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玺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化系
对定西市安定区设施农业发展的思考
杨文玺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化系
近年来世界各地设施农业发展迅速,正向高科技、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方向发展。面对这种新形势,文章分析了安定区设施农业发展历史及现状,并结合引洮工程对安定区设施农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的实际,提出了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设施农业 安定区 发展现状 思考
设施农业是指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装备、现代管理方法,将完全顺从和适应自然造化的传统农业生产过程,改造为能够逐步摆脱或完全摆脱自然束缚的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它的发展代表了现代农业的进步,并将随着科技进步而不断改进和完善。目前,安定区以地膜覆盖、塑料拱棚、高效节能日光温室为主体,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克服了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制约,使寻常百姓严冬季节也能吃到本地产的新鲜蔬菜,实现了蔬菜生产由季节性供应到周年供应的历史性跨越,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益。为了使安定区设施农业进一步沿着可持续的轨道健康发展,笔者调查分析了安定区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供有关决策部门参考。
安定区设施农业起步较晚。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特别是1988年“菜篮子”工程的实施,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蔬菜生产为主要内容的设施农业才得以发展。至2004年为全区日光温室建设生产面积最大时期,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菜篮子”,缓解了淡旺季矛盾。自2005年以来,由于上世纪90年代末建造的第一代土木结构日光温室已超过使用年限,大部分报废停产;部分温室因缺乏灌溉用水、维修经费而停产;部分菜农去外打工而使温室荒废等原因使日光温室的生产面积近年来持续下降。如青岚乡大坪村、符家村、郑沟村,实地调查日光温室35座,每亩温室平均建造成本21266元。其中:投入生产的只有14座主要种植黄瓜、西红柿、辣椒等蔬菜,其中有半数以上的温室在生产后期因缺乏灌溉用水而干旱死亡。而剩余的21座温室被荒废。塑料大棚由于成本较低,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2012年,安定区塑料大棚0.17万亩,与全省18个市州所在地的区(市)相比名列第12位。总体来看,安定区设施农业生产在全市、全省设施农业生产中排名靠后,与定西市的临洮、陇西,河西五市、兰州、白银和天水等设施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的市县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安定区设施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受资金、技术和干旱等条件的制约,设施农业发展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
1.设施农业布局分散、规模较小
设施农业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复合型产业。发展设施农业需要一定规模的连片土地,安定区从事设施农业基本上是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农户无力高投入发展设施农业,大户迫切希望扩大生产规模,又遇到土地流转难度大的问题,导致设施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较低。总体上看,安定区的设施农业布局相对集中在大坪村、符家村等乡镇,具体到每一个乡镇,则表现为生产规模较小、布局分散。
2.设施农业发展资金相对不足
设施农业特别是日光节能温室建设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项目,建设二代日光温室需要资金2万元以上,加之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更大,再加之银行贷款难,依靠群众自筹建设困难多,一定程度制约和影响着安定区设施农业的发展。
安定区设施农业起步较迟、规模不大、水平不高,要加快发展,亟待政策扶持。同时,设施农业是典型的高投入、高效益的产业,一栋占地1亩的普通简易日光温室,建设成本需要1.2万元以上。政府补贴一般每亩只有1000元,普通农户想要投入往往力不从心。设施农业的大棚、内部设施等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抵押,无法向银行贷款。如何解决农户发展设施农业前期投入资金不足的难题,促进农民增收,已成为全区设施农业发展中一个重要课题。
3.设施农业科技服务滞后,新技术推广仍处于较低的层次,设施农业整体科技含量不高
安定区农业科研、农技推广人员知识老化、专业兴趣不高、后继乏人等问题十分突出,绝大部分科技人员对设施农业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了解不多,有的农技推广人员这方面的技能还不如专业大户,更谈不上提供优良有效的服务。自2002年乡镇农技服务体系改革以来,全区至今没有新增一个大学农学专业毕业生,而且现在高校农学专业学生离农倾向十分严重。
4.设施农业生产者素质较低,经营理念落后,对新技术接受能力差,习惯于旧的生产方式,对发展“绿色农业”“无公害农产品”等新概念模糊
目前县区乡级农技人员学历层次偏低、知识陈旧、结构老化、思想僵化、丧失学习能力、靠吃老本的经验主义种田,已不适应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需要,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青壮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队伍日益萎缩、老化,部分地区出现“劳力荒”“老龄化农业”。
5.设施农业山川发展不平衡
设施农业的发展在区域上表现为河谷川道区相对发达,东部和南部山区发展落后的局面。就设施蔬菜中的日光温室而言,主要集中在河谷川道区,占全区日光温室总面积的98%以上。
6.干旱、缺水形势严峻
