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我们自己的“小豆豆”
——黑柳彻子的教育之思

2015-02-26 22:08深圳市罗湖区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石晶
新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学园小豆豆改革

□深圳市罗湖区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 石晶

培养我们自己的“小豆豆”
——黑柳彻子的教育之思

□深圳市罗湖区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 石晶

创办“巴学园”那样有特色的学校,与时俱进地解决儿童教育中不断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自身充满激情,对教育有长远的立意;需要培养普通民众对教育专业性的尊重和敬畏;更需要社会舆论对教育改革的包容和理解。

教育立意 教育专业性 教育改革

《窗边的小豆豆》是一本优美的儿童成长故事书,也是一本写给全天下的父母亲和教育工作者们的“教育诗”。巴学园,这个梦想中的学校,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一个美好的理想,也为我们的教育界提供了更多的思考。

一、教育工作者要有长远的立意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说,每个教师“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基础知识,对你自己来说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每个教师“自身的知识大海里,所教给学生的那点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他还打了个比方说,学校的教科书应当只是“教学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衬托教科书的教师自身的知识背景越宽广,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时才可能越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

以我们的语文教学为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每一册教材、每一个单元、每一篇课文的时候,以听、说、读、写为基础落脚点,但是主要的思路不能放在教材上,而要放在学生身上:教师需要观察每一个学生是怎么样学习的,哪些学生在感知、思维、识记方面会遇到怎样的障碍,怎么样解除这些障碍——只有这样,教师才不仅仅是在教书,教教材和课文,而且在教书的过程中给学生以智力上的训练和方法上的指导。

巴学园里的教育教学活动便是如此:“光着身子游泳”、“礼堂里的露营”、“试胆量”、“温泉旅行”、“韵律操”、“然后呢……”等课程与活动看起来真的好像全无章法,其实,规律全在其中——

“光着身子游泳”的课程不仅教会了大家充分享受游泳的快乐,还让孩子们消除对自己身体的羞耻感,更让那些身体上有障碍(如小儿麻痹症)的孩子消除了自己比不上别人的“劣等意识”。

“礼堂里的露营”让孩子们学会自己动手准备出远门的行李,学会支帐篷,学会互相帮助过集体生活。

“试胆量”消除孩子们的恐惧意识,破除孩子们内心的妖魔鬼怪。

“温泉旅行”让孩子们独自真正接触实际生活,把一些文明礼仪的观念深深地根植到孩子们的心里,培养孩子们在面对任何困境时都积极地思考:“该怎么办?”

“韵律操”教育孩子们学会用心听音乐,让孩子们用心灵和身体理解节奏,培养孩子们的韵律感。

“然后呢……”训练孩子们能够当众清楚、自由、毫不羞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等等。

这些看起来五花八门毫无章法的课程的设计初衷实在是令人感动。巴学园的小林校长的确是一位一流的教育家,因为在这些课程里,老师们并不是在“教教材”,甚至也不是在教哪一门具体的学科,而是自始至终地都在教孩子们做人和生活。一个真正有教育情怀的老师,不应该只拘泥于一本教材,也不会只局限于自己所教的那一门学科。有教育情怀的教师的教学立意必然是教孩子们做人,教孩子们生活。要做到这些,需要像“课程标准”里所建议的那样,汲取中华民族的教育智慧,尊重并了解其他国家的教育方法,关心当代思潮,知道教育的来处和去处,才能站在更长远的角度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立意。

二、普通民众要有对教育专业的敬畏

黑彻柳子在《窗边的小豆豆》一书的后记中说,当她开始写作的时候,仔细回忆巴学园的教学活动,才明白“啊,原来小林先生(校长)是为了这个才那么做的啊!”——辗转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成为了畅销书作家和最受欢迎的电视主持人,担任了联合国的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仍然认为自己是个教育的门外汉,承认自己对教育行为背后的初衷与涵义的不理解,这样的承认是对教育专业性的尊重与敬畏。

