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进海
(吉林省汪清县罗子沟镇太平沟小学 延边汪清 133216)
浅谈小学数学预习
于进海
(吉林省汪清县罗子沟镇太平沟小学 延边汪清 133216)
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经典语段,“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但是人们常常狭隘的认为,预习仅仅是语文老师应该做的事情,又或者数学老师布置了预习,却常常也只是局限于表面的形式,没有认真思考预习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如果我们把整个学习过程比作赛跑,那么预习就是抢跑阶段,抢跑领先和落后一瞬,其结果大不一样的。做好了数学课前预习工作,就相当于抢在了时间的前面,使自己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学习效率。
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一直追寻要在课堂中给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并且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可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加之又有需完成的教学任务,也是我们处境的矛盾所在。于是,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使学生充分享受课堂时光,让学生的思考既有横向的广度,又有纵向的深度是我们思考的问题。通过讨论、研究与实践,发现:数学课前有效的预习可以首先为我们点亮一盏明灯,推开一扇窗。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总是忽视了教材对于学生的重要性,认为只需要老师仔细的阅读,钻研教材,掌握知识结构,然后再授之于学生便可,于是教材在学生的眼里变成了没有实际价值的教科书,课前、课中、课后均可以不使用教材,只是徒增肩膀所背负的压力。
而数学课前预习,能够让学生直接面对教材,进行人本互动交流,自主感知、联系、迁移、加工教材中的数学信息。体验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并尝试从不同角度、多种方式解决学习过程产生的疑惑。预习的过程,逐渐使得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由内在需求引发的主动学习状态;从单向接受知识的行为转变为多向吸收知识的行为。预习的过程中充分的展示和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我国古代学者曾说过:“疑者,觉悟之机也,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人,纯净的不含一丝杂质来到这个世界,因在社会中时刻询问“为什么要这样?”而逐渐成长。可惜,老师们一般不会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这样的人生经验建立联系。
在教学中,虽然课程改革早已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是我们切身所感受到的数学教学基本上还是在预先的教学设计下,通过老师的提示或者在老师的暗示下进行有序的学习,完成知识的包办,而并非是由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困惑与不解。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意识下降,只会“逆来顺受”,而不会对知识产生疑惑、更不会根据已学知识提出拓展性的问题,使思维得到应有的发展。
数学课前预习,通过老师引领,指导学生怎样预习,并对书本上的知识做出符号,因学生认知能力的局限,往往不能很到位的理解某些知识,故要让学生大胆提出不懂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正是学生自主独立思考后的思维断点。将这些不理解的地方,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即:提出自己的疑问。
面对教育改革,老师们都知道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但是为什么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反思教育生涯,是否缺乏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机会和时间。纵观学校教育,如今,学生被动式的学习氛围依然居多,他们在课堂中体会不到自主学习的快乐,没有经历过思维碰撞引起的智慧火花,没有得到自主探索新知的能力。静心思索,或许应该首先考虑更新教师们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观念。应把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不要只是局限于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要将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课内与课外之间的衔接点——课前预习,遗忘在阴暗的角落。据了解,部分老师不赞成学生进行数学课前预习,原因在于担心学生经过预习,在课堂上的不再认真听讲,没有接受应掌握的知识。想想,还真是有些遗憾,因为老师的担心,错失了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良好契机。其实,作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带领学生试着去思考每幅情境图所要表达的含义,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又该如何计算结果?今天所要学的知识点和以前又有什么联系?等等。带着这些疑问去阅读教材,分析教材,探索未知的困惑。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自己掌握的知识,学生会表现出喜悦与自信,对于自己仍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目的性是非常明确的,也就是说两种可能性都能够使得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从而课堂有效性提高。长此下去,学生的自学习惯,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可想而知,将是一种质的飞跃。
我们始终要坚信这样的教学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来进行设计实施,并落实。数学课前预习从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进入主动探究,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思维的广度是指思维活动作用范围的广泛和全面程度。它表现为思路开阔,能全面地分析问题,多方向地思考问题,多角度地研究问题,善于对数学问题的特征、差异和隐含关系等进行具体分析,广泛的联想,能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对于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广开思路,多方向、多角度地进行思考,探求不同的解答方案,开拓思维的广度。
曾经一位哲人说过:“你给我一个苹果,我也给你一个苹果,那么我们手头还是各只有一个苹果;假如你给我一种思想,我也给你一种思想,那么,我们就各自拥有了两种不同的思想。”
美国著名数学家G.波利亚说:“一个专心的认真备课的教师能够拿出一个有意义的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题,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理论领域。”事实上,教材中的许多情境、例题、练习题看似简单无奇,实则耐人寻味,因为这些题正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拓展引申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以教材为本,而最快捷的方式便是学生进行的数学课前预习。
通过前期老师的引导预习,培养学生善于通过教材中的一些问题情境、例题、练习题作为开拓学生思路,发展逻辑思维的入口点。预习之后再听课,可做到心中有数,对已经理解的知识可进一步加深印象、强化记忆,对不懂的问题能全神贯注地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去研究问题,思路逐渐变得开阔。
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去尝试针对同一个问题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分析方法、不同的思考角度去解决。以此,预习可以引导学生向更高更广的层次纵向挖掘,横向延伸,把所学的知识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归纳、演变,使知识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结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