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杰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师生关系;导入;探究;
交流
【中图分类号】 G623.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2—0079—01
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的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和学生不断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作用。而信息技术教学是让学生掌握这门技能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是当务之急。那么,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呢?
一、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高效教学的本质是良好的师生交往和互动,而真正意义上的良好师生关系是其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那么,如何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呢?笔者认为,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只有充分了解了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能力水平等,才能使教学环节顺利有效地开展。其次,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师生感情融洽,做到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学生才会乐意接受教师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再次,要热爱、关心每一位学生。教师的爱是除母爱以外,世界上又一种神奇而伟大的爱。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架起良好师生关系的桥梁。
二、新颖有趣的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如此。新颖有趣的导入,会像一块磁铁一样,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不知不觉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学习的状态。因此,在备课时,教师就要注重导入环节的设计。导入的方式很多,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
比如,教学三年级信息技术课《运动会筹备会议》一课中,目的是让学生使用金山画王软件把动物举办森林运动会前的筹备会议的场面画下来。学生对“筹备会议”这个词不是很了解,而这一课是整个单元的第一课,也是学习金山画王软件的第一课。面对新的单元、新的软件、名词,笔者放弃了自己的讲解,而是制作了几个精美的头饰,让学生表演动物运动会开筹备会议的情境。通过委员长和委员们的对话以及在会议上的分工,学生明白了开运动会之前应有哪些准备工作,初步了解了画面的构图、主次等。表演的过程中,电脑室充满了笑声和掌声。在这样快乐的氛围中,学生们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在课堂上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在当前新课改逐步深入的背景下,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与其他基础学科有所差异的是,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更具理论性、实践性,且小学生的思维形式突出表现为鲜明的形象性。由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新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已成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做的。首先是交给学生选择权,增强自主意识。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运用选择机制,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举一反三的应用能力,从而促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其次是留给学生质疑的时间,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合作探究的学习中来。教师应给足学生质疑的时间,及时抓住“闪光点”,给予鼓励,并组织其析疑、解疑。最后是难点问题,应多采用“探究性”学习。教师要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学生通过与他人交流、查找相关的资料、开展某种实验等形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又能使学生从中领悟到有效的学习方法。
四、积极交流,自评互评
制作结束后要求每个小组的组长挑选本组的优秀作品,供大家观摩、参考,互相交流。教师一边展示,一边点明优点与不足, 最后鼓励:“虽然每个同学的作品并不完美,但都是独具一格、各有特点,请上述同学起立,大家给以他们热烈的掌声。”这样教学,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教学效率也随之提高了。
总之,笔者认为一堂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它的评价主要标准应该是看学生是否愿学、爱学、乐学、会学,以及在一节课结束后,教师所教授的重点、要点技巧学生使用起来是否游刃有余。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