由于降雨严重不足,且季节分布不均,降雨主要集中在7~9月份,东部干旱山区水资源短缺形势严峻,春季人畜饮水困难,设施农业特别是设施养殖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1.加强对设施农业的宣传,提高对设施农业重要性的认识
相关部门在农村广泛宣传设施农业的重大意义,让农民了解到发展设施农业既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克服土地资源少、满足市场供应、应对国际竞争的现实选择,能有效促进农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农村广泛宣传设施农业的同时,相关部门要向广大农民算好设施农业的投入产出经济账,引导农民进行土地合法流转承包经营,引导农民进行适当规模的设施农业生产。
定西是国家贫困地区,从中央、省委、市委和各区县都非常重视我区的发展。中央领导人多次到定西进行调研,就定西的农业发展问题提出了许多有指导意义的意见。我区是农业地区,农业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地位重要,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依靠科学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重点是发展高效、特色、设施、生态、观光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因此,要正确认识设施农业,要结合实际,要用发展眼光、超前意识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积极引导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
2.加大对推广设施农业的投入,吸引投资商开发设施农业
保证引进技术和设备、建设一定规模的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农民的技术培训等活动的相关经费,让农民看得见、有样板学、用得上。而且,政府要加大对设施农业建设的补贴力度,并提出优惠政策,大力吸引投资商对设施农业的投入。设施农业建设投入很高(亩投入1万~5万元),不是一般农民能够承担的。针对此,一些地方政府对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农户和其他形式的组织进行了适当的补贴。据了解,天津、江西等地为了发展设施农业,已经制定了对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农户进行补贴的政策,如温室大棚补贴,金额根据其建设材料、功能的不同有所不同,补贴最少的每亩为1200元,最多的每亩为13000元。广东正准备出台针对园艺生产机械化中的设施大棚和节水灌溉设施设备两大类的补贴政策。
3.加强生产队伍素质建设,加快设施农业的相关科研工作
设施农业对从事设施农业生产和开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进设施和技术只有由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高素质生产者运作,才能充分发挥设施和技术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巨大的增产潜力。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大力引进、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现代农业思想、熟悉现代农业理论、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并且具备创新能力的精干的技术、经营管理和研究开发人才队伍,提高生产队伍的素质。
就目前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要取得快速发展,必须有相关的科技创新作为支撑。具体来讲,应在以下4个方面加强设施农业的相关科研工作:一是在建棚的工程技术方面,要针对安定的气候特点,研究能够有效保温和保湿的各类温室建造技术体系与相关技术标准;二是要开发和引进适应安定气候特点的温室栽培专用作物新品种;三是要充分开发温室灌溉和施肥设备、种植与耕作设备等相关配套设备;四是要针对不同的作物品种研究制定种植与病虫害防治的技术规范。
4.树立品牌意识,推行无公害生产,标准化上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无污染、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的农产品及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多,绿色产品成为21世纪人们消费的主要食品。同时绿色食品发展顺应了生态农业的要求,符合许多国家的环保政策。安定工业污染少,具有生产绿色食品的环境条件。但同时也由于温室栽培中超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积累了大量有害物质,严重污染蔬菜和土壤,蔬菜食用后危害人体健康。为此,在设施产品生产过程中,必须按照绿色食品生产的技术规范,完善土壤环境与食品质量监测手段,运用生物工程从植物体内提取有益菌种,提高植物体本身抗性,优先采用农业和生物防治措施(如用先力、BT乳剂等防治小菜虫、菜青虫等害虫,选用拟霉菌防治温室白粉虱等),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协调各项防治技术,充分发挥综合效益,把病虫草害控制在经济水平以内,保证蔬菜中的化学有害物质低于国家允许标准,逐步建立无化学污染的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开展水培、沙培等无土栽培技术研究,清除土壤中的病虫害及盐渍,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通过国家专业部门绿色食品认定,提高农产品及食品的市场竟争能力。
5.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建设好示范园区
安定区设施农业生产主要以普通蔬菜为主,缺乏能够代表定西特色,质量好,叫的响的名、优、特拳头产品,设施农业高产高效的比较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筛选、引进适宜安定高产、优质、抗旱、抗病的特优良品种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与配套模式(即常规蔬菜作物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育苗配套技术以及应用生物技术生产脱病毒组织培养技术),在城郊周围的川道地建立10~15栋反季节蔬菜、反季节优质鲜果、集约化育苗等现代化温室园区,加速安定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粗放型向集约型生产经营的两个转变,达到树立样板、增加形象效益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