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霞
(重庆市綦江区杨地湾学校 重庆綦江 401448)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情感教育
刘明霞
(重庆市綦江区杨地湾学校 重庆綦江 401448)
人的主动意识是一定的情感中产生和发展的,它伴随着认识活动交织在一起,情感对人的认识起刺激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是一种复杂、艰巨的智力活动,需要积极情绪的支持,他们只有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才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热情地吸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人格。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主动学习,自由发展。激发学生情感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教学中要采取各种办法,调动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小学数学 情感教育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是以教师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为基础,从而引起情感共鸣,激起高昂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先把贴在黑板上的长方形纸对折,在折痕的一边用彩色笔画出一幅图案,接着把折痕另一边的纸印在图案上,再打开时,出现一幅美丽的蝴蝶图案,有趣的打印过程和生活的画面,对儿童很有吸引力,学生兴趣黯然,很快进入了学习高潮。当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后,我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比一比看谁剪的对称图形最美,学生情绪再次高涨,个个画得认真,剪得仔细。最后展示作品,大家一起欣赏、评比、享受成功的乐趣。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掌握了对称图形的知识,又受到美的陶冶。
教学中要不断创设与学生心理需要变化同步的情境,诱发学生的情趣。上课刚开始,可利用愉快地游戏、生动的故事、欢乐的竞赛、轻松的音乐、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诱发学生的情趣。如教学“年、月、日”时,上课开始,我让一位男生头上戴着时光老人的头饰,走上讲台,模仿老人的腔调说:“同学们,我是时光老人,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欢迎吗?”同学们在惊奇中非常高兴,热情鼓掌。这时老师就说:“让我们记住这难忘的时刻,××××年××月××日××时××分××秒,这些时间单位里的时、分、秒已经学过,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新颖的头饰、生动的模仿、简洁的语言、热情的掌声创设出一种愉悦的学习情境,诱发了学生学习情趣,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巧设具体生活中的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如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先复习把“6”扩大10倍、100倍、1000倍……是多少?学生答说:“扩大10倍,就在6的末尾添上一个0;扩大100倍,就在6的末尾添上两个0……”然后把“6”改成“0.6”,问:把“0.6”扩大10倍、100倍、1000倍……是不是也可以在“0.6”的末尾添上一个“0”、两个、三个……“0”呢?学生立即争论起来,一部分学生认为可以,另一部分学生认为这样就会得到0.60、0.600、0.6000,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0.6=0.60=0.600,发现在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并未扩大,从而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老师接着问:“怎样才会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呢?”然后出示:3.456、34.56、345.6,让学生观察这三个数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通过讨论得出:四个数字相同,小数点位置不同,数的大小也不同,从而悟出是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规律。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发言踊跃,积极参与,认真探索,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有一定的感召力,如果这种感召力运用恰当,能激起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促进主动学习。如教学“两位数乘多位数”,先出示口算:12×4=___;12×30=___;48+360=___。当学生回答48+360=408时,教师高兴地说:“我们今天要学的例题,还没有教,你们已经把得数算出来了。”学生听了很惊喜,情绪格外高昂。然后老师板书12×34=___,问:你们看12×34与12×4、12×30以及48+360有什么关系?学生们纷纷议论,通过讨论得出:12×4是求4个12是多少,12×30是求30个12是多少,4个12再加上30个12恰好是34个12,列成乘法算式是12× 34=408.这时老师夸奖说:“同学们真聪明,善于发现问题,很会开动脑筋。”学生们听后很兴奋,引发了继续探究竖式计算的激情。
发展学生求异思维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途径。对于小学生来说能不拘于书本,不依照常规,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设计、新方法,是应该鼓励的。这种学习就是创造性学习。每个小学生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潜在创造能力,为了鼓励学生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些开放性的习题。如在教学“比例尺的应用”时,教学例2求实际距离,我先让学生看书自学例题,有不懂的提出来,有要提醒同学的也记下来,并思考有没有别的解法。除了书上的方程解法,学生还想出了①500000cm=5km,5×10=50km②10÷1/500000=5000000cm=50km评议时,学生觉得自己的方法比书上的简洁。通过一题多解,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也唤起了学生对数学浓厚的兴趣,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形成巨大的学习动力。
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使所有学生在学习上体验成功,就要承认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们通过努力都能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乐趣,产生愉快的情感,激发求知的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根据学生差异设计课堂问题,把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答,一般的问题让中等生答,较难的问题让优等生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有问可答。教学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投入情感教育,建立深厚的思想感情,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成功意识,促进学生知识和情感的协调发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