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延伸,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2015-02-26 22:08江苏省昆山市石浦中心小学校周月佳
新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苏轼想象文本

□江苏省昆山市石浦中心小学校 周月佳

拓展延伸,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江苏省昆山市石浦中心小学校 周月佳

有效教学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讲究拓展延伸效度的课堂。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立足于课堂和文本,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阅读,实现语文学习立体化、综合化、生活化。拓展的途径相当多,要针对文本特点,有针对性地拓展。

拓展延伸 注意点 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有效教学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讲究拓展延伸效度的课堂。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立足于课堂和文本,更重要的是应该重视学习内容的多维延伸,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阅读,延伸到其他学科,延伸到学生生活,实现语文学习立体化、综合化、生活化。

一、想象联想式拓展延伸

所谓想象联想式拓展延伸,就是结合文章中的“空白”,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联想进行补白,从而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小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关键在于教师去引导与激发。课堂中的拓展延伸有时就是一个个很好的想象“训练场”。如张炜月的《第一次抱母亲》,作者回忆他以为母亲“力大无穷”的原因这一片段,我们可以抓住“母亲”年复一年翻山越岭一处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炎炎夏日、骄阳似火(寒冬腊月、雪花纷飞),母亲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一时间,学生的想象思维被激活,他们展开想象的双翼,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母亲”的坚强与艰辛,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在想象联想式拓展中,“母亲”含辛茹苦的形象更加丰满,带动了学生的情感。

二、情感升华式拓展延伸

语文课堂上,打动学生的是情,感染学生的是情,情是联系文本、教师、学生的纽带。因此,教师可以好好利用拓展延伸这个“燃情点”,抓住作品的情感主旨,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引起学生的共鸣。如在《大江保卫战》一课中,在学生体会到人民子弟兵保卫大堤、勇救灾民的勇敢无畏后,教师可提出问题:“同学们,如果沉重的沙包压在你的肩头,你会怎样?如果嶙峋的片石割破了你的脚趾,你会怎样?如果如注的暴雨、怒吼的狂风、汹涌的巨浪一起向你袭来,你会怎样……”这种换位思考与移情体验,让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到人民子弟兵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感动、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三、对比阅读式拓展延伸

课本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例子,阅读只限于课本是不行的,要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作者其他阶段的作品或者同一主题的相关作品,并对比其在结构、写作方法、情感等方面的异同。

1.同一作者的对比阅读。这样的拓展,可以使学生对该作者留下一个比较全面而深刻的印象。如在教学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时,教师在带领学生领略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体会到苏轼豪放的诗风后,可出示该组诗的另外几首,让学生对该组描写西湖风光的诗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此外,学生一般都知道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但往往忽略其婉约的一面,因此还可以补充《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小轩窗,正梳妆”,体会其用情之深,让学生对苏轼的词风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同一主题的对比阅读。如《小儿垂钓》及《池上》两首诗都是描写儿童天真无邪的性情,教学之后可以出示相关描写儿童的诗来补充阅读。

3.相同题材的对比阅读。如教学《黄山游记》,这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游记,可以补充相关题材的文章,如《黄山云海》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

四、增多积累式拓展延伸

所谓增多积累式拓展延伸,即利用名人名言、警句、诗句等经典语句结束课堂,进一步提升主题,震撼学生心灵。如《江南春》及《春日偶成》两诗都是描写春天的风光,教师可以补充相关描写春天美景的古诗,如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同时也增加他们古诗的积累量,便于运用到写作中。

五、写作训练式拓展延伸

写作训练式拓展延伸要求我们立足教材,侧重阅读,充分发挥每篇课文的作用,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语段让学生品读、理解、揣摩、感悟祖国文字的精妙。在此基础上,模仿这一片段的写作特色进行仿写、续写、扩写等训练,以此夯实学生的文字功底,日积月累,让学生的表达更加流畅、形象、生动,从而解决了学生有话不会写的遗憾。

黄厚江先生曾说:“拓展须有机融入教学过程,成为课内学习的必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因文制宜,找准学生的生活和文本联系点,扩展领域,开拓学生视野,同时拓展文本资源,以有效的拓展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衔接新旧知识,贯穿前后,将学生从课内引到课外,成功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1]潘继云.走进快乐语文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6).

[2]赵鹤龄.教育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6(10).

猜你喜欢
苏轼想象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快乐的想象
从善如流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苏轼“吞并六菜”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苏轼吟诗赴宴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