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政伟 衣 昌(作者单位:临朐县广播影视中心)
电视如何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
夏政伟 衣 昌
(作者单位:临朐县广播影视中心)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日趋月异的发展,电视频道竞争也日趋激烈,观众看电视节目的随意性日益增加,如何抓住观众的视线,吸引观众的驻足流连成为电视节目编排的焦点。为把节目办好、办活,各地方电视台纷纷使出自己的绝招、绝活,争取观众长时间的关注、抓住观众的视角。作为地方电视台除了提高电视节目质量和提高电视节目本身的制作水平之外,“突出地区特色”“紧密联系百姓生活”“注重编排电视节目”“坚持多元化发展”“树立自己的风格”不失为基层台提高电视新闻节目质量和收视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立足本土;先决条件;科学编排;新机制;精品与创收共赢
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络、多媒体等高新技术的兴起,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迅速膨胀,使受众完全置身于多信息渠道的环境中,在这种情况下,受众的选择对媒体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正如首次提出“注意力经济”概念的学者高海伯所说:“在信息时代,稀缺的不再是信息,而是人的注意力。”关注受众的需求是所有传媒的共识,在目前受众逐步分化的情况下,唯有如此,电视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
制定科学合理的节目类型不但能够体现地区所具有的特色,而且还能提高整个收视效果。所以根据目前形势分析,各地市都有党政军民和工农商学兵,而各个层面都需要不同形式的播报新闻,所以从整体布局形式分析,各个分布情况来看,各地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有些地方处于经济发达区域,有些地方处于经济贫困区域,有些地方处于工业矿区,而有些则地处于农业地区,总的来说主要是文化素质高低的差别。这些不同的地理、民族、经济、文化状况,也就决定了各地方电视台节目的不同品味和定位。如果就节目而言,地方台与中央台和省台相比,只有劣势,没有优势。制作、节目构思、主持水平,地市台要学得很多。但地方电视台最大的优势——立足本土。因此,各地市电视台只有结合本地的实际,集中精力经营一些少而精的地域性强的节目,不断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形成其他台无法代替的地方特色、形成一大批固定的收视群体,才能有效地提高收视率,使更多的厂家及商家们的投入能够更好地得到回报,以此来增加创收,更好地发展壮大自己。
当前,县级电视台和观众离的最近,在地理环境和心理反应上容易和观众产生共鸣。这是相对大台来说县级台的优势,也给了县级台用武之地。县级电视台的受众主要是农民,看电视是农村群众获取信息、愉悦身心的主要途径。但目前,大多数县级电视台都忽视了对百姓生活、民生热点的关注。即使一些对农栏目,也只是单纯地介绍一些农业信息和农业技术,宣传效果单一。县级电视台要把满足农民的呼声、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农民的欣赏水平和接受能力来办节目。因此,为了增强对农村群众的服务功能,县级电视台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农村特点和本区域特色,根据自身条件开辟一些宣传乡情风貌的小栏目,挖掘地方典故、趣闻、轶事和人文风情,增强人们热爱家乡的情感,还可以积极迎合群众的需求创办栏目。
根据现有电视台播出节目的顺序,一般都会按照同质异构或者异质同构的形式编排,这样才能提高电视台的收视率。电视台节目具有多种类型,每一种类型的节目都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色,但并不是所有观众对每个编排节目感兴趣,这便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为了解决该现象,电视台逐步采用穿插、错位的结构形式,全面取代传统的编排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节目收视率。
科学合理性地编排节目便要按照观众实际正常生活时间制定,例如,在播放动画片环节过程中,便要根据学生的作息时间而编排,一般编排时间在下午6点钟,该时间点学生早已放学回家,并且也是就餐的时间点。学生可以一边吃饭,一边看动画片,以便于缓解思想压力;其次便是老年人的电视编排节目,一般老年人比较喜爱戏剧,所以编排戏剧节目不宜过晚,这样有利于老年人安排作息时间。所以在编排节目时,要根据收视率进行合理的编排。这不但能够陶冶人们的生活节操,而且还能提高当地电视台节目的收视率。为了进一步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必须以当地的调查结果为依据。当地居民可能比较喜爱新闻类和影视节目,在编排节目时,就要把重点放在新闻和影视节目上面,这样才能整个节目的收视效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视节目就是商品。对于消费者来说,品牌消费往往能带来某种身份上的确认感、安全感和归属感。对于生产者来说,成为品牌,首先意味着产品已从同类其他产品中脱颖而出,占据了消费者一定的心智空间,同时也意味着品牌拥有者能够用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目前,观众对电
(下转第76页)
在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信息、频道、人力、社会环境等主流媒体从事传播活动的主要新闻资源,显得更加珍贵。要完成时代交给的坚持舆论引导的历史使命,必须提高节约意识,避免浪费新闻资源,提升宣传效果。地方电视台应该整合频道资源,成立一个统筹规划管理的“中枢”——大编辑部,统筹调度,节约资源,让信息、人力、设备等资源在频道内“流通”“共享”,使新闻资源价值获得提升,实现新闻资源的“增值”。大编辑部的思路核心就是频道的“大脑”和中枢,它以频道为管理单元,协调选题、灵活策划,灵活调动记者,整体把握各栏目对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报道。大编辑部内部要明确岗位职责,分工明确,强调人员的专业性。可分为策划、采访、责任编辑、文字编辑等,各个环节保持沟通,及时播出最新消息,节省时间和新闻资源。在这一过程中,各个岗位各有分工,但都保持相互沟通,互相调整状态。对待同一内容,会整合不同岗位的资源进行处理。
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多彩,受众的个性化追求日趋强烈,使一些原来形成风格的栏目老化,进而导致呆板,当一个新的电视栏目刚刚创办的时候,人们会产生一些新鲜感和好奇心。如果时间长了不注意改进,一成不变的节目让观众对你了如指掌,使他对你慢慢地产生了厌倦,就会失去了一部分观众。为此,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应使之常改常新,不断创新,使观众总会感到新鲜。固守风格和没有风格就会使栏目缺乏吸引力。这就要求电视工作者们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超越自我,让栏目在观众心里始终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熟悉产生亲和力,陌生才能保持吸引力,这样才能使收视率不断地扩大,更好更有效地办好栏目。
现在,电视媒体面临着其他传媒的激烈挑战,电视一统天下的宣传时代一去不返,只有把电视节目办出知名品牌,频道的专业特色才能显示出来,我们的节目才有收视率,我们的产品才有卖点,我们的事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