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烜
(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 010020)
马克思恩格斯人才思想初探
陈烜
(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 010020)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著作中鲜有“人才”一词出现,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否认他们的思想学术成果中蕴含的人才思想,没有这一名词,并不代表没有这一事物。因此马克思恩格斯人才思想是蕴藏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部分。本文在研究马克思恩格斯人才思想的过程中,得出一些浅薄的思考。
(一)人与人才的关系
研究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必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有关理论。怎样看待人才和人的关系,这是科学人才观的重要问题,也是分析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关键。历史告诉我们的观点是,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同时,人民群众还需要有自己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并没有否认个人尤其是领袖人才的作用,相反,在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前提下,充分地肯定了人才对历史前进的推动作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来分析,人才是人的一部分,人包含人才。如果说“人”是整体,那么人才就是部分,“人”包涵了“人才”,“人才”是“人”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论是怎样的“人才”,首先都是“人”,然后才是“人才”。在一切事物中,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首先,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如果没有人,那么一切社会活动将不复存在;其次,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
人才具备人的本质、特点、价值等,而同时人才又有别于大部分的具体的“人”。因此,关于人的思想理论是可以运用于人才这个概念上的,例如,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需要理论、人的本质理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人与环境关系理论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问题的理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才理论是相通的,这些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人民群众与人才的关系
人民群众不仅是历史的主体,还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还储备了丰富的人才。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培养着一批又一批的人才,造就着一批有一批为时代发展做出贡献的人。许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对人才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进行了论述,他们认为,人民群众是最丰富的人才储备库,在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有才能的人;他们认为,领袖从人民群众中来,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他们认为社会主义时期的人才应该为人民服务;他们认为必须重视在人民群众中培养大批人才,但还应该发挥旧专家和非党人才的作用。由此可见,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还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肯定了人才来源于人民群众,无论是当代还是现代,马克思主义观点都认为人才应该服务于人民。
人才属于人民,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创造着历史,孕育着人才,只有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才能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和事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人才来源于人民群众,人才属于人民群众又在某些方面优先于大部分人民群众。因此,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人才与人民群众都是客观存在,人才首先也是是客观存在,;其次人才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分析人才的价值、地位、作用等内容是既要考虑其客观普遍性,又要重视它的特殊性。
在革命时期,领袖人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领袖是在参加实践的过程中、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和建设中成长起来的。参加实践活动能够让有才能的人不断提高知识、组织能力、领导艺术以及各类经验。他们在人民群众的土壤中生根发芽逐渐成熟。对于领袖人物来说,成为领袖的过程,他们经历了比人民群众更多的实践、历练、困难等等,如果加入主观能动性来说,那些付出更多精力、参与更多实践、得到更多经验的人是有可能走在人民群众前面,成为领袖人才的。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人才要服务于人民,人才只有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心里时时刻刻装着人民群众,才能不断做出对人民有益的贡献,发挥其领军人物的价值。因此,只有从人民群众中成长起来的人才,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人才和人民群众本就是血与水的关系,血浓于水,但离不开水。
马克思在《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中曾说过,我们知道个人是弱小的,但是同时我们也知道整体是强大的。基于一些个人盲目崇拜,在否定人类、怀疑人民群众的的同时,却把个别特权人物的形象和作用放大的情况,马克思指出,人民群众才是最强大的,在人民群众中才有源源不断的有才能的人产生。“我常常碰到一些穿着褴褛不堪的粗布夹克的工人,他们显示出自己对地质学、天文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比某些有教养的德国资产者还要多。”这是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写到的。这不仅进一步表明,人民群众中蕴含着大量的人才,也表露出,人才是分类别的,人才并不是单一的。并不是说只有领袖才能称得上是人才,在其他方面,例如文中所说的地质学、天文学等,能够比大多数人民群众具备更多知识的也是人才。
(三)什么是人才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之为人才呢?根据现今当代的学者们对人才学的定义,因其定义的标准不同,大体有以下几种论述:
第一种,以才能的高下定义人才,认为人才的才能较高,或者具有特殊的才能;
第二种,以杰出程度为标准来定义,认为人才是指才能和贡献两方面都接触的人,例如:“人才就是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行了创造性劳动,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或某一工作上做出较大贡献的人”;
第三种,以人才价值高低为标准来定义,人才与常人区别的标准是创造性;
第四种,用文凭或职称的标准来定义人才,例如把具有某种学历或者某种职称及以上的人通称为人才;
第五种,从创造性和进步性的角度来定义,认为人才是以其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贡献的;
也有学者,根据各种对人才的批判标准,总结出人才的定义,例如:“人才是指那些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具有一定的专门知识、较高的技术和能力,能够以自己创造性劳动,对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对人类进步做出了某种较大贡献的人”;“人才是指那些具有良好的内在素质,能够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不断取得创造性劳动成果,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的人等”;“人才是为人民做出创造贡献的人等”。
虽然这些定义各有不同,但我们不难总结出,无论是哪一种定义,都肯定了人才要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并且人才一定具有超前性,也就是杰出性。综合起来,通常得到共识的定义是,人才是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能够对社会或社会某方面的发展作出某种较大贡献的人。弄清人才的内涵,有助于我们分析马克思恩格斯人才思想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非常精深博大的体系,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蕴藏在这个宝藏库一样的体系中。研究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首先要把人与人才的关系辨别清楚,其次还要弄清人民群众与人才的关系,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群众,只有这样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此外,笔者认为,马克思恩格斯人才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也存在细微差别,对马克思恩格斯人才思想的探究,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进行探究的前提基础。
革命领导人物著作类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0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2008.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4]列宁选集(第1-4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5]毛泽东选集(第1-5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下册)[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6.[7]毛泽东文集(第1-8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1999.人才学著作
[1]徐颂涛、罗洪铁.马克思主义人才论.北京 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
[2]徐颂涛、罗洪铁.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史.北京 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
[3]山东社会科学院课题组.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与实践.山东 山东renminbi出版社,2005.
[4]王通讯、李建钟、余兴安、丁向阳.人才学新论.北京 蓝天出版社,2005.
[5]叶忠海、钟祖荣、罗洪铁.人才学基本原理.北京 蓝天出版社,2005.
论文类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EB/OL].http: //new.xinhuanet.com,2003-12-31.
[2]曹瀚昭.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与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
[3]付春生.论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与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学术论坛,2010.
[4]张金花、孟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与当今社会的发展.2009.
[5]周丹、孙大伟.论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真实内涵.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3.
[6]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10.
期刊类
[1]张文春.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研究的拓展――《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史》简评.《人民日报》(2006-12-25第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