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静(作者单位:河西学院信息技术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学教研室)
我国媒体对弱势群体的报道——以媒体对艾滋病患者的报道为例
赵 静
(作者单位:河西学院信息技术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学教研室)
摘 要:弱势群体目前是影响我国社会稳定与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之一。处于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需要一个有效的利益表达渠道来彰显自我,表达诉求,因此,大众传媒应该成为弱势群体和边缘话语的表达场域,努力成为社会关系的协调者。本文主要以媒体对艾滋病患者的报道为例,运用文献法、归纳法、个案研究法等学术研究方法,梳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对艾滋病报道的概况及媒体在弱势群体报道方面应该承担的责任。
关键词:弱势群体;报道;问题;对策
“弱势群体”并没有直接被国外的学者明确提到,与其相关的一个概念是“社会脆弱群体”。例如,罗斯曼认为“社会脆弱群体”是指“由于缺乏某些机会造成的依赖性人群,比如残疾人、老年人”。吉特曼和舒尔曼则认为“社会脆弱群体”是指“难以控制外部事件和外部环境并被其所压倒的人,比如艾滋病患者、家庭暴力的牺牲者等”。
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在性别、健康状况、年龄、职业、社会地位、经济水平、权利和权力以及社会资源占有等方面不具有竞争力,处于相对劣势的边缘人群。
我国媒体对艾滋病的报道经历了曲折而又漫长的过程,由刚开始对艾滋病的恐慌和妖魔化逐步转向客观公正。第一位同意接受采访并同意把采访视频公开的艾滋病人小路(已故)的故事,已由央视《新闻调查》播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就总体而言,仍然需要提高和改进。近年来,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但是,报道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2.1妖魔化艾滋病
对艾滋病的妖魔化和猎奇化报道主要出现在早期报道中。这些报道中艾滋病常常与吸毒、卖淫等行为一起出现在人们视野,一些明显带有歧视性的语言和词语也被运用于艾滋病报道中,这就使公众产生了误解,让公众在心理上认为这是一种不道德的疾病,认为艾滋病患者就是吸毒者、卖淫者、嫖娼者。而从医学角度来看,艾滋病传播的途径除了性传播,还有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但在这些报道中,将艾滋病与生活不检点对等,带上了主观倾向性。
同时语言上的不恰当运用也会造成对艾滋病患者及家人的二次伤害。例如新闻媒体对“艾滋孤儿”的报道。这些报道确实可以给予艾滋孤儿更多的社会关注,可以帮助解决他们现实成长中所遇到的问题,但是报道中给他们贴上这样的标签会对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造成影响,使他们身心受到伤害和歧视。
2.2对艾滋病患者隐私权的侵犯
在2003年的世界艾滋病日第二天,一份全国发行的报纸,将温家宝总理在医院慰问艾滋病人,并与艾滋病人亲切交谈、握手的大幅新闻图片登载在了头版的醒目位置,意在倡导全社会应该正确看待艾滋病,但却未对这个图片上的艾滋病患者和家属进行任何技术处理,给他们带来了不便。我国的《艾滋病防治条例》中就有明确规定,未经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公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有关信息。报社这样的做法虽然是出于新闻真实性的考虑,但目前我国尚未完全消除对艾滋病的歧视,侵犯了艾滋病人及其家属的隐私权,会对他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有可能使他们受到外界的孤立和歧视。
2.3过度煽情
在目前的艾滋病报道中,普及知识,关心艾滋病患者权益和生存的报道较少,煽情性报道居多。
有的艾滋病报道虽然表面上看并无刻意渲染夸张的成分,但实际上在字里行间传达的是负面的信息。
3.1新闻媒体应该承担引导舆论,缓和社会矛盾的责任
在我国,新闻媒体担负了引导舆论的责任,新闻媒体的性质也决定了无论何时都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政府也有必要对新闻媒体的健康发展给予规范和指导。
3.2新闻媒体应该将长远利益与现实利益相结合
在当前传媒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下,对于媒介经营者来说,谁先发现和培育了潜在受众,谁就能在未来的市场中获得先机,因此传媒经营者应有前瞻意识,在弱势群体这一潜在受众群体中寻找媒介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要将这些“潜在受众”转变为“现实受众”,就必须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整体关注,研究对这一报道领域的深度开发,这种努力得到受众的认可,获得的回报也会是丰厚的。
参考文献:
[1]黄茂军.弱势群体[N].经济观察报,2003-03-03(B4).
[2]张敏杰.中国弱势群体研究[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
[3]张丽.弱势群体的媒体呈现[J].新闻前哨,2007,(9).
作者简介:赵静(1987-),女,硕士,河西学院信息技术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学教研室,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