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宇
铁岭市农民合作社指导中心
农业部透露,要以科技创新引领马铃薯(俗称“土豆”)主粮化发展。土豆主粮化大背景是实施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重要战略,近几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8000 万亩以上,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北、西北等地区。 目前我国马铃薯鲜薯平均亩产1150 多千克,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应该说挖掘单产的潜力巨大。
马铃薯块茎膨大需要疏松肥沃的土壤。 因此,种植马铃薯的地块最好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有灌溉条件且排水良好、耕层深厚、疏松的砂壤土。马铃薯是不耐连作的作物。种植马铃薯的地块要选择三年内没有种过马铃薯和其它茄科作物的地块。马铃薯对连作反应很敏感,生产上一定要避免连作。 马铃薯与玉米、小麦等植物轮作增产效果较好。
马铃薯在生长期中形成大量的茎叶和块茎,施足基肥对马铃薯增产起着重要的作用。马铃薯的基肥要占总用肥量的2/3, 以腐熟的堆厩肥和人畜粪等有肥机为主,配合磷、钾肥。一般亩施有肥机1000~1500 千克,过磷酸钙15~25 千克,草木灰100~150 千克。 播种时,每亩用腐熟的人畜粪尿20~30 担,或氮素化肥5~8 千克作种肥,使出苗迅速而整齐,促苗健壮生长。
在选用良种的基础上, 健康种薯应为薯块完整,无病虫害、无伤冻、薯皮光滑、色泽新鲜的幼嫩薯块。而表皮龟裂、畸形、尖头、芽眼坏死、生有病斑或脐部黑腐的块茎应一律淘汰。为了节约用种和保证种薯大小一致,播种前稍大的种薯需切成几场作种,小块薯应在没芽眼的地方切一刀,切块后氧气可从切口顺利进入薯内,从而加速酶的活动,打破休眠,从顶部斜或纵切,注意不伤芽眼,使每块种薯上都分配有顶部芽眼。切块时要剔除病薯,切块的用具要严格消毒,以防传病。
合理密植就是要使单位面积内有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既能使个体发育良好,又能发挥群体的增产作用,以充分利用光能、地力,从而获得高产。 从群体和个体协调发展考虑, 马铃薯在一般栽培水平下,每亩种6000 株左右,每株2~3 茎较为适宜。
补苗、定苗。当出苗率达70%~80%时对未出苗或幼苗太弱的及时补苗。缺苗不多的可结合间苗带土移栽补缺,3 叶期间苗,4~5 叶期定苗,每穴留壮苗1 株。
中耕松土。 齐苗后及时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8~10 厘米,并结合除草,第一次中耕后10~15 天,进行第二次中耕,宜稍浅。 现蕾时,进行第三次中耕,比第二次中耕更浅。 并结合培土, 培土厚度不超过10 厘米,以增厚结薯层,避免薯块外露,降低品质。
追肥。马铃薯从播种到出苗时间较长,出苗后,要及早用清粪水加少量氮素化肥追施芽苗肥,以促进幼苗迅速生长。 现蕾期结合培土追施一次结薯肥,以钾肥为主,配合氮肥,施肥量视植株长势长相而定。
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的病害较多,晚疫病多在雨水较多时节和植株花期前后发生,要注意及早用波尔多液或瑞毒霉进行防治。 马铃薯的害虫主要有瓢虫、土蚜虫、蝼蛄等,可用药剂或人工捕杀等措施防治。
开始收获前,可用机械提前7 天进行杀秧,收获前调整好收获机,使深度适合,减少机械损伤马铃薯,同时尽力减轻收获,分选,装卸过程中的创伤,保质保量的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