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潍坊外国语教育集团 程新民 王秀德
搭建课程立交桥,激发成长心动力
——潍外“从个体出发的新课程”解读
□山东省潍坊市潍坊外国语教育集团 程新民 王秀德
时间标注足迹,数字镌刻成长。2001年,潍坊外国语学校成功创建并招收1300名学生,潍坊大地新增一支优质教育生力军;2011年,迎来十年校庆的潍坊外国语学校学生规模达到3600名,成为齐鲁知名学校;2012年,潍坊外国语学校顺时应势成立教育集团,成功迈入新十年“名校集团化”发展轨道;2014年,集团成为拥有三所成员校、7000名学生的省内外教育品牌。
抓住课程关键,构建全新体系。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把课程建设作为学校落实新课改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又有个性发展的关键抓手,校长一直把“课程领导”作为校长自身专业化的重点关注,在传承与创新中逐步构建起全面育人体系。2014年,进一步启动潍外全国品牌学校建设工程,将建校15年来创新构建的“WFLE体系”和16年“新教育工程14533体系”有机融合,创新构建“WW教育体系”(五大理论支撑、五大育人内涵、五项品牌要素、五条实施路径、五个建设目标),形成了31章383条,近5万字的《潍外教育集团全国品牌建设行动宣言与实施纲要》,为学校今后3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品牌建设指明了方向。其中,“从个体出发的新课程”是潍外品牌建设的重心所在,是校长课程领导力的重点关照。
1.课程价值——从整体走向个体。“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21世纪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是中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潍外始终不渝的教育追求。为此,学校坚守“从个体出发”的新教育工程核心价值,立足、服务、发现、引导、解放、发展、成就每一个学生,把每一个人都培养成“体、智、情、创、和”全面自由发展的人,让每一个孩子在原有起点上都实现不同程度的进步,让每个孩子都享有教育生活出彩的机会,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强调“教育应该而且必须把人当‘人’,明确“教育的本质是‘教+育’”。
2.课程目标——从结构走向建构。新课改特别强调要走出知识传授的目标取向,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一是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具体体现为国家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二是追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突出表现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视。潍坊外国语学校将“整体的人”以“新教育工程”、“新五育”集中概括,将学生发展目标转向对学生整体生命质量的关注,力求以稳固的观念体系为学生提供成长导航。
体育:体格健全、体重均衡、体态优雅、体魄魁梧、体质良好
智育:注意集中、观察敏锐、记忆快准、思维灵动、想象宽广
情育:志向远大、情感丰富、意志坚强、性格迷人、气质高雅
创育:个性鲜活、勤于实践、有所创造、不断创新、人格独立
和育:和谐和睦、和平和气、和真和善、和畅和美、和分和合
3.课程理解——从封闭走向开放。课程是什么?广义上,课程就是学校组织的、提供给师生互动、旨在使学生产生积极变化的经验。或者说学校课程是指能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教育作用的活动过程的总和。狭义上,课程就是各种学科、各种教学设计及其相关活动。从个体出发的课程是指一切能有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快乐成长的活动。学校、家庭、社会所有的活动都是课程,都有必要进行系统设计、开发、实施。
1.课程体系——超越二元体现立体。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学校突破“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等原有的二元结构认识,遵循从个体出发的课程建设流程,即个体课程→对子课程→小组课程→班级课程→年级课程→学校课程→社区课程→县域课程→省域课程→国家课程→人类课程,构建起基于个体的、立体交叉、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如个体课程有画虎课、果实学、陶行知研究等;甲乙课程有甲乙协议的落实与监督、对口相声等;小组课程有小组文化建设、我当小组长、成长共同体的途径与方法等;班级课程有班级文化建设、主题演讲等;年级课程有潍外大讲坛、高快学习法、全A全员导师制等。
