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2015-02-26 23:44邢玉玲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8期
关键词:马铃薯创设科学

邢玉玲

(河北省平泉县双桥小学 河北平泉 067500)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邢玉玲

(河北省平泉县双桥小学 河北平泉 067500)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通常把科学问题有意识、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之中,当学习主体面临这种特定场合时,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又不能加以解释,导致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学习活动。

小学科学 创设情境 方法

问题情境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使之处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中。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积极地探索。下面就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谈谈常用的一些有效方法。

一、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科学探究问题许多来源于生活实际,但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有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及已有的知识背景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重组学习材料,用学习情境在科学探究与生活联系间架起桥梁,能够为学生所关注,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内在需求,从而产生探究问题,探究活动也就随即开始了。

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学习情境,意味着情境创设要注意问题的真实性,以真实的生活事件为基础,学生才能切实明白知识的价值。

案例1滑动与滚动

师:同学们来看讲台这一边有一只箱子,里面放了我们班的语文和数学书,你能不能想办法把它从舞台的这一边运动到那一边?

生:把它直接推过去就可以了。

生:找几根木头,让箱子从地面滚动过去。

师:这两种方法,滑动与滚动,你更倾向于选择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生:选择滚动,因为这样比较省力。

师:从地面滚动比滑动过去要省力,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例可以说明,请同学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3分钟,教师指导。)

生:在超市购物,拎着篮子跟用购物车相比,还是用购物车比较轻松。

生:汽车是用轮子滚动的。

生:搬矿泉水瓶,送水的人推动比较快一点,扛着拖着累,滚一下就过去了。

生:农民砍树,把树直接从山上滚下来比较快。

师:现代社会,行李箱装了沉重的行李,拉动起来特别累,地上装了轮子,不管装了多少,拉动起来都非常省力。那么能不能用一组数据得出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比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要小?能不能用测量的方法来得出?

该案例中,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搬动重箱子,用什么方法更省力,并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促使学生的已有知识发生迁移转化,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滚动比滑动更省力。教师很自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如何用实验证明“重物滚动时与地面产生的摩擦力比滑动时与地面产生的摩擦力要小”这一探究活动上来。

二、借助游戏、故事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教师要迎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适时创设趣味性、启发性的故事情境,就可以极大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创设很好的问题情境。故事的选择不仅局限于科学课本,还可以从其他资源中获取。故事情境的创设要注意内容要精,生动有趣。

案例2光与热

这一课导入时,教师巧妙地利用古代故事来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使学生为了揭开这个谜而始终处于高昂的情绪之中。“在古代,已经有了相当发达的光学知识,他们可以制造出望远镜,而且已经掌握了‘燃烧镜’的使用。1973年,希腊科学家伊奥安尼斯?萨卡斯,决定来检验是否能用‘燃烧镜’点燃一只船,他让六十名水手排队站在码头上,每人拿一面大镜子,照射到150英尺开外的一只小船上,不到三分钟,船就着火了。光、船、火之间隐含着哪些科学道理呢?”这样把学生引入了光与热知识的氛围中来,积极投入光的强弱与温度的观测活动。

通过创设这一情境,学生了解了知识,产生了愉快的学习氛围,锻炼了科学探究能力。

三、利用认知冲突,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认知冲突是指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所学新知识之间不能包容时产生的一种矛盾。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头脑中并非一片空白,而是具有了形形色色的原有认知结构,在学习新知识时,他们总是以原有的认知结构来同化对新知识的理解,当遇到不能解释的新现象时,就会产生认知冲突,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需求。

案例3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师出示一大一小两个马铃薯,说:“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许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把这两个马铃薯放入水中,它们的沉浮情况怎样?”先让学生猜测,并说说理由。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教师先把两个马铃薯都放入清水中,它们是沉的;再把两个马铃薯放入盐水中,它们都是浮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马上会想到马铃薯的沉浮与它们本身的大小无关,而只与“液体”有关。那么是什么液体导致马铃薯的沉浮状况不同呢?接下来教师就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寻找两种液体不同的证据。

在本案例中,教师创设了矛盾的情境,把两个大小不同的马铃薯放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中,竟然会发生“沉”和“浮”这两种完全相反的结果,这样的实验现象有悖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趣的实验现象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问题成为学生感知、思维的对象和探究知识的原动力,为后续探究活动创设了良好的研究氛围。

四、通过具体实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在教学时,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动手,自己去探究、实践、创新,这样才能深刻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实验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活动,创设实验情境,科学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案例4我们周围的空气

老师一上课就拿出一个马铃薯和一根吸管,笑眯眯地说:“同学们,谁能把这根软软的吸管扎在马铃薯上?”孩子们一听,争先恐后地举手。当一个孩子好不容易才把吸管扎在马铃薯上时,老师一把拿起吸管毫不费力地扎穿了整个马铃薯。一下子,孩子们惊呆了,全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老师告诉孩子们他只是利用了一些空气的特征而已,再顺理成章地抛出要学的内容——“我们周围的空气”时,孩子们对“空气”的兴趣空前高涨。在接下来的实验中孩子们积极、主动,充满热情地完成了一个个实验,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通过当场实验演示操作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研究和分析,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奇异的实验现象能触动学生的内心,促成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使学生马上集中注意力,为后面主动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情境的创设具有多样化的特点,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探索。为此,科学教师应做生活的有心人,经常关注、反思社会生活,特别是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周围的生活世界,并有意识地把生活中的事件与科学知识联系起来,并及时地把它们记录下来,作为教学的最鲜活的素材。

猜你喜欢
马铃薯创设科学
马铃薯有功劳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春栽马铃薯种植技术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定边马铃薯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