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熟市辛庄中心小学 平俊芬
00后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
□江苏省常熟市辛庄中心小学 平俊芬
00后的孩子大多是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生育的第二代独生子女的主要群体,这一群体具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特殊性。现状下的这部分群体展现出一个特殊的问题,那就是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脆弱。这一不可回避的问题成为当下一线德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一项重点课题,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与实践。
孩子心理 承受能力 现状分析 提升策略
笔者从事小学班主任工作已有20年,在这20年里,我们的学生群体主要是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最后几批,和现在第二代独生子女的前几批。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当下00后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呈现一种极不乐观的现状。笔者在此结合实际,谈谈当下00后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的现状及一些提升其心理承受能力的策略。
00后的孩子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下的第二代独生子女,即这群孩子的父母绝大部分也是独生子女。在这种双代独生子女的家庭背景下,孩子的成长经历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有以下几点——
1.孩子的中心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孩子的父母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都享受独一无二的尊贵待遇,而到了现在的00后,这部分孩子更是家里的独苗,他们不仅受到父母的呵护,更受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娇宠,甚至是曾祖父曾祖母的娇宠。而这种娇宠是无意识的、习惯性的,他们潜意识地抱团组建一个呵护、包容、溺爱孩子的强大家长团队,让孩子的地位得到更有力的巩固和提升。
2.孩子的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优化。所有家庭成员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和博爱呵护着家族中的独苗,不让这颗独苗受任何的风吹雨打、日晒雨淋。
3.孩子的自我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在以上背景下成长,孩子享受着最安逸、自在的生活,孩子的自我意识会不断提升,孩子的思维中会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常态和思维取向。而家长们则不断地满足他们的这种自我意识及自我意识下的各种需求。
如何扭转这种现状,如何提升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就变成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艰巨任务和目标。
面对这些现状,笔者就结合自己所带的班级,结合班级调查发现,本人所带的班级中的41名学生中,有36名是独生子女,而且这36名独生子女中,他们的父母有52人次是独生子,父母都是独生子女的为19人。而这些学生群体中,或多或少都表现出上文所述的现状。针对这样的现状,笔者采取了以下几种渐进性的措施。
1.家长意识的提升。其实在很多80后的家长心里,他们已经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溺爱或者他们父辈的溺爱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而在平时的细节中并没有察觉这种溺爱所带来的危害和不利,或者说在这种现状下的成长,孩子暂时还是非常健康、快乐的。其实这是一种“温水青蛙”效应,在这种效应下,我们的家长没有感受到事态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因此,在家长会上,我把这种危机意识传递给家长,甚至是孩子的祖父母一辈。通过多元化的渗透和教育来促使家长提高认知,努力转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态度。
2.公正评价的完善。要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我们就必须为孩子创设他们应该承受的多种心理体验,让孩子敢于面对现状、挑战现状,并为自己的行为收获相应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科学、向上的评价系统和标准,让我们的孩子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律享受公平的待遇,不因为谁是独生子而享受特殊的照顾,也不因为哪个学生的家庭背景而产生潜规则的优待。如在学生犯了错误以后,无论这个错误是在哪里犯的,我们都必须给予批评和教育,而且根据学生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危害性及所犯类似错误累计次数等多方面的情况,采用不同程度的批评和惩罚。而对于学生表现突出的、进步的行为,我们同样给予表扬和奖励。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维度采取相应的评价,让每个孩子不仅能享受表扬奖励的喜悦,还能接受批评惩罚的内疚、乃至自责和自省,以此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健全地成长。
3.励志教育的渗透。激励教育不等于一味的表扬和激励,而是允许或者可以理解学生犯一些正常的错误,或是说情理之中的错误。但犯错误以后我们必须要做好一个工作,那就是让学生知道错在何处,于情于理地教育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错误所在,激励学生去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最终促使学生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严于律己的习惯。
4.挫折教育的体验。通过教师教育行为的影响,在现在00后的孩子思想中,他们已经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于他们生长环境的优越,他们的意志力、坚韧性等情感品质却不能承受现实生活中的压力、挫折等现状的冲击。因此,在这样的现状下,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些挫折的真实体验,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承受能力的提升来扩大这个挫折教育的面和度。事实也证明,在教师的指引下,许多学生没有一遇到困难就放弃、退却,而是知难而上,通过多种方法去完成相关的制作和探究,也经历了风雨过后见彩虹的灿烂。
总而言之,我们给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的环境不应该是完美的,而应是丰富的,因为完美的东西会剥夺学生创造完美的机会和能力,而给学生丰富不一的生活环境和经历,会让他们适应多种环境。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虽然不是一帆风顺、顺理成章的,但是他们的人格和心理却会因为这样的教育而健全、强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