2.课程超市——丰富选择服务个体。在构建从个体出发的新课程体系过程中,学校充分兼顾各级课程的统一,既尊重国家课程的“一般性”,又体现地方课程的“地域性”,同时突出“校本课程”的特色性,彰显“个体课程”的特殊性,积极搭建丰富多彩的能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示的平台,大力开发各种各类小微课程。2014年10月29日下午,潍坊外国语学校课程自选超市开市仪式正式启动,300余种课程菜单在操场四周有序悬挂,等待着它们的小主人,3000多名潍外学子怀着期盼的心情兴高采烈地奔向自己心仪的课程。从此,每个潍外孩子有了自己的课程选修表。
3.课程资源——深入整合彰显主体。潍外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努力破除课堂中心情结,强调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进而引导学校教育回归原点,以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为基点,广泛发动师生家长,开发各级各类小微课程450余门和个体课程200余门,整理后开设操场四周,围棋、击剑、篮球、舞蹈、诗歌等300余门课程。其中教师主持的课程300余种,家长主持的课程80余种,学生主持的课程20余种,无师课程(自主课程)200余种。这些课程视角迥异、大小不一、难易各异,体现了潍外突破学科疆域的束缚,把教师、学生、学校、家长、社会、自然等一切资源都整合进学生学习生活的课程探索。如京剧表演课程,报名学生有一、三、五年级30名同学,而学校内部却缺乏相应师资。为此,学校经市区教育局体卫艺科协调,邀请5名京剧团老师来为学生上京剧课,解决了师资问题,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课程领导——强化校长领导力。课程领导是校长树立专业权威的关键,在学校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校长要努力成为课程改革的“总设计师”。一是规划课改愿景。成立学校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提出三年内开发300门以上课程,成为全国基础教育开设课程最多的学校之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选择度,培育学生主动性,发展学生创造力,为造就一代新人做准备。二是健全组织机构。集团层面成立“潍外从个体出发新课程研究院”,具体负责指导集团成员校的课程开发与实施。三是引进专家资源。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同全国新教育工程中心合作,引进著名专家团队,成立学校课程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
2.课程实践——提高团队执行力。一是广泛参与。教师层面实行课程开发“1+1”工程,即每位教师在对学科课程进行二度开发的同时,要积极主动参与1门以上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家长层面整合原有的“家长讲堂”,鼓励家长参与课程建设;学生层面通过设立“潍外吉尼斯”奖,鼓励学生勇于自我展示。二是贴近实际。七、八年级突出以自学能力为主题的辅助课程;初三年级突出备考能力为主体的辅助课程,如《高快备考课》等。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校“课程处处有,课程时时是,课程人人开”的风气。三是注重激励。将教师课程参与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将学生课程选修情况纳入绿色评价,学校设立“从个体出发的新课程建设奖”,召开五次推进会,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干部、老师、学生、家长颁奖。
3.课程效果——释放课程吸引力。学校从个体出发的新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状态、教师面貌和学校形态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是课程体系更加丰富完整。构建起包括国家课程、非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小微课程在内共300门以上的课程体系,成为全国基础教育开设课程最多的学校之一。二是课堂生态更加自主有效。通过全面打造“三标”课堂,基本实现教师由教到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转变。三是学生状态更加快乐自主。全新的课程、课堂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张课程选修表,孩子们笑声多了、掌声多了。四是师生自组织能力进一步增强。每周一次的教师例会上,年轻教师成为主持、榜样教师闪亮登场、主题演讲热情洋溢;学生层面大力推进自主教育,民主选举产生了潍外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自主产生了潍外科学院。五是潍外品牌美誉度进一步提高。2014年9月份以来,潍外已有10余名干部教师赴澳门、北京、青岛、昆明、苏州等地送课,全新课堂广受相关学校好评。潍外品牌价值得到更广泛的认同,广东、河南、陕西、潍坊临朐等地市百余人到校学习考察,集团海南五指山分校已经挂牌,山东滨州分校、云南昆明分校等多所分校正在积极洽谈筹建中。
课改风来劲,鼓鸣马上催。潍坊外国语教育集团正在借力潍坊市教育创新发展的东风,阔步迈向全国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