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的研究

2015-02-27 05:42王佳祺杨川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天津3004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天津市天津

王佳祺 杨川(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天津 300400)

天津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的研究

王佳祺杨川
(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天津300400)

摘 要:该研究以天津市具有代表性的13所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天津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天津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存在课程内容偏少、课程教学方法落后、课程结构缺乏针对性、评价手段单一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旨在为天津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天津市体育课程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是一个国家健康素质的根本,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竞争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和普通高校培养目标有较大的区别,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近年来,天津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相对于其他高职课程来说却相对滞后。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体系等诸多方面普遍照搬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没有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体育课程模式。高职体育课程作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根据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围绕如何服务专业学习,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习惯等问题,进行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本文以天津市具有代表性的13所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开设现状为研究对象,分析天津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并提出改革的具体措施。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该文以天津市具有代表性13所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开设的现状为研究对象,包括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职业大学、天津铁道职业学院、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广播影视职业学院、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天津电子信息职业学院。研究方法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天津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现状进行研究与分析。

2 研究结果分析

2.1天津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

作为高职院校的必修课程之一,体育课程是学生在学业阶段和将来面对工作压力时,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健康体魄的保证。天津市高职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相对于其它课程来说却显得相对滞后,存在较多的问题。

表1 天津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

表2 天津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模式设置情况

表3 天津市高职院校体育课评价内容调查

2.1.1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情况

课程内容是课程设置的直接体现和载体。通过对天津市13所高职院校现有开设的课程内容设置情况进行调查(表1所示),发现天津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总计开设14个运动项目,项目开设分布较广。课程设置内容多以足、篮、排球、乒乓球等奥运项目为主,各高职院校对于一些新兴体育项目的开设相对较少,民族传统项目也不够重视,仅仅以太极拳、武术套路为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足、篮、排球等项目属于传统的学校体育项目,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且各校都有相对完善的师资及场地器材条件,因此必然作为各院校开设体育课程的首选内容。而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对于场地设施要求较高,各校师资力量也达不到开设的基本要求,因此开设的院校相对较少。此外,各院校在体育课程内容开设的总体数量上相对偏少,开设课程内容最多的天津职业大学也仅仅只有11项,最少的天津艺术职业学院仅有6项。总体来说课程内容开设明显偏少,不能满足学生最基本的体育需求。

2.1.2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结构设置现状

按照《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要求,体育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程,要求总学时不少于144学时,在学分设置上不少于8学分。天津市高职院校在课程开设时间上大多数为两年,因为根据高职院校专业培养的特点,一般要求学生在第三年进入全日制专业实习。通过对天津市部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情况调查发现(表2所示),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体育课程设置年限上为四学期,仅有少数职业院校体育课程设置为三学期。各院校在课程模式方面主要以普修课和选项课的形式为主。其中53.8%的高职院校采用第一、二学期普修课,三、四学期选项上课的模式。采用这种课程模式的优点在于通过一年的基本身体素质课程,使学生的运动技能及身体素质得到一定的发展与提高,从而为第三、四学期的课程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15.4%的院校采取第一至四学期全部选项上课的课程模式,该模式的优点在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体育教学的内容,能够更大程度的激发

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有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但是这种课程模式对于场地、器材、师资等方面要求较高,各校实施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2.1.3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体育课程基本沿用过去中专阶段的教学模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这就必然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受到了严重影响。此外,体育课程的职业针对性不突出,不能充分地发挥体育教育的育人功能和对职业技能的辅助巩固作用。

2.1.4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体育课程评价是判断体育课程价值,确定体育课程目标的重要依据。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课程所需的各方面的信息,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体育课程是否设置合理。从表3可以看出,天津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主要是以运动技能、学生出勤率和体能为主要评价内容。接近80%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成绩评定也是由这三部分组成。这种评价方式的优点是简单直观且易于量化,缺点是忽略了对于一些如学生的情感培养、学习态度、思想品质等难以量化的指标方面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这种评价方式容易造成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即使努力也难以获得好的成绩,而基础较好的学生无需太多努力就能取得良好的成绩,造成“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现象,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2.2天津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发展的思考

2.2.1明确体育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天津市高职院校在体育课程设置指导思想未能摆脱传统体育教育观念的束缚,大多数以运动技能教学掌握为主,过分强调竞技运动项目,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忽视学生的个体需要,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主动性难以充分调动。因此,各大高职院校应努力突破传统课程设置指导思想的束缚,大胆创新与改革体育课程设置,从学生的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出发,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实现学校体育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2.2.2优化体育课程模式

课程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高职院校的专业培养方向决定了对未来技术人才身体素质要求的不同,为了使学生在工作后能够快速适应自己的工作需要,这就要求高职体育课程必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优化体育课程结构,建立具有职业特色的课程模式是推进天津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天津市高职院校两年的体育必修课程普遍以普修体育课和选项体育课为主,第一、二学期开设体育基础课,提高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第三、四学期由学生自主选课,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制定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体育课程。此外,要培养高职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每周两节体育课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必须打破传统的体育课程模式,实施课内外一体化相结合的课程模式,注重体育课堂教学与课余锻炼的有机结合,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又能培养其运动兴趣,形成终身体育的锻炼习惯,从而更好的促进职业生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2.3改进体育教学方法高职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理念就必然要求改进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因此,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创造活泼、宽松的学习环境。同时,教师还应重视学生的能力与个性的培养,采用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从运动中体验乐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观创造性。

2.2.4丰富体育课程内容设置

高职学生的专业方向特点对身体素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天津市高职现有的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没有突出职业特色,既不能满足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需要,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构建具有职业特性的体育课程内容,这就要求天津市各高职院校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多开发一些适合职业需要的课程内容,注重体育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如旅游专业增加了拓展训练、定向越野等户外运动内容,酒店管理专业增加体育舞蹈等内容,机电类专业可以开设一些需要培养耐心的体育项目,如射箭、棋牌类等内容。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天津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指导思想大多数以运动技能教学为主,过分强调竞技运动项目,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体育必修课程普遍以普修体育课和选项体育课为主,第一、二学期开设体育基础课,第三、四学期由学生自主选课,学时、学分方面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课程开设内容多以足、篮、排球、乒乓球等奥运项目为主,新兴体育项目的开设相对较少,课程内容上存在开设数量偏少的现象;在课程评价方面各院校大都以技能考核、出勤率和体能考核为主,考核形式过于单一。

3.2建议

针对高职院校的特点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多开发一些适合职业需要的课程内容,注重体育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实用性;打破传统的体育课程模式,实施课内外一体化相结合的课程模式,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又能培养其运动兴趣,形成终身体育的锻炼习惯;从内容和方式上优化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总之,天津市高职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突出高职学生的职业特色,更好的促进职业生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务农,张良.高职体育课程体系构建探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1):67-71.

[2]吴慧倩.突出职业特色是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9):110.

[3]王志华,李革.高职高专体育课程建设探析[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74-76.

[4]胡摇华,黄文.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调查[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4(6):96-98.

[5]周立新.河北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中图分类号:G8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3(a)-0070-02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天津市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日本中学家政课中的劳动教育——基于“技术·家庭”课程内容分析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有趣的云
如果画笔会说话?
天津卷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天津之眼》
《天津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