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坪山新区龙田小学 曾鹏
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读鲁迅
□深圳市坪山新区龙田小学 曾鹏
马克思曾说:“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这句话在鲁迅的作品中得到了最好的验证。在我的阅读经验中,鲁迅的作品无疑是最令我受益的,从中学到现在,每读一遍都有新的体会和感受,这大抵是和人的年龄、阅历和知识积累有关。更重要的是,鲁迅所留下的这笔精神遗产确实是中国人值得学习研究的宝贵财富。趁暑假闲暇之际,我又翻开了百读不厌的《鲁迅全集》,将杂文又细细阅读咂摸了一番,其中所投射出的那种锐利的智慧光芒真是直逼我的心坎。
能够在不长的篇幅中将所论问题清晰提出并对之进行有力辩驳,使人看后心服口服无力回击,这需要极大的智慧和技巧。不禁想起,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曾对鲁迅的文章有过精到的评价:“鲁迅的文体简练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了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这是鲁迅作文的秘诀……”郁达夫的这两句话也是真正抓到了鲁迅文章的特点和秘诀,一点不假。这“鲁迅作文的秘诀”确确实实不失为一种成功有效的方法。譬如在《估〈学衡〉》一文中,鲁迅说道:“夫所谓《学衡》者,据我看来,实不过聚在‘聚宝之门’左近的几个假古董所放的假毫光,虽然自称为‘衡’,而本身的称星尚未曾钉好,更何论于他所衡的轻重是非……‘衡’了一顿,仅仅‘衡’出了自己的铢两来,于新文化无伤,于国粹也差得远。”话语巧妙机智又充满杀伤力,顿时间刺中对方命脉,使人无还击之余地。
我们在鲁迅杂文中可学习的东西实在很多,我将其简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锻炼我们的理性思维和逻辑能力,方能辩证地思考问题。其次,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协调发展,善抓重要之点,方能稳住自己的阵脚。另外就是善于观察,观察中会有大发现。当然除这几点之外还有更多,这些方法并不仅仅在理论上有指导意义,同样可应用于我们教师的教学实践。作为青年教师,每次备课时面对一篇篇新课文有时会感到无所适从,因为不经意间就会把自己的喜好和观念强加于学生之上,而这些东西或许并不是这个学段的孩子应该学习和接受的。加之各种教学参考书及丰富的网络资源,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极其容易被这些“设计”先入为主,从而取代了教师自身对文本的深入品读和理解。长此以往,每堂课的设计和流程都将趋于相似,毫无生机和活力的课堂令师生皆感疲惫和厌倦。教师也就慢慢增长了自己的惰性,失却了自身最宝贵的独立意识和对文本的解读、设计能力。这其实是教师自己把自己逼到了越来越窄的道路上去,最后甚至无路可走。
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亦或自己猛然间发觉自己的教学走上了越来越窄的道路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清醒地自我审视。从经典和前人的智慧中反观自身,寻找启迪。每回重温鲁迅作品后,我都会有种茅塞顿开、思维上的痛快淋漓之感。联系自己的教学现实,我对这种思维上的敏锐、清晰和对平常事物的独到观察,颇为赞赏。他往往能从极其平常的事情中生发出最深刻、独特的见地。在《论雷锋塔的倒掉》中鲁迅谈到:“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吧——那简直是一定的。”这番言论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人性的本质被他如此巧妙地击中。
幽默睿智的言语背后是鲁迅对生活强有力的观察、洞见能力。这种能力非一日之功,启示着我要静下心来观察、思考和反思周遭的现实生活及自己工作中的现实境遇。语文老师对文本的解读分析能力则是决定其教学能力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我们面对文本,应该清空脑袋中的前理解,把文章读透。最后才能将书本读得越来越薄、把文章读得越来越短,甚至用几句话或几个关键词便能纲举目张。我在教学《桂花雨》的时候,教研员说整篇课文可以用“香——想——乡”几个谐音字串联起来,文章实质上可以压缩为三句话:开头“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和文中“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以及结尾“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听了教研员的建议我恍然大悟,短短的一篇文章,只有巧用心思,深读文本,你才能将其掌控、灵活运用。只有如此,教师才有能力去建构高效课堂,学生才会在一堂课之内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说道:“科学的飞速发展很快将人类推入专业领域的条条隧道之中。人们掌握的知识越深,就变得越盲目,变得既无法看清世界的整体,又无法看清自身。”在深圳这块热土上,教师们能够接触到最新的教育资讯和理念,能够受到各方面的培训,享受充足的教学资源,但是面对巨大的信息量,我们要有自己的理解和主张。在这苍茫的世界中,广漠的人海里,重重矛盾困扰下,我们需要有自己的眼光和判断力。苏轼有言:“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作为语文老师和班主任的我,整天要为班级和孩子的种种琐事忙碌。如果整天让大脑和心灵都为琐事缠绕的话,就会觉得自己“面目可憎”、“语言无味”,于是我坚持阅读。抱着谦逊而平和的真诚心态,向他人学习,从阅读中获取智慧。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认清自身,认清社会形势。不论世事人情多么繁复变化,我们永远明白自己的内心,清楚自己所拥有和所追求的究竟是什么,从而不至于坠入无边的盲目和欲望。这,便是生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