每个行业都有它的专业性,教育行业尤其如此。早在1623年,英国学者培根就提出,要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首次为教育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从学校的设立、学校的管理,到教学内容的分科、不同科目的教育原则、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再到每堂课的教学组织方法、课堂讲授方法等。从那时开始,教育的专业性开始彰显,教育开始有了自己专门的组织机构,有了专门的概念和范畴体系,有了专门的研究对象、领域和方法。就像夸美纽斯在书中所表达的那样,虽然教育是人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但它的科学性是毋庸置疑的。美国教育家杜威也在《我们怎样思维》和《经验与教育》这两部代表作中一再强调教育、学校、教材、教法等问题的严密审慎与专业科学。

在此,我要对广大同仁说: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职务很强的事业,教师的职称是专业技术职务;如果不了解中外教育史,没有看过夸美纽斯、卢梭、杜威等教育学家有关教育的论著,没有研读过中国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没有一点教育工作的从业经验,对教育行业的批评和质疑应该更审慎,对教育问题的发言和表态就应该更严谨,而对网上泛滥的相关博文实在不应该随意点赞、随手转发。

三、社会舆论要有对教育改革的包容

《窗边的小豆豆》一书的写作背景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当时日本正处于二战前夕,中日甲午战争的赔款让日本的经济取得了迅速发展。由于社会变革的进一步需要,日本引进了西方的资本主义教育模式,但是摒弃了西方的教育民主思想,而是把欧洲的集权主义和日本的效忠皇室的封建主义进行汇集,国家对教育保持强有力的控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小林宗作校长建立了巴学园,进行了“人的教育”的改革。

尽管现在证明,小林校长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改革的结果是成功的——因为巴学园里面的高桥君、阿泰、朔子、美代等一批批的学生都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但在小林校长的改革之初,巴学园的这种教育方法是颇受质疑的。在《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黑彻柳子写到,“家长们对小林先生的教育方针半信半疑”,“这些有巴学园特点的学生很让家长们担心”,有的想:“再把孩子放在这里的话,可不得了!”有的则干脆为自己的孩子“办了转学手续”。

不由自主地想起南科大的教育改革。从朱清时就任南科大始,“南科大”与“朱清时”就被贴上教育改革的标签,一点儿风吹草动都备受关注。与某些法律相左的硬伤固然是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但连朱清时自己都坦陈,媒体的过度聚焦让南科大改革的每一步微小举动都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从而引起了教育管理部门的过分担心。于是乎开始频念紧箍咒,最终让改革的美好愿景化为泡影。

义务教育则面临着更大的困境。以教育惩戒为例: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和思想的逐步开放,人们的自我感和身份意识正在变得越来越强,但受到身心发展规律的限制,在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者的孩童还不具备自我约束能力,不能自己管理自己,而学校或者班级的规章制度又不具有符合法律规定的惩戒功能,当孩童不愿遵守规则的时候,教师除了苦口婆心地做思想工作之外,根本不可能通过适当的惩罚来规范课堂组织,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教学任务的完成无疑又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于是,惩罚有时候会不可避免。当惩罚发生时,如果遇到家长的个别化指责,显然可以通过沟通来化解。可是如果媒体参与了关注,必然不可避免地产生放大效应,由此引起的严重后果则会极大地损害教育从业者们的从业热情,进而影响了教学效率。我们完全可以隐约感觉到,越来越多的教育行业从业者开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不出教学事故就万事大吉。对不断变化的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们不愿、也不敢提出积极主动的独立见解,不愿、也不可能采取富有想象力的回应。最终出现的普遍情形是,教育系统内形成了一种为求自保息事宁人、做表面文章和敷衍了事的倾向——这些特征让大量真正有理想、有情操、有学识、有仁心而又有热情的教育工作者们不愿对新的“学情”采取富有激情的行动,最终淡化甚至消磨掉了教育改革的内在动力。

有朱清时在前面,程红兵应该会好走些。以深圳明德中学为基地的教育改革正在继续。从教育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说,我真心希望,媒体的关注少一点,社会舆论的耐心多一点,让我们的巴学园也能“安全地存在下去”,尽早培养出我们自己的“小豆豆”。

猜你喜欢
学园小豆豆改革
用爱浇灌孩子——再读《窗边的小豆豆》
小豆豆与巨人
建筑学园(2)
建筑学园(1)
宠物学园
改革之路
宠物学园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一年级的小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