所周知,投资电影产业具有相当大的风险性,因此,为了规避风险,减少投资失败的可能,将电影作品类型化是十分有效的方式,而建立明星系统是将电影作品类型化的主要方法之一。韩国电影产业的创作者们为了让明星成为宣传的主要工具,着力培养出许多优秀的演员。例如,为我们所熟知的元彬、车太贤、金秀贤、金钟国、全智贤等。韩国本土电影借助本国电影明星的声望,在进入海内外市场发行时,曝光率自然很高,相对于一些草根电影,其营销成本会大大降低。而韩国电影挟带明星效应,成功地将电影进行外销,为韩国电影产业的振兴做出巨大贡献。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亚太地区,韩国电影明星的吸引力能否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还是未知的。因此,韩国电影产业如果想要保持其快速的发展势头,必须要在制片类型策略上投入更多精力,仅仅依靠明星效应并非长久之计。
与此同时,韩国电影产业的振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片时代的到来,这与韩国电影产业大片战略的实施是分不开的。1999年,电影《生死谍变》的巨大成功促使韩国电影进入大片时代。当时耗资韩国电影史上最高制作费用(25亿韩元,约合1,600万人民币、200万美元)且历时三年多拍摄而成的《生死谍变》创造了韩国的商业片神话,本土票房高达360亿韩元(当时约3,000万美元),海外版税收入达到500万美元,上座率创造了600万人次的纪录。电影《生死谍变》一改往日韩国观众对本土电影的认知,并将注意力开始从好莱坞大片向本土电影转移,而之后的《太极旗飘扬》《我的野蛮女友》更是凭借在艺术和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开创了韩国电影的新时代。韩国本土电影的巨大成功,使得韩国政府意识到大片的创作对韩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于是,一系列扶植大片创作的政策被制订并实施,并催生了诸如《汉江怪物》《王的男人》等一系列成功大片,直到2014年,大片策略依然在韩国电影产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电影《鸣梁海战》在2014年的观影人次达到了1761万,获得了1357亿韩元的票房,并一举获得了韩国2014年度票房收入的总冠军,而1761万的观影人次对只有不到5000万人口的韩国而言,这样的上座率对于韩国本土电影的持续振兴具有深远的意义。
实践证明,韩国电影产业对制作流程的重视贯穿于韩国电影产业的崛起过程中。韩国电影产业的迅速崛起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个国家中,任何产业在经历了井喷式的迅猛发展之后,都会迎来一个相对低潮期,韩国电影产业也不例外。因此,韩国电影要想继续延续其迅猛的发展势头,就必须及时做出反思,并对发展战略进行调整,而接下来韩国电影产业如何在未来世界电影舞台上再续辉煌,或可期待。
[1]卜彦芳.韩国电影产业新观察[J].现代传播,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