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少儿声乐有效教学四步曲

2015-02-26 20:54江苏省太仓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张冬冬
新教育 2015年18期
关键词:水乡歌唱声乐

□江苏省太仓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张冬冬

校外少儿声乐有效教学四步曲

□江苏省太仓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张冬冬

根据声乐教学的实际,提出要提高声乐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走好四步曲,即探明学情,合理分班——奠定有效教学的“前奏”、形象教学,提高兴趣——打造有效教学的“副歌”、因班而异,精选教材——形成有效教学的“篇章”、注重技巧,提高素养——唱响有效教学的“高潮”。

校外声乐教学 合理分班 形象教学 选材技巧

校外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许多家长对校外教育的培训越来越重视,少儿声乐作为其中一项也受到了许多家长的喜爱。越来越多的孩子投身于声乐学习中,可是学习成效却不明显。其主要原因还要从现状说起:

1.家长层面。很多家长认为声乐就是简单意义上的唱歌,孩子回来能够哼上一两首歌就不错了,有的甚至认为唱歌就是去娱乐一下,它和其他的学科辅导不一样,因此,只是把孩子送到老师那里,从不加以要求。

2.学生层面。绝大多数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孩子在上课的过程中出现嘻嘻哈哈、敷衍了事的状况,对于老师布置的课后练唱任务更是置若罔闻,随便应付。

3.教唱方面。少儿声乐教学,不只是单纯的教会学生唱几首歌曲,而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使他们的音乐艺术天赋得到开发,提升音乐教育的正能量,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然而现实中的发声训练太枯燥,孩子们没兴趣,教学的成效偏低。

鉴于以上现状,笔者在教学的同时不断思考:在校外教育的这片蓝天中,应该如何提高少儿声乐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走好声乐教学四步曲,来有效促进和提高校外声乐教学的效率。

一、探明学情,合理分班——奠定有效教学的“前奏”

声乐表演兴趣班一般采取大课班的教学模式,学员来自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年龄跨度比较大,所以音乐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针对这一情况,需要教师根据他们的年龄层次和音乐基础进行分班。如我的声乐班共有150位学员,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我设立了初级、中级、高级班和精英四个级别的班级。初级班是由低年级的学员组成,主要来自一二三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嗓音明亮,性格活泼开朗,教学中以表演唱为主,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音乐感觉,为进一步提升音乐素养打好基础。中级班是由四五年级的学员组成,他们是初级班的延伸,有着一定的音乐基础——不管是在音乐修养、音域宽度,还是声音技巧等方面,都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艺术表现力较强。声乐高级班是中级班的提高,基本是由13到15岁的学员组成,这个年龄段的学员虽然多数开始进入变声期,但是他们音乐基础比较扎实,有着良好的歌唱状态。声乐精英班的学员是从每个班的优秀学员中挑选,人数控制在10人以内。这个班的学员多数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有突出表现,演唱技能较娴熟,舞台表现有张力,具有较高的音乐素养。通过这样梯队式的分班教学,使得孩子在学习声乐的道路上循序渐进,演唱技巧逐步提高,音乐素养慢慢积累,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声乐学习的氛围,也慢慢培养出了一批当地认可的优秀小歌手。

二、形象教学,提高兴趣——打造有效教学的“副歌”

少儿声乐教学具有打造周期较长、练唱相对枯燥的特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学习。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一切事物的前提和基础。在少儿声乐教学中,只有学生发自内心地对歌唱产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因此,教师需要把握每一个年龄层次的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选择符合他们年龄段的教学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和趣味性的教学语言,使孩子们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体验、感受歌唱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歌唱的兴趣。少儿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不足,教师要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采用生活中的感觉、有趣的小故事启发他们,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来完成声音的技巧练习。

三、因班而异,精选教材——形成有效教学的“篇章”

在声乐教学中,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它直接关乎着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这就需要教师针对不同嗓音条件、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为他们选择不同的演唱曲目,确立不同的演唱风格。我在教材的选编上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适龄性。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在选择教材的时候,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选择适合他们的歌曲。像低龄儿童,初学声乐,音域较窄,我会为他们选择《山楂果》、《娃娃赶鸭鸭》、《宝贝小米多》等;而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为他们选编的歌曲也要相应的增加演唱难度,如《来到拉萨》、《想变成一棵树》等;高年级的学生学习声乐有一段时间了,音域得到了拓宽,音乐理解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这时就要为他们选择一些艺术歌曲来演唱,如《绒花》、《鼓浪屿之波》等。

