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电影《无人区》主要有三个故事组成,在这些故事中警察和暴徒已无区别,暴力可以摧毁一切,也可以保护一切,在此情境下暴力已经作为一种解决事情的手段。在整个影片中导演处理得非常微妙,过程是血性的,但最终的结尾充却充满正能量。影片在暴力中凸显的人性,打破了传统的电影艺术风格,为真实人性的再现提供了最理想的艺术空间。
2013 年作为贺岁片上映的电影《无人区》,导演宁浩一改过去一以贯之的喜剧类型,而是以公路片与西部类型片的混搭改良,在黑色故事与戛然而止的幽默中,开始思考人性跟社会的关系。可以说这在电影艺术领域算是一次极有野心和充满勇气的尝试与挑战,影片通过探讨小有名气但利欲熏心的律师潘肖,不靠谱的杀手以及被贩卖到无人区的妓女,他们之间碰撞出的曲折的故事情节,既展现出了在极端环境下人的动物性,也展现了在金钱至上观念导致的冷漠人际关系以及世态炎凉与人性的扭曲,进而带来了绝望甚至于变态的反抗。但这种反抗却随着环境因素和场所的改变,打破了传统的既定结构,扭曲的人际关系也被相应的放大,最终带来了震撼人心的冲突。
1 对现实社会的剖析
影片《无人区》,以一个小有名气但利欲熏心的律师潘肖凭借扎实的法律知识和巧舌如簧的庭辩技巧,成功帮助盗捕国家珍禽阿拉泰隼并残忍杀害一名警察的西北盗猎团伙老大洗脱罪名后,驾驶着一辆以老大承诺的余款换的红色轿车踏上了从西北荒漠返回大都会的路途中所遇到的充满险恶的人和事为背景,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无情的探讨和反思。影片中所虚拟出来的无人区是一个法律无法触及,自由到无边无际的地方,产生的罪恶便有无数种可能。人身自由无时无刻不是在法律的约束之下,但一旦没有了约束,自由往往就会成为迫害他人的利器。正如影片中无良律师潘肖,当法律无法成为约束的时候,就成为了他害人的利器。可见有时法律可以救人,有时也可以杀人。除此之外,在影片中我们也看到了,作为国家公民安全的维护者——警察,在无人区里愚蠢而又无能,而且在法律之外警察和暴徒显然已经没有区别,暴力已经成为摧毁一切更是保护一切的不二选择,当然也是在极端环境下解决问题的有效出路。可以说在影片中通过故事情节以及环境所渲染出来的粗鄙和粗暴,让故事犹如凶器,令人望而生畏,甚至一口吐沫都可以诱发生死的冲突。大自然的空旷,竟容不下一个人睚眦必报的念头,这也是社会现实中一些人自私和残忍的真实写照。所以《无人区》可以说是一部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影片,他通过这些真实而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让人们开始正视自己的生活,并开始反思和检讨现行制度中的缺陷。
2 对人性的探讨
在影片中,通过故事情节,以及极端环境的描述,人的动物属性刻画得淋漓尽致。其中主角潘肖犹如一只羚羊,有高度的敏锐度和察觉能力,但他胆小懦弱,敢想不敢做。而由黄渤饰演的杀手则是一只鬣狗,其猥琐、丑陋、愚蠢、贪食也刻画得栩栩如生,他的凶狠可以吓走猎豹,赶走狮群。余男饰演的妓女则是变色龙,编造各种谎言只是为了自身的生存。而破坏秩序的多布杰则天性凶狠,犹如鹰隼。虽然影片以潘肖叙述两只猴子在大自然中的生存之道开始,但是这却告诉了我们猴子们遵循的,是人类社会的分工与合作,而杀手的出现则如野兽,这样一来大自然和喧嚣的人类世界,其实是相同的两个极端。无论是在动物世界还是在人类社会都很难找到一个小恶不为、事事通达的圣人。人性复杂自私并不可怕,在这个肉食社会里,这是人类生存的动物本能,但认清人性本恶后,人类学会坚守底线不为大恶,至少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头脑清醒,让人性之善最终战胜兽性,这就是对社会的贡献。所以在片中潘肖最终死去,妓女重返纯真社会,舞蹈教室里充满了温暖的阳光和孩子稚嫩声线。如果说善与恶是这个世界的两极,那么中间的灰色地带,占据了世界上大部分的面积。以恶的名义行善,以善的名义作恶,哪个更卑劣?想象一下,在善恶混淆的空间里,由此产生的结局会如何呢?每个人都有个自己的答案,这已经无关电影本身。
3 对当下电影艺术发展的启示
《无人区》不仅真实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诟病,体现出了在极端环境下人的动物性,而且影片的创作技巧和艺术特色也为现今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创新之路。具体来说,影片《无人区》作为非警察破案的代表,它告诉大家无论警察还是老百姓甚至于地痞无赖,只要在宣传正能量的情况下,最后一击谁都可以完成。这种情况放眼整个国产片市场也相当稀有,这无疑给了电影工作者一个信号。其次,通过影片我们也发现天降的不一定是警察,这也一改过去电影为解决任务而莫名出现的警察,导致故事情节过于突兀,影片仅仅通过潘肖与车司机巴多就完成了结局,使得故事不那么突兀,具有一定的新鲜感。影片主人公潘肖一开始不是好人,但最终却完成了救赎之路,成为了英雄的,创作者想说明一个人即使有缺陷,通过改造、反思和矫正是可以实现转变的。另外,《无人区》从多个角度对当下电影艺术尤其是人物角色的塑造方面提供了许多的范例,有利于我们创作出更多有新意、有建设意义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