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的大众化趋势研究

2015-02-26 13:01郑佳丽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评论者同质化大众化

郑佳丽

(武汉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一、新闻评论大众化

新闻评论是新闻作品中最精华的部分。它是指新闻评论者通过新闻媒介对于现实生活中刚刚发生的事件、现象,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加工表达自己的意见看法的一种新闻文体,其问题性质决定了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思考性,同时也带有一定的个人观点和价值判断。新闻评论虽看似出自一人之手,但是其往往具有“大众化”的特性。所谓新闻评论的“大众化”,指的是新闻评论不仅应该出自民间,更应该为民间所接受,为民间服务。因此,一篇具有大众化特征的新闻评论不仅从选材、内容,还是从论述的形式、文风,都应该“接地气”,为大众所喜闻乐见。

二、新闻评论大众化的成因

首先,新闻评论的平民化是新闻行业不断竞争的产物。激烈的竞争似的以往新闻评论以传播者为传播中心转移到以受众为关注的焦点,作为新闻作品中的明星产品,新闻评论更应该学会“接地气”,以受众为本位,以普罗大众最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才能赢得受众的好感和好评。

其次,新闻评论的大众化顺应了其本质特征要求。新闻评论对社会生活的干预、批判作用要求它大众化。新闻评论是有感而发的,它不仅对正面的新闻事实加以歌颂、表扬,而且还要把阴暗面暴露出来,加以剖析、批评。新闻评论如果不追求大众关心的问题,就只可能隔靴搔痒,其干预生活、批评生活的作用就不可能体现。同时,新闻评论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它大众化。新闻评论是指导人民群众工作、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文字工具。它能够把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与现实生活、群众需要密切联系起来,以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群众最为关心的话题为切入点,运用群众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说理宣传,做到有理有据、合情合理,使群众容易接受。

再次,新闻评论平民化迎合了受众对新闻作品的真正需求。在商业贸易的过程中,顾客就是上帝;而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受众就是新闻作品的“顾客”。一个评论,即使写得再好,但是文峰艰涩,内容难以理解的话,照样会被受众“束之高阁”。相反,如果新闻评论写的贴近生活、活色生香,就会被“上帝”们互相传阅、争相阅读,读到思想的乐趣和生活的启发,受益匪浅。

最后,新闻评论的平民化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当今社会,“民生意识”已逐渐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无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还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大力提倡,无不体现了社会对于民众需求的大力尊重。因此,新闻评论也应该一改往日“盛气凌人”的骄傲姿态,走下神坛、拥抱受众,才能够顺应社会民生的发展需求。

三、新闻评论大众化的表现

(一)新闻人具有大众意识

新闻评论的大众化首先要求其“出身”具有“大众化”特点,新闻评论出自新闻人之手,因此只有具有“大众化意识”的新闻评论者,才能一改往日新闻评论者居高临下的姿态,将眼睛和镜头对准身边的事物,从大众视角去细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从大众能够接受的思维去体察事物分析事理,写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评论作品。

(二)新闻评论选题平民化

就像做菜一样,决定一道菜品是否能变成美味佳肴的关键点在于其“选材”是否“新鲜健康”;而决定一篇新闻作品是否能合大众口味的关键点在于新闻作品的选材是否“原汁原味”。新闻作品要接近平民人物和平民生活,在选材上就要走基层路线草根路线,首先保证了新闻选题的原汁原味,之后再对选题进一步提炼升华。

(三)新闻评论文风生活化

新闻评论作品被写得枯燥而冗长,往往令人生厌,不愿多看一眼。文风的古老和按部就班,看似是表面问题,实则是因为撰文者没能秉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要改文风,首先就得改“看法”改“视角”,面对现实,贴近群众,用词贴切而又大胆、尖锐、泼辣;用语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栩栩如生之感,才能为读者所喜爱。

四、新闻评论大众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造成了选题方向的同质化

新闻评论的大众化并不代表统一化同质化。新闻评论的同质化现象所造成的危害不言而喻。总结下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新闻评论的同质化大大降低了新闻作品的质量,阻碍了新闻市场的健康良性发展。试想一下,面对同样的新闻事件,所有媒体几乎同时从底层人民的视角发出了同样一种声音,没有任何异议与不同,那么新闻作品又如何带给读者思考与启发,新闻业的生命力又何在?第二,新闻评论的同质化极大地伤害了受众的感情。受众阅读新闻评论,就是想要有所启发,面对所有媒体千篇一律的视角与声音,受众怎么会有继续阅读的兴趣?

(二)过于大众化拉低了评论的整体水平

大众化并不代表直白化、娱乐化或者低俗化。由于当代社会新闻媒体的不断饱和,很多新闻评论人首要的考虑内容就是:要赢得竞争求得生存争夺受众。因此各家媒体千方百计地争夺读者眼球壁,开始“眼球大战”,为了赢得观众抢占市场份额提高节目关注度,不惜以降低新闻评论的品质为代价,放弃那些有意义的严肃性话题,将新闻镜头对准那些低俗化、娱乐化的事物以迎合部分观众的低俗口味,刻意避开新闻评论身上应当肩负的责任,极大地败坏了新闻圈的风气。

五、新闻评论大众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坚持大众化的同时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拒绝其同质化发展趋势

新闻评论本就应该让评论者各抒己见、互相争鸣。一方面,评论者只有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让读者心服口服;另一方面,“理不辩不明”,不仅评论者之间可以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相互辩论,评论者和受众之间也应该建立起可以互相对话的平台,直抒胸臆,才能使新闻评论启发民智为民服务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二)坚持大众化的同时保证其严肃性和新闻性,防止其娱乐化低俗化

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邹韬奋曾说过:“同人愿以自勉的第一义,便是以全国民众的利益为一切记述评判和建议的中心标准。”从这句话我们可以明白,新闻评论身上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它不仅应该是人民群众利益的守卫者,同时也是人民群众思想的扩音筒。要写出好的新闻评论作品引导人民帮助人民,首先最应该做的就是“正本清源”,欲做文先做人,只有提高新闻评论者自身的精神追求的人品修养,才能保证新闻评论作品的严肃性和新闻性,防止其娱乐化低俗化。

[1] 马少华.新闻评论案例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13.

[2] 赵振宇.现代新闻评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45-47.

[3] 喻国明.解析传媒变局[M].南方日报出版社,1999.

[4]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评论者同质化大众化
人工智能技术的电子商务虚假评论者检测
网络新闻评论者的伦理责任问题及应对路径探析
基于D-S证据理论的电子商务虚假评论者检测
我国法学研究生教育同质化现象之反思
怎样看待农产品电商的同质化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同质化叙述中的价值重构——从韩剧《太阳的后裔》说开去
新闻评论的写作方法讨论和研究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