2.多样性。孩子年龄小,感受力不是特别强,容易对重复的音乐风格产生疲劳。因此,在选择教材时,注重所选歌曲在题材内容、体裁形式、风格特点上的多样性,可以增进学生对唱歌的兴趣,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进而培养与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

3.原创性。原创歌曲承载着较强的地域文化,它的推广既能丰富少年儿童的艺术生活,又能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我们身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风光旖旎。当地的作曲家吴利明老师挖掘地域文化精髓,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少儿声乐作品,有具有浓郁水乡特色的《水乡歌》,充分表现了水乡孩子对家乡的热爱;有适合二三四年级学生演唱的,提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文明出行、具有爵士乐特点的歌曲《让一让》;有适合高年级学生演唱的《彩色的风》、《和阳光跳个舞》;还有适合男生演唱,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歌曲《街舞少年》,等等。这些原创歌曲的注入,不仅让学生浸润在家乡浓浓的水乡氛围中,同时也让他们唱出了属于他们年龄的独特风采。

4.时代性。富有时代气息的少儿歌曲受到了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尤其是一些融合了流行音乐元素的少儿歌曲。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紧扣时代节奏,为不同性别、年龄的孩子选择相适宜的歌曲。

四、注重技巧,提高素养——唱响有效教学的“高潮”

对于歌曲的处理,我一般从四个层面入手,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与综合素养——

1.分析作品——把握内涵。每一首曲子都有它特定的创作背景,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需要和学生探讨和分享对作品的理解,从分析歌词入手,将歌词表现的内容,塑造的艺术形象通过自己的知识和体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作品。如歌曲《水乡歌》,这首歌曲的歌词是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优美的诗歌,作曲者赋予了它优美的旋律,让水乡的孩子唱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歌词中的引子部分“水乡什么多?水多,船多,歌儿多”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表现出了水乡孩子的活泼可爱和俏皮,三段体的歌词描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江南水乡幸福生活的图画。充分了解了歌曲的创作背景后,学生在演唱时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表现歌曲。

2.体悟情感——生动再现。歌唱是情感的艺术,也是人们情感的自然流露。情感训练是贯穿歌唱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我们在教学中,常常会引导孩子们“以情带声,以情动人”,在训练他们声音技巧的同时,注重歌唱中的情感表达。

3.咬字吐字——灵活准确。要想成功地演唱一首声乐作品,必须做到清晰地咬字吐字,再加上完美的声线,这样才能使感情的倾吐做到真实,使艺术感染力达到极致。如《好一个杨排风》这首歌,歌曲特点是节奏快,十六分音符多,学生在演唱时很容易含糊。我要求他们在唱“抚摸着帅旗帅旗啊”和“呼啦啦啦的帅旗啊”这两句时,强调“抚”字和“呼”字,后面的字轻带,不必每个字都咬住,这样就能把十六分音符的地方唱好,避免出现跟不上节奏的情况。“好一个杨排风”这一句是整首歌曲的灵魂,在演唱的时候,咬准“好”字,牙关打开,用咬苹果的感觉来体会……经过这样的一系列处理,歌曲在演唱时更有气势了,为我们再现了杨排风在战场上的飒爽英姿。

4.创编表演——张扬个性。孩子天生有表演的欲望,在校外教育的大摇篮里,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舞台,往往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为了让他们在舞台上有更好的表现,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融入歌唱表演的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在教学歌唱技巧的同时,加入表演的训练,为每首歌设计适合儿童特点又有个性的动作,让学生把歌曲的内容和情节以边唱边舞的形式表现出来,尤其注重他们在演唱时的表情、姿态和形体的训练。

校外少儿声乐教学,要依据少儿的特点和音乐的规律,坚持以兴趣为主,选择适合孩子们的教学内容,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他们,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使他们融入到歌唱,学会用动听的歌声表达内心的情感,走入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中。通过对声乐的实践学习,锻炼孩子们的心理素质,提高表演的能力,使其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让校外舞台和校园天地相辅相成!

猜你喜欢
水乡歌唱声乐
唱不尽水乡幸福多
梦里水乡画里藏
水乡哪里美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水乡的美,最美在人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