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素花
化德县农牧业局
化德县地处内蒙古阴山北麓,因无霜期短、年降雨量少、土壤瘠薄,农业生产条件比较差,属于典型的雨养农业。 因此,化德县农业只有做“特色”这篇大文章,发展才能有前途,只有以“特色”为主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才能解决农产品卖难,逐步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化德县农业的发展步伐。
从化德县农业生产情况看,全县大部分为旱作农业。1998 年统计,全县有耕地53 万公顷,水浇地面积不足100 公顷,粮食播种面积52 万公顷,粮经比例为52:1,而高产高效的经济作物却很少。 且粮食作物中市场需求差的三大主栽品种莜麦、小麦、豆类播种面积达到40 万公顷,而有地方特色的饲草、蔬菜、马铃薯等绿色精品作物比例不足,已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今后必须更新观念,以退粮种经、为卖而种的思路调整种植业结构。
从全县来看,种莜麦、小麦等普通粮食作物没有优势,其原因是宜农地少,生产粮食不占优势。如果粮食生产靠养畜转化,而全县草场面积虽占土地总面积53.5%,但草场生产力低,产草量少,养畜量不会有太大的增加,对粮食需求也不会太多。 目前,大畜不足5万头、小畜不足30 万只。 为此,在旱作地区要减少莜麦、小麦等普遍粮食的种植面积。 根据调查,马铃薯、蔬菜、饲草,还有适合本地生长的大黄、甘草等药材市场需求量大,尤其是大白菜、红胡萝卜、马铃薯等农产品很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已经远销到北京、天津、山东、上海和福建等到大中城市。如果经过市场建设,引资引技加工,开发新产品,市场前景会更好。
目前,化德县已经获得自治区大白菜、番茄、红胡萝卜等9 种农产品的绿色产品认证。 大白菜、马铃薯无公害认证面积达到5000 公顷。2014 年化德大白菜成为地理标志产品。 产品远销北京、天津、山东、上海和福建等全国各大城市。优质药材是化德县农业上有发展潜力的补充作物。做好特色农业结构的调整是化德县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前,围绕“特色”调结构,一定要看得远,想得深。 要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产业,加快农产品加工转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条。 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农业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达到农民增产又增收。
由上述分析可见,当前化德县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十分突出,调整势在必行。 目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要尽快压缩劣质品种,扩大优质专用马铃薯品种。 要做好朝阳镇、七号镇等蔬菜大乡的结构调整,增加蔬菜品种花样,示范、推广种植西瓜、香瓜、南瓜、草梅和番茄等多种细鲜瓜果蔬菜,达到蔬菜瓜果多元化。 另外,把保护地蔬菜生产放在突出地位。政府和有关部门帮助农民建造温室、大棚,改善农民生产条件,以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城乡居民饮食水平。
水产部门要尽快做好市场需求大的鲤鱼、鲫鱼的选繁以及试验示范工作,积极探索总结适合化德县实际的池塘养鱼和网箱渔业技术。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建池养鱼,尽快提高水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增加水产业的收入水平,增加国民经济收入。
根据化德县的实际情况,为尽快实现有化德县特色的农业结构调整,近几年要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引进资金和技术,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努力提高化德县农产品加工的技术水平。提倡以公司带农户为主要形式的产业化经营,发展“合同农业”“订单农业”。
二是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进行结构调整。首先,要加强绿色蔬菜、粮食产地批发市场建设。 建议在交通便利、条件较好的乡镇村建设象朝阳镇民乐村批发市场那样的市场,完善较高档次的储藏设施和制冷设备。 其次,要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第三,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建设。
三是完善农产品监督机制。要想使化德县的农产品形成一个知名的品牌, 就必须进行严格的自我监督。 农药残留问题是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的敏感问题。 化德县对本县的农产品必须进行严格的自检把关,避免地方保护主义。 对于不合格的农产品严禁流入市场。 严防“臭肉坏了满锅汤”,蝇头小利不仅会影响化德县农产品的声誉,同时也堵死了化德县农产品的出路。
四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要稳定科技队伍,增加推广经费,增强人员素质,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服务水平,发挥他们在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
五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开展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植树种草、水土保持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以公路、电网、供水、通讯为重点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化德县的农业基础条件。
总之,搞好化德县的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任务艰巨,涉及面广,需化德县自上面下的共同努力,还需发达地区的配合,才能完成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