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向嵘(长治广播电视台,山西 长治. 046000)
浅谈如何做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宋向嵘
(长治广播电视台,山西 长治. 046000)
摘 要:在当前的电视媒体中,深度报道越来越受到媒介和社会公众的重视和认可。文章从选题、采访、叙事策略、电视化特色等四个方面,论证了做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创作方法。
关键词: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创作技巧
在当前的电视媒体中,深度报道作为一种区别于简单新闻报道(如消息)的立体、综合的报道样式,已经成为新闻性节目中十分重要的一类电视节目,其传播功能与效果也越来越受到媒介和社会公众的重视与认可。深度报道,以“深”见长,这就要求我们“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明明日之意义”;要求对新闻要素中的“WHY”(原因)和“HOW”(怎么样)回答得更深刻。那么,实践中,怎样才能做好电视新闻报道呢?以下就是笔者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在记者掌握的众多新闻线索中,并不是所有题材都适合做电视深度报道,要考虑题材的新闻性、重大性与典型性。作为新闻性内容,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所选择的题材应当是那些当下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或者热点,即便是非事件类新闻,也应当是当前人们正在关注的某种社会现象或者问题。重大性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深度”的保证,只有那些重大的、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新闻事件,社会热点、难点或盲点,才具备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双向展开的可能性,才具备挖掘深度的潜力。选题的典型性意味着报道内容具有代表性或普遍意义,做深度报道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某一具体时间的新闻要素的具体分析、解读,获得具有普遍意义的认识与观念,能够对具备类似特征的相关事件起到标本意义。
是否关涉社会公众的普遍利益,是判断深度报道选题的另一个依据。“深度报道不是故作深沉地罗列一些令人毛骨悚然而又解决无望的问题,不是故弄玄虚地卖弄让人听不懂的学问或专业,不是靠一大堆陌生的概念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因此,它必须吸引受众广泛关注的目光,才能产生深刻的社会影响。受众关注的程度总是与其利益的远近程度紧密相关的,与自身利益越近,关注的程度也就越高。”选题关涉民众利益,也同时具备了接近性的特征,具有广泛的观众基础。关涉民众利益的新闻题材,往往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它体现在新闻事实上的意义不是表象所能解释的,而是新闻背后另有隐情,这种隐蔽的事实妨害了社会公正,对社会和谐运行具有破坏性,破解表象背后的意义能够促进问题的解决,维护社会肌体的健康运行,对公民起到警示和启蒙作用。
题材的可视化程度,也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选题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电视是试听结合的传播媒介适于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象到逻辑的说理方式。如果题材过于理论化,或者缺乏必要的新闻现场,难以摄取到生动、直观的电视画面,就不适合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的深刻性的根本在于事实的深刻性,思想深刻性的根本来源也在于事实本体的深刻性。“挖掘深度的方向不是唯一的,但无论节目制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方向来寻求节目所要达到的目标深度,都必须首先寻求支撑这个深度的事实与依据。所谓深度就是对事实的占有,作为记者,你获得的事实越多,你离深度越近。”深度报道的“深”体现在对事实真相的追问,对事实原因和意义的发掘。而对事实占有的唯一途径就是“采访”。采访,是记者的生存方式。“七分采,三分写”,这是新闻报道的通理。新闻反映生活,向生活的深层次开掘,节目才有力度,才能发挥提出问题,引人思考的作用。新闻要做出深度,就要求记者有思想,善思索,有调查,善分析;对于深度报道,采访尤为重要。没有深入扎实的采访,即使才华横溢也制作不出有深度的作品。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深度主要是通过对事实的有序展示和在此过程中的意义解读来完成的,能不能实现“深度”的要求,在于能不能把前期采访拍摄到的大量素材以一种合乎深度报道题材和电视语言规范的方式来组织和传播。
首先要选好切入点。切入点表现在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开头,实质上是记者介入新闻事件的角度。好的切入点可以在节目一开头就紧紧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创造收视期待,也可以在节目开头就引起思考,带领观众进入具有理性思维的节目进程中去。实践中,可以选择从现场切入、从细节切入或者由问题切入。
其次要构建叙事线索。深度报道必须细致展现、分析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构建叙事线索的目的是要结构具体报道脉络,将新闻报道看成一个系统,利用电视的形象性、实证性、易受性、参与性等特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报道的现场性、完整性和可观性,使新闻报道的过程成为有深度的、有魅力的过程。一般来说,有时间线索、逻辑线索和调查者线索等。
同时还要创造叙事节奏。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相对于简单新闻报道来说,时间更长,内容容量大。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综合传播大量信息,对于叙事节奏的要求更高。在一个电视节目中,镜头的剪辑频率可以创造镜头节奏,而刺激性信息出现的频率和收视兴奋点的分布可以创造观众收看节目的心里节奏。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叙事节奏要求镜头节奏与观众心理节奏有效配合,营造一种跌宕起伏的收视效果。
新闻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在采制时总是有内向外,即总是从主体、题材到构图、艺术语言等的逐步过渡;而在观众接受新闻时,则总是从对形式的观赏过渡到对内容的领会,即从电视语言、构图逐步深入到题材、主题中去。所以,在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制作过程中,在形式上要重视利用和突出电视化特色。具体来说,就是要以视觉手段深化信息;以听觉手段提升主题;运用技术手段加强道理阐释。做到这些,才能够是内容更加深入人心。
从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基本特征来看,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一方面强调报道的深度;另一方面强调电视特色。所以,我们对制作过程中各种认识与方法的探讨的最终还是两个目的:一是如何实现深度报道的“深度”。二是如何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和特色。
参考文献:
[1]于忠广,张丽.电视新闻[M].
[2]李从军.如何采写通讯[M].
[3]严三九.中国新闻精品导读[M].
中图分类号:GG221122......
文献标志码:AA.......
文章编号:11667744--88888833(22001155)1166--